2018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布 成都繼續領跑中西部

2018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 成都继续领跑中西部

每經記者 謝孟歡 攝

再過兩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拉開序幕,眾人的目光早在幾個月之前便落在了這場展會上,會展之於城市的影響力顯而易見。

那麼,當前中國會展業發展趨勢如何?哪些城市的會展實力強?

11月2日,2018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佈,對各城市的會展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其中,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杭州等城市入選2017年度“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

“近年來大部分城市會展業整體指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說明全國會展業發展向好。”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澤炎如是表示,素有“城市建設加速器”之稱的會展業,也是各大城市的重要發力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會展業競爭力指數排行上,成都已經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四,領跑中西部。“成都在會展業的專業指標中表現較為均衡,尤其在會議國際化合作指標方面在全國表現搶眼。”陳澤炎如是評價。

成都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四

無論是以G20聲名鵲起的杭州,還是作為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的博鰲鎮,對於城市發展而言,一場會、一次展的作用不可忽視,可以說,會展業是樹立城市形象、優化產業結構、加強企業合作交流的一個前景產業。

“現如今,各大會展城市在政策扶持、立法保障、基礎設施建設、會展軟環境等方面都有大力投入,支持會展業發展。”陳澤炎告訴記者。

而據介紹,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也從城市會展業整體環境競爭力、城市會展業專業競爭力、城市會展教育競爭力以及城市會展業主管部門服務競爭力四個一級指標出發,對城市會展業競爭力進行了分析、排名。

具體來看,上海以120.52的競爭力指數高居榜首,其次是北京103.128、廣州82.981,成都以62.564的指數排名全國第四,深圳則以62.350的成績緊隨其後。

“成都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四,可以說成都的會展業穩定發展。”陳澤炎告訴記者,明年成都將舉行第100屆糖酒會,可見成都在會展業的積澱深厚。

據統計,今年1至10月,成都就舉辦會展重大會展活動606個,預計年底今年成都會展業的總收入將超過1100億元,參展參會的人數突破1億人次。

“成都既要做好會議的承辦,又要辦好各類展覽,做‘全能型’選手。”在成都會展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諸丹看來,相對於深圳的“展”強、杭州的“會”強,成都的會展業發展更為均衡。

對於會展業的未來發展,北辰會展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吳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人才軟實力的比拼,是更大城市會展業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成都應加強人才培養。

就在發佈會現場,成都大學與北京北辰會展研究院有限公司達成校企地合作並進行簽約儀式,進一步加強成都在會展人才“軟實力”。

加速會展功能區新探索

作為會展業大國,我國的會展業已經開始了新的探索。

“從綜合體到集聚區,從功能區到生態圈,會展業的認知在不斷深化,會展業的產業背景也在變化。”陳澤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會展業的發展是要考慮如何將城市的產業發展、經濟發展聯合起來,要成為一個經濟發展的“橋頭堡”、“集中點”。

於是,在成都加速建設國際會展之都的進程中,“成都國際會展功能區”的建設也提上日程。諸丹表示,“功能區”顧名思義就要以功能體現價值。

他解釋到,“一要體現產業集聚功能,以創新的模式將會展產業上下游的產業集聚;二要有交流功能,發揮平臺經濟的信息、產業、技術、資本的交流作用;三是生態圈功能,各個主體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

換句話而言,就是形成“會展+”,+商貿,+金融,+文化,+體育,+演藝賽事,建成全產業鏈和完整的生態圈。

而事實上,不只是成都,近年來,國內有不少城市,都提出來建設會展聚集區的目標。

在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看來,“這是中國會展業在發展過程當中的一個新的探索,是從我們會展的發展由點到面,由龍頭到產業聚合,產業鏈的聚合發展轉變。”

不過,會展功能(集聚)區如何探索?袁再青強調,關鍵是產業鏈上的相關的生產要素的聚集和吸引。“包括政府的管理體制、管理機制、管理機構和開發區的相互關係和協調,都是需要考慮的要素。”

當天下午,一場國際會展功能區(集聚區)建設經驗交流研討會也在會場召開,“打造國際會展功能區、構建會展產業生態圈、提升會展產業價值鏈”成為現場各嘉賓的熱議話題。

“不光是成都功能區的探索,也是國內會展聚集區、園區的建設探索,有利於未來中國會展業進一步提高。”袁再青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