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周恩来称他为“红色资本家”,为什么?

11月2日,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原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光英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王光英同志一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坚持原则,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勇于开创,敢于担当。他将个人命运和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融为一体,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他的崇高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王光英同志曾积极投身于实业救国、社会主义改造,并创办了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光大公司,他的百年人生,见证着民族的艰苦与反抗,国家的贫弱与复兴,企业改革的波折与成就。在有一次会见外宾时,周恩来总理当众称他为“红色资本家”?这一称呼,所为何来?

“红色资本家”的由来

1957年,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王光英和几位工商界人士陪同周恩来总理在天津接待贵宾。宴会上,王光英在周总理的示意下向伏罗希洛夫敬酒,伏罗希洛夫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指着王光英对在场的人说:“中国经过长期的流血革命,现在闯出了一条不用流血和平改造资本家的经验道路,这是有世界意义的。”说完他热烈地拥抱了王光英,周总理在一旁风趣地说:“您拥抱的是一位‘红色资本家’。在中国,没有‘红色资产阶级’,但有‘红色资本家’。”王光英“红色资本家”的称号便由此得来。

抗战时期:以实业救中国

夜读丨周恩来称他为“红色资本家”,为什么?

天津近代化学厂发票

1943年,王光英独自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近代化学厂”。他向所有员工表明,开厂的目的不是为了尽快发财,而是为了加快实现中国的现代化。那时,正值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形势非常紧张。王光英偶然发现解放区利用他们生产出的高纯度硫化氢染料,秘密制造攻打敌人碉堡的炸药包的导火索。于是,他重新设计了产品包装,以外国货的样子作伪装,冒着很大的风险,越过敌人的重重封锁,把一批批军需物资、医疗用品低价出售到解放区,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国初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夜读丨周恩来称他为“红色资本家”,为什么?

王光英和荣毅仁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上

新中国成立后,王光英于1950年4月担任了天津市工商界联合会的秘书长。这是一个在党和政府与资本家之间充当桥梁、起着沟通和联系作用的重要岗位。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王光英具体策划、组织了天津工商界抗美援朝反美爱国示威大游行,号召天津工商界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坚决拥护支持抗美援朝,并积极组织资本家认购救国公债,大量捐献战争用品,毛泽东主席对此亲拟电文予以嘉勉。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王光英不仅带头对近代化学厂进行公私合营,把该厂在公私合营后按规定分给他的定息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而且积极动员、组织其他资本家进行参观学习,使他们逐步认清了只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走社会主义道路,跟共产党走,才有光明前途,为天津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了表率和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时期:创办光大 走向世界

1981年,王光英作为全国工商联代表团成员先后到澳门、香港考察,萌生了到香港开办一家大型的、综合的、开放性、世界性、带有民间色彩的公司的念头。经中央批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总部设在香港的中资企业——光大实业公司〔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前身,英文名:EVER BRIGHT〕于1983年4月11日宣告成立。王光英解释,“光大者,光明正大做生意也”,公司的业务宗旨是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与外商合作,进行合资经营,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并为稳定香港繁荣、发展香港经济做出贡献。

夜读丨周恩来称他为“红色资本家”,为什么?

王光英在光大开业酒会上致辞

为拓展业务,光大公司先后邀请了尼克松、基辛格、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财长康纳利和米勒、钢铁大王洛克菲勒等一大批世界名人来公司访问。其中基辛格曾先后三次光临光大公司,一次基辛格问:你的公司将怎样开展中美经济交往?王光英答:凡有利于中美友好的,我都做,凡不利于中美友好的,我都不做。王光英还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等有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在与这些世界友人的交往中,光大公司充分发挥了作为一家民间企业的优势,广泛开展民间外交,宣传自己,了解对方,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引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并且为国家的改革发展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光大在家用电器领域曾有一项重要投资,就是珠海的压缩机厂。王光英因此成为国内最早推动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的人。作为王光英商业生涯最精彩的地方,他在战略选择上,不是跟着别人“一窝蜂”地去引进彩电或电冰箱的组装线,而是引进它们的“心脏”——先进设备,因为王光英深知:“我国急需提高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国家需要外汇,必须扩大出口;厂里那么多工人要工作,要生活。不去改造设备、技术,力求提高经济效益,一旦工厂被淘汰,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了。”

“王旋风”是王光英在商界的外号。快节奏的行事风格,让光大赢得了宝贵商机。1983年4月,智利一家铜矿倒闭,因急于还债而转手500辆名牌车,按时间估计这批车辆应为新车。看到这份报告后,王光英立即派出一个由专家与工作人员组成的派遣组飞赴智利,临行前,王光英又告诉他们,只要认为车好价格好,立即拍板成交。中方人员在智利验车时,发现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在紧张地讨价还价之后,这批按出厂新车价计达4150万美元的载重汽车,矿主与光大实业公司专家组达成了以原价三八折的价格成交。在这笔生意中,光大节省2500万美元的外汇,公司实力进一步壮大。从王光英捕捉到二手车信息到车辆运达中国港口,这么一大笔交易仅仅用了86天。

执掌光大的6年时间里,王光英凭借精准的商业嗅觉、丰富的政商人脉和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将光大这座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打造成了中国“民间企业”的样本,打开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一扇大门。在任上,他领导光大公司以中外合资的方式完成了很多大型建设项目,如广东磨刀门工程、围海造田工程、江门桥工程等。光大公司还在国内参股建设了5家大楼和酒店,包括当时的北京最高楼,53层的京广中心——正是在京广中心顶楼俯瞰全北京时,邓小平说出了“发展才是硬任务”,数年后,其变通版本“发展才是硬道理”举国皆知。此外,他还带领光大投资了上百个项目,为我国一些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国家能源、原材料工业及运输能力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光大卸任后,王光英以社会活动家的身份,继续热心教育、扶贫、慈善事业和关心培养青年企业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各种有益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有益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益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动。

夜读丨周恩来称他为“红色资本家”,为什么?

王光英亲笔书“天道酬勤”

2018年10月29日21时28分,王光英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王光英同志一生践行座右铭“心在人民,无须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将个人命运和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融为一体,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作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在中国现代经济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愧于“红色资本家”这一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