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本文為【宣城文化】獨家專欄文章,敬請關注!

安苗節

安苗節又稱“花朝會”,是徽州績溪的一項傳統農耕文化習俗,起源於南宋後期。隋末唐初績溪人汪華因保障了徽州免於戰亂,被稱為徽州地方神,相傳他去世後被封為太陽菩薩,負責掌管農作物生長。老百姓為了祈求有個好的收成,就在每年芒種前,各農戶五穀下種後,各村都會由村中長老、士紳擇定一個“龍”(辰)日或“虎”(寅)日舉行安苗祭祖。

在這一天,安徽績溪縣汪村、餘村等奉先祖汪華神像,抬著篾扎紙糊的汪公老爺到田間巡遊,別稱“汪公看稻”。百姓家家做包粿當餐,並供包粿在田畈地頭祭祀祈禱,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這便是績溪安苗祭祖的由來,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如今當地的安苗節已被申報為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與傳承的項目之一。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績溪首屆安苗節於2007年開始舉辦,迄今已舉辦第十一屆。在這裡,每年都會按照民俗活動展演方式,舉行古樸、典雅、莊嚴、隆重的儀式和活動,其中安苗節的八大民俗節目必不可少。它們分別是:安苗祭祖、火馬舞、火獅舞、蚌殼花船、雙龍戲珠、手龍舞、御賜“一品鍋”和魚舞。其中,安苗祭祖可以算得上是重中之重了。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安苗祭祖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火馬舞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火獅舞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蚌殼花船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雙龍戲珠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手龍舞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御賜一品鍋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魚舞

安苗祭祖

安苗祭祖儀式開始時,以渾厚、低沉的金鑼聲開道,華蓋、旗幡從人群中浩浩蕩蕩走過,臺上供奉越國汪公的神像,架起香爐。村姑們古裝穿戴,捧著牛、羊、豬頭等供品魚貫而上。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穿著舊式袍裝的大讚、二贊上香,敬祝神靈保佑一方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民安居樂業。緊接著是祭旗儀式,兩名手捧著放有鮮羊血碗、毛筆和三角旗托盤的禮生,來到大讚面前,由大讚用毛筆蘸上羊血點旗,再上香,叩拜。大讚宣佈“安苗嘍”後,各村村民代表便開始進行祭祀,依次敬獻禾苗、包子以祈求當年有個好收成。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作為農耕文化的“火種”,安苗節歷史悠久,內涵厚重,是徽州先民在漫長的農耕道路上,在與自然作鬥爭中,反覆實踐不斷探索後,總結出的豐碩科學成果,形成徽州獨有的民風民俗。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中國宣城——

一座山的詩情

一座城的文化

為守“火種”,宣城人堅持了800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