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境生存(杜課688期)

全文共1500字,閱讀全文大約需要6分鐘。

高語境生存

(師生對話)

提問人:莫迪

Q1

前幾天有個同學以“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為題表達忠誠之心,老師推薦到網上後,引起了很多非議。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表達?為什麼大家又會有那麼強烈的議論?

杜駿飛: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這是鮑照的《代出自薊北門行》。詩是好詩,歷朝歷代,這類主題都很常見,如果你覺得非常違和,那麼,其主要問題是在當前語境的衝突上。


我們知道,廣義的語境指一個事件所處在的環境,它既包括語言因素,也包括非語言因素,例如時間、地點、場合、時代、對象,以及社會結構、文化背景、自然環境、語體環境等。


你的同學能寫出此句,一定沒有考慮到語境的影響。


在中國,不論是寫作還是閱讀,一定是要考慮語境的,它的價值遠大於文本本身。我們的文化,一向是高語境文化,說和寫,其真義多在詩外,讀和聽,也必然要考驗神會心領。


對高語境文化的特點,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學者曾概括如下:

(1)內隱,含蓄;

(2)暗碼信息;

(3)較多的非言語編碼;

(4)反應很少外露;

(5)圈內外有別;

(6)人際關係緊密;

(7)高承諾;

(8)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這位表達忠心的同學,不太可能熟悉這類理論,如果今天我要做理論解釋,也非長篇大論不可。但身處中國文化之中,就算沒有理論修養,下筆之處,也自當意在筆先。至於讀者,也不必有理論修養,感性的體驗也已足夠形成基本認知。


當然,也有可能,作者真心就是這麼認為的。但如果是誤寫了,那麼一定是因為學習不好,特別是語文沒學好。


語文沒學好也算正常,但老師把這樣的作文作為範文是不應該的。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寫這類作文的同學,語文都不太好?




Q2

浙江傳媒學院有一位趙老師,發表了一篇文章《道義擔當不能成為稀缺精神》,刊登在《錢江晚報》(2018-10-08),然後就聽說他被那個學院處分了,大家都說,翻遍全文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這種情況是不是也是因為高語境所致呢?


杜駿飛:

你很有理解力。如果一篇文章,通篇詞句沒有問題,還被如此對待,那一定是因為有人認為字裡行間有問題。這自然就是語境問題。


但問題在於,如果黨報黨網都沒覺得有問題,人民群眾也沒覺得有問題,甚至還覺得充滿著正能量,偏偏是這個學院領導看出了問題,看出了消極,那就只有一種解釋:浙江傳媒學院領導擁有著更奇特的高語境。


其實,過高的語境也不是關鍵問題,問題是所有那些語境裡的過度敏感,全體現在消極因素、消極想象、消極意義裡了,這就是審讀者的語境偏好有問題了。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積極者見積極,消極者見消極,如此而已。

高語境生存(杜課688期)

相關資料


《道義擔當不能成為稀缺精神》原文如下

高語境生存(杜課688期)

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副院長 趙思運

高語境生存(杜課688期)

- E N D -

作者:杜駿飛,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杜課”(ID:Dknju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