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這段時間,國內的清宮劇火熱,不論是《延禧攻略》還是《如懿傳》或者更早的《甄嬛傳》,裡面的嬪妃們都清新脫俗,錦衣玉食。

因此,在我們的腦海中就有了一個印象,那就是皇宮是全天下最富貴的地方,皇帝的妃嬪們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

其實瞭解完真實的清朝資料後,你或許就會覺得妃嬪的生活,也與你沒什麼區別。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各宮妃嬪們的吃穿用度,都有內務府做專門的劃分,根據等級不同,獲得的待遇也有很大區別。在《內務府·起居注》的記錄中,就有關於各宮妃嬪每日可獲得的食物份數。

在這些記錄中,很容易能看到,妃嬪們每日的食材非常簡單,肉類都是豬肉、小牲口。其他的茶葉、糖甚至香油都是有限制的。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原本以為妃嬪們也能輕易吃到山珍海味,但是在記錄中,我們可是一樣海鮮都看不到。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

在清朝時期,一是由於物產不像我們現代這麼豐富,二是由於運輸業滯後,那些魚啊、蝦啊還沒運到北京就都臭了。

因此皇宮中的皇帝和妃嬪要說想吃到海味還真是非常困難。這點可比不上我們,畢竟有成熟的電子商務和物流,現代人想買點海鮮真的太方便了。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我們再看看食材的份數,最顯眼的就是皇貴妃的份數,居然一天有12斤的豬肉。這怎麼可能吃的完,還不把皇貴妃撐到200斤?

進一步瞭解後我們發現,這些豬肉並不是給皇貴妃一個人的,而是給她的宮內所有人,除了皇貴妃還包括那些伺候她的宮女和太監。

皇貴妃的身份有10個宮女,14個太監,加上她自己,一個宮內每天有25張嘴。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這樣算下來,每個人一天是不到半斤的豬肉,似乎就比較正常了。當然這些吃食都是緊著主子來的,保證主子夠用後,下人們才能享用。宮分中的“小牲口”指的是小牛、小羊糕,連普通的家禽和淡水魚都沒有。

看來公里的主子們,也不是很自在,就連吃到的食物都不是當天的,那些要求鮮活的食材,在宮分中完全看不到。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我們經常能看見妃嬪們吃點心的畫面,這些地道的小吃確實是能滿足的。因為食材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豆類、穀物、還有香油和白糖。有了食材後,怎麼做出精緻的點心就看各宮御廚的本事了。

皇帝的女人中,地位最低的就是貴人、答應和常在。這些小主的人數沒有限制,她們在宮中得到的待遇,與民間大戶人家中的小姐差不多,每個人配有2-4個宮女,還有各宮標配的14名太監。因為地位低,在宮中獲得的宮分自然也是最少的。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除了豬肉非常少外,連應季的蔬菜也有數量限制,每日茄子只限6個、蔬菜和白麵數量也很少。而且全都是家常菜品,連一些可口的零食水果都沒有。

與我們現在的生活來看,這些宮中最低級別的小主們的生活,只能算是維持溫飽,連小康生活都算不上。這麼寒酸的待遇,卻住在全國最高地位的宮殿中,這樣的懸殊對比,內心的感受也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以前看宮鬥戲,以為這些妃嬪們爭寵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繼承大統,使自己有更富貴的生活。但是現在看來,爭寵似乎是底層妃嬪們的必備技能,否則自己的生活有多苦只有自己知道。

別說無慾無求,妃嬪可以自己不講究吃穿,但是她身邊還有一群下人指著她生活。下人們的每月月銀都非常有限,很多時候都要靠主子的打賞才能攢下錢。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皇宮中的妃嬪,除了吃穿有宮中供應,另外還有一筆固定收入。皇后一年能得到1000兩銀子,而常在和答應一年才有50兩。要是換成現在的物價,一對比會發現最低級妃嬪的收入也就每年2萬元左右。這些都是皇帝賞賜她們的零花錢,這麼點錢,哪夠打賞下人的。下人拿不到好處,自然做事也就不盡心。

因此妃嬪們會為了自己的地位和臉面,還有孃家人的富貴,費盡心機的討好皇帝。這些是一種無奈,弱肉強食,你不成功就連下人都會擠兌你。深宮中漫漫幾十年,誰願意一直受氣,就算為了在下人面前維護自己主子的尊嚴和虛榮,也得好好籌謀,用心爭寵啊。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這樣看來,這倆高貴妃,都是二傻子,一個是幼兒園式宮鬥,一個是為了多幾十兩黃金,想當皇后宮鬥。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有過正式規定,其中含糊其辭地要求:皇后一人,皇貴妃二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但是,皇帝仍有很大的餘地。因為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等,都沒有具體的名額限制;所以,皇帝照樣可以隨心所欲地無限擴軍。宮中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以及宮女等,都是有嚴格等級的。

清朝是等級社會,宮中更是等級森嚴。穿衣、配飾、吃飯、喝茶、吃肉、月俸、賞銀、例銀、用具、房間大小等等都有規定。后妃不同等級配給的宮女也是有規定的。總之,從頭到腳,從吃到穿,都有規矩。

由於受很多宮廷劇的影響,在我們的印象中,皇帝的後宮三千,那可是每個都是“美人胚子”,而皇帝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男人,每天簇擁“花叢”中。可真實的後宮並不是這樣的,妃嬪們也並不如我們想象中美麗。而且《清宮檔案揭秘》一書指出了清宮選秀的真實檔案:清宮選秀女,絕非選美。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清代的後宮,上至皇后,下至宮女,都是從滿清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而且挑選秀女進宮的目的,除了充實後宮,還為了皇室子孫聯婚,或者為親王、郡王和他們的兒子指婚,對於政治這裡很重要。

當時公開的選秀標準一個是品德,一個是出生門第。清代冊封皇后、妃、嬪的冊文中常常見到的是寬仁、孝慈、溫恭、淑慎,“誕育名門”、“祥鍾華閥”等等。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在這其中,門第卻又極為重要。我們都知道,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相貌奇醜,但卻因為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就成為了皇后。光緒皇帝視為紅顏知己的珍妃入選時,她的父親是侍郎長敘,祖父是曾任總督的裕泰,伯父是廣州將軍長善,長善又是大學士桂良的女婿,是恭親王奕欣的連襟。

所以宮中的妃嬪大多都是帶有政治因素進宮的。希望能長壽是身居宮內的每一個妃嬪的願望,但又因為長年深居宮內,又缺乏鍛鍊,所以很多妃嬪的身體是很差的,多數都體弱多病,常年與藥丸,湯劑為伍。

清宮的御藥房珍藏著大量的妃嬪用藥底方及藥材藥具,它們為後人瞭解清代后妃們療疾養生提供了證據。在這之外,故宮收藏的宮廷藥方中,有很多安胎、補氣、補腎、活血的藥方,但都沒有向外公開過。所以久居深宮大院的妃嬪,生活也不好過,也是一個個身子骨很弱很虛的。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長居深宮,而皇帝每天又日理萬機,根本沒時間去陪他的妃嬪,很多人是進宮一輩子都沒見到過皇帝。所以後宮妃嬪的生活也就是極其無聊的,她們要找些樂子來消磨時間。

雖然表面上享受的是榮華富貴,但在現實生活中,她們宛如囚禁籠中的金絲雀,一道厚厚的宮牆,把她們與紫禁城外熱鬧喧囂的繁華市景割斷開來。實際上在閒暇之際,妃嬪們只能對鏡貼黃,調脂弄粉;或者穿針引線,細繡荷包,做些針線活;或手揉核桃,養神入定;或者圍聚一桌,博弈打牌,再或者就手持菸袋,吞雲吐霧,抽起煙來;或者喜愛藝術的,畫畫寫字,怡情自樂,聊以打發寂寞漫長的時光。

但畢竟是作為陪侍帝王左右的特殊群體,她們過的是養尊處優、錦衣玉食的寄生生活。身上的衣服首飾都是珠光寶氣,極盡奢華。

其實,看上去風光豔麗的背後,確是比常人有著更多的悲哀和心酸。從她們進入這個被高高的圍牆圍起來的世界時,就註定了她們要與這個繁華熱鬧的世界隔離,而且生活在冷情的宮中,每日等待她們的除了寂寞還是寂寞,頂著妃嬪這頂帽子,卻一生難見皇帝幾回,還要提防著殘酷的後宮鬥爭。

接下來扒一下嬪妃們的住處!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故宮後宮,即故宮內廷。故宮後宮有哪些呢?內廷的中心分別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後三宮兩側依次排列著東、西六個宮殿,是妃子們飲食起居的地方,稱為東西十二宮。這十二個宮怎麼住呢?

在歷史上,明清兩朝的後宮制度是最嚴格的,以清朝為例,各個妃子都是有品級之分的。各個品級之間都有相對應的待遇,皇后為後宮之主,品級最高,待遇也最好。清朝規定皇后的年薪1000兩白銀,配12個宮女伺候,皇后可以在東西六宮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宮殿居住,日常生活用品特別供應。貴妃六百兩白銀,配宮女8名;妃三百兩白銀,配宮女6名;嬪二百兩白銀,配宮女6名;貴人一百兩白銀,配宮女4名;常在五十兩白銀,配宮女2名;答應三十兩白銀,配宮女2名。

大家是不是覺得要是一個貴妃一年600兩銀子還能勉強應付,要是答應的話一年30白銀,估計每天穿的衣服不打補丁就不錯了。而這些妃子們住的房子也會讓你們大失所望,故宮內廷所謂的宮殿就是跟我們平常見的四合院的面積相差無幾,又分為正房,東西廂房。嬪妃以上可以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自己的專房,而貴人,常在,答應這一品級的則住在一塊,可能是面積較小的偏房,或者是幾個人睡大通鋪。

清朝後宮妃子真的過得錦衣玉食嗎?別被電視劇騙了

所以電視機面前的小姐姐們不要被這些宮鬥劇所迷惑,劇中那些穿著雍容華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的妃子們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的妃子們還都是拿著一年俸祿不超過50兩,幾個人睡著大通鋪的日子,為了得到皇上的寵愛和更多的賞賜,不得已使出各種毒辣手段,就是為了能住上小單間,過有房一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