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正义不缺席,愿正义少迟到——新书推荐《双眼台风》

愿正义不缺席,愿正义少迟到——新书推荐《双眼台风》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这是我们所有学习法律的人都听过的一句法谚。但“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只会迟到”,这是美国大法官休尼特的名言。

电影《烈日灼心》原著小说作者须一瓜再次推出罪案题材全新力作《双眼台风》,直击曾经举国瞩目的冤案平安和权力犯罪,力图展现激烈的生死对抗和真实的欲望挣扎。

作者在新书《后记》中坦陈:“在这个故事里,最终那些对人性之善开放绿灯的人,排成了行”。“《双眼台风》刮来的是成年人的铁血童话……小说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集中了手里全部的火柴。总要让血热一热,总要让呼吸热一热,总要看到前面是明媚的,总要知道世道再难,人心再险,还是有基本正义在天地之间。”

文末参与活动送福利

须一瓜,政法记者,作家。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奖最具潜力新人奖、郁达夫小说奖、《人民文学》年度奖、《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短篇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太阳黑子》《淡绿色的月亮》《老闺蜜》《保姆大人》等。

2015年8月,《太阳黑子》被改编为电影《烈日灼心》上映,创口碑、票房双高,引发全民热评。2017年11月,最新罪案题材力作《双眼台风》在《收获》杂志刊发,获得广泛关注,并成为影视剧改编热点。2018年6月,《双眼台风》单行本出版,甫一上市,即引发阅读热潮。

社会推荐

须一瓜的小说“好看”,这是因为她抓住了故事的本质:人必须行动,人在行动中迎来命运。

——李敬泽(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一位作家总是去充当一名精神警察,这首先在于她内心充溢着正义感。我们能从须一瓜的小说感受到一种正义感,它使得我们在读小说时也变得严肃起来。

——贺绍俊(文学评论家)

《双眼台风》很抓人!作品深入地描写了公检法内部各层级人员对一个突然浮现的冤案,为求真相还是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而内心纠结、表现各异的过程……极有画面感、紧张感。

——叶开(《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

愿正义不缺席,愿正义少迟到——新书推荐《双眼台风》

给你一个打开《双眼台风》的理由!

亲爱的,你知道聂树斌案吗?一个年轻人被认定要为一起强奸杀人案负责,在他被枪毙了10年之后真凶落网,再过了11年,被平反。

你知道呼格吉勒图案吗?同样是一起强奸杀人案,18岁的报案人呼格吉勒图被认定是凶手,两个月后执行死刑,9年后真凶落网,再一个9年后,被判无罪。

还有杜培武案,某某嫖娼案,某某被精神病案……

当你在新闻报道上了解到这些案件的只鳞片爪时,你也许激动过、愤怒过、质疑过、沮丧过,或者还恐惧过,但时间很快抚平了情绪,当初的一切宛如春梦了无痕。但现在,对不起,我要邀请你一起来重温,重温那些沉重、愤怒和抗争的时刻,重温那种为真相和正义而热血沸腾的感觉。

所以,我请你打开这本书——《双眼台风》,听我跟你说说要读这本小说的理由。

壹 为那些黑暗里无处告白的年轻亡魂

《双眼台风》也讲了一个冤案:

1996年6月11日晚上,乾州市旧铁路边一个平房里,一个哑女在洗澡时被奸杀。巧巧的是,隔壁某厂的三个青年工人顾小龙、周志祥、今红玉(女),正在附近的小饭馆吃饭,几个小菜、几瓶啤酒,为顾小龙庆祝18岁生日。吃完饭走到厂门口,周志祥让顾小龙去买泡泡糖,顾小龙买完泡泡糖,回来的路上经过小平房(案发地),也许是青春的骚动使然,他想偷看哑女洗澡,却刚好看到哑女赤裸着倒在地上;或许他还推了门进去,在哑女的身体上摸了一把。他感觉到不对劲,跑回厂里,拉着周志祥、今红玉一起去看。看了后,三人纠结着要不要报警,顾小龙要报警,其他两人害怕不敢去,顾小龙就一个人去治安亭报了警。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经过警察48小时的连轴审讯,顾小龙承认自己见色杀人,一个半月后,7月27日,被执行死刑……这就是“6·11”哑女案。十多年后,一个系列强奸杀人案犯甘某落网,审讯中,甘某连带交代了“6·11”哑女案的犯罪经过,细节清晰,与案件卷宗记录完全符合,案卷中原来有疑惑的地方也从甘某的交代中得到了解答!一个沉寂十多年的冤案由此揭开一角。

——这样的案情复述是乏味的、简单而粗疏的,就跟我们平常在报纸上看到的案情通报一样,你似乎了解了一些信息,但离活生生的细节还隔着十万八千里。我们没法知道,“顾小龙”在他的18岁刚刚开始到戛然结束的那短短40多天里,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会是怎样的感受。他会后悔某时某刻的某个闪念或冲动吗,比如要是不去买泡泡糖就好了,比如要是不去关心小平房里的事情就好了,比如要是不坚持着报警,是不是结果也会不一样?

在去买泡泡糖的路上他会想什么呢?他是否有听到哪怕一丁点的命运的预警?或者他什么不祥的预感也没有,满心感受的都是青春调皮的嬉闹声?

在被捕后,开始感觉到命运不妙的那些夜晚里,他能否睡着?他是怨恨多一点,还是悲哀多一点?无助的时候他会向未知的神告白、祷告、求问答案吗?他会怎样哭泣?深夜痛哭过又如何,当行刑的子弹穿过他的肉身,他的灵魂是否会一直疼……

作这样的想象无疑是痛苦的,在过去不久的那某某案中,你还记得那个年轻人拼命奔逃、想躲过来历不明危险程度不明的围追堵截的情景吗?那一刻他一定不知道,他正在做的却是生命中最后的一段奔跑。

为那些在黑暗里无处告白的年轻亡魂,我请你打开这本《双眼台风》。

贰 为那些追求真相和公道,九死一生越挫越勇的硬骨头警察

当冤案的盖子揭开一角,故事才真正开始。

“冤案”只是一个词,不身在其中,就体会不到冤有多无助,冤有多委屈。“翻案”也只是一个词,不全程“在场”,就不会知道翻案有多难、多曲折,乃至生死相依,一步踏空是断崖。

“鲍雪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市公安局副局长,当年“6·11”案的侦办者,媒体热捧的“侠女”“神探”“警中之花”,如今正在升职的关键时期。一听说有人翻案,她第一反应是半夜跑到审讯室把甘某暴打一顿,想堵住“源头”;第二反应是密切关注那些一向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对听闻消息的媒体是刚中带柔,对知晓更多内幕的公安同行是柔中带刚,打消他们想“兴风作浪”的心思。“鲍雪飞”甚至还做了上层的公关,拉上省市领导以及当年共同办案的检察官、法官,送礼、聚旧,摆功劳、诉苦,说有人要做自己的文章,不惜拿当年大家一起办结的铁案来说事儿。

这么一圈儿下来,你说,领导不相信自己的干部相信谁?同行不支持自己的战友支持谁?其他人,是更愿意选择多一个重情重义的朋友,还是愿意选择多一个强大的敌人?

翻案不是梦,却是比梦还难的一场战争!

所以,为了那些不为名不为利,为翻案而九死一生、越挫越勇的硬骨头警察,我请你打开这本书——《双眼台风》!

在小说中,他们是“傅里安”“曹大勇”等。“傅里安”,“鲍雪飞”的师弟、下属,区公安分局局长,一个脾气极臭、人缘极差,老婆都跟他过不下去、离了婚的警察。他得罪的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上至局领导市领导,下到小干警,“内”包括对自己有提拔之恩的人,“外”包括偶尔打交道的媒体人。然而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做起事来认死理,能力强,破案率高,领导对他既恼火却又依仗,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充其量,不过是条只懂干活、无人圈养的野狗”。“疯子”是大家对他共同的印象,不过省政法委的骆书记也感叹:“可能,现在,他妈的就剩下疯子在狂干了……”

“傅里安”一开始就对“6·11”案的侦办有疑问,这疑问压在他心底十几年了。如今因为别的案子牵出来新的线索,他自然不肯放过。一开始是就案论案,后来是想要还给冤死者及其家属一个清白与公道,再后来,“鲍雪飞”的咄咄逼人、不择手段更是彻底激怒了他。书中有一段“被精神病人”的故事读来特别让人揪心:“傅里安”去医院见一个证人,在住院部门口和医院保安发生暴力冲突,在“鲍雪飞”的设计下,市精神病院的救护车适时出现,一针药剂下去,“傅里安”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作为重症病人和危险分子被严密控制。

那种境遇,稍微往深里想一下都要做噩梦!

叁 为那些冒着死亡威胁、关键时刻敢以身成仁的媒体勇士

有良知的新闻人的存在,是时代的幸运。

所以,为了那些冒着死亡威胁、关键时刻敢于以身成仁的媒体勇士,我请你打开这本书——《双眼台风》。

小说中主要提到的媒体人有三位:汪欣原、邱晓豆、朱总。

“汪欣原”可说是媒体人的典型,他做过“鲍雪飞”荣誉之路、升迁之路的吹鼓手,与各色警察也都兄弟相称;生活中,买房子为了一点优惠,到处托人。他是世俗的,但不庸俗。他新闻报道写得好,与权力打交道时熟络而不失自尊,面对危险时他恐惧甚而懦弱,但从没有想过要出卖新闻人的良知。“邱晓豆”是“汪欣原”带的实习生,怀着新闻理想,热情满满地投入“6·11”案的重新调查中来。结果在采访到决定性线索时,一场人为车祸,车上两人,她和另外一个警察,双双死亡。朱总是报社的头,媒体大拿,他的傲气更是其他人不能比的。当“鲍雪飞”威胁要抓“汪记”时,朱总马上从笑呵呵变成“气焰嚣张”:“你抓汪记!抓汪记的那天,就是你进去的那天!”

是他们,是媒体人的积极围观和参与,翻案才最终成为可能。

“邱晓豆”死后,朱总和“汪欣原”对话——

汪:这几个月,你他妈老把家仇、家恨都撒小编小记头上,上上周你还把邱晓豆骂哭了。现在你悔青肠子了吧?

朱:我前天一夜没合眼,脑子里都是她的鬼灵精的傻样。

汪:所以,不要再随便骂干活的人啦,随时一个转身,都可能是永别。

是的,“随时一个转身,都可能是永别!”为了那些媒体勇士,请你打开这本书。

肆 为那些对人性之善一路开放绿灯的公检法人员

2017年12月,《双眼台风》在《收获》头条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须一瓜专门写了一个《后记》,放在小说的图书版里。她说:

在这个故事里,最终那些对人性之善开放绿灯的人,排成了行。他们中有本来的好人,和本来不是太好的人,和基本不算好的人。换句话说,那些有缺点、有很多人性弱点的人,即使在权力机器的运转中,还是展示出了善或有济于事、于事有补的部分善。它不亚于现实的严酷,但它给人以突围的希望。每一根火柴都有它的光亮与温暖,它是脆弱的,但它是真实的,小说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她集中了手里全部的火柴。总要让血热一热,总要让呼吸热一热,总要看到前面是明媚的,总要知道世道再难,人心再险,还是有基本正义,在天地之间。

是的,这是我邀请你打开《双眼台风》的又一个理由:为那些对人性之善一路开放绿灯的人员,请你打开这本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开放绿灯”,“顾小龙”才没有一直蒙冤,“傅里安”才不至于真的成为精神病人。

伍 为那些渺小而顽强不屈的平凡人

“顾小龙”被冤枉而死之后,幸运地活着的另外两位在场者,“周志祥”和“今红玉”,却也活得并不容易。“周志祥”失魂落魄地活着,“今红玉”远走异乡,当旧案重新泛起泡沫,他们也以不同的方式作出了姿态鲜明的抗争。尤其是“今红玉”,这个侠一样的底层女子,渺小而顽强不屈的平凡人的代表,她的奋不顾身,令人崇敬。

陆 为把这一切写成好看故事的作家

人们常说,生活比小说更精彩。

但是也有一种小说,把精彩的生活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获得了比生活更直观的细节和痛快。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能力去深入那个“比小说更精彩的生活”。

在众多作家中,须一瓜是独特的。她的小说从不花哨,都特别“贴近生活”,讲好看的故事,但又从不放弃对生活和人性的丰富性、复杂性的自觉追求。

可能是因为政法记者的身份,须一瓜擅长将社会重大新闻事件运用于小说写作中,在这一点上,几乎无人可及。《双眼台风》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以及众多被精神病案的影子;还有很多细节,比如“邱晓豆”车祸一节,读着读着,突然就有种似乎我们曾关注过类似新闻,并且我们还在其中充当了自以为是的围观者的角色。

须一瓜另外的长篇《太阳黑子》(电影《烈日灼心》原著)、《保姆大人》都有这种情况。中篇小说中,备受关注的名篇《淡绿色的月亮》,在短短的篇幅中,起码能看到三个以上新闻事件的影子。

直面现实,善用新闻素材写成好看的故事,这是须一瓜作品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就是好看。《双眼台风》正文280页,却好看到让人一口气读完,拿起就舍不得放下。很多人都是晚上睡前,打开《双眼台风》准备看上一小会,结果却越看越精神,直到看完全书,掩卷看窗外,天边已浮白。

所以,最后,为了把精彩生活写成小说的作家,为了这样好看的故事,请你打开这本书。

愿正义不缺席,愿正义少迟到——新书推荐《双眼台风》

法律那些事儿

送书啦

将本文章分享至朋友圈后截图发给我们,前三名的朋友将获得由出版方直接送出的作者签名的《双眼台风》一本。快来参与吧!(以发送截图时间为准。)

愿正义不缺席,愿正义少迟到——新书推荐《双眼台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