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会出自什么家庭?

味觉上的思念



最有出息的孩子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呢?

在我的心中是能够发现理想,并且具有实现理想能力的人,他们会对自己有认识,对人生有思考,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有贡献,对世界有态度。

可能聪明的你已经发现了,这样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和他人有清楚的认知。我要特别说明的,这个不同于思考能力,是基于人际关系的自我认知能力!

人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建立在周围人准确及时的反馈中的,父母给孩子的反馈是否准确及时,将对孩子的自我评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总是挑剔孩子,指责孩子,对孩子的期待过高,将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被别人喜欢,自己能力不足,伴随着会有自卑的心理状态,进而为了讨取他人的肯定,可能会违背内心的意愿选择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父母一味的表扬,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会让孩子盲目的自信,远离成长和努力,甚而总会将责任归于他人,而缺乏继续向前的动力。

所以,如果在家庭中能够得到来自父母温暖的陪伴、及时的鼓励与真实的反馈,孩子就能够透过父母的眼睛来认识自己,自己朝向自我认可他人接纳的方向茁壮成长。只要方向对,慢慢走最快,不迷路就是孩子最大的幸运,那么家庭给予孩子清晰的自我认知就成为成长路上最可靠的舵手。


超级育儿师兰海


10年后,我认为最有出息的孩子大概出生在重视教育的中产以上阶层的家庭中,而寒门难出贵子已经成为今天大众普遍的认识。

最有出息的孩子要有良好的教育作为支撑,所以有出息的孩子有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家庭的经济条件能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二,家庭的氛围能让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

第三,孩子有机会进入好的学校,接触到一批优秀的人。

第四,家庭的支持能让孩子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甚至为孩子成长创造他人无法逾越的机会。

至于贫困家庭的孩子,父母的精力完全用于解决生活的温饱问题,根本无暇关注孩子成长。这时,读好书几乎成为“有出息”的唯一出路,除了读书,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和富裕家庭的孩子比拼了。


MM育儿杂谈


何谓有出息?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得到社会和周围人的认可,在家庭、事业、生活三方面都游刃有余。

不管是在10年后,还是在其他时候,最有出息的孩子,都会有一些共性,而他们的家庭也有以下的共性:

1、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高的家庭

高考状元应该是有出息孩子的代表,在发现,能够考得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的学生,绝大部分父母,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他们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教育资源。

当然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不仅仅是因为够努力,更是因为他们的家庭背景,父母的眼界和知识带给了他们更广阔的思维和视野。

在对2007-2016年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统计中,父母为教师的占比最高35%,其次是公务员12.7%和工程师12.6%。而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父母。

一位考上清华的状元说: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讲呢,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原来我们曾经努力到极限的上限,竟然只是别人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却也架不住人家就住罗马。

所以说,有出息的孩子,最容易出自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家庭。

2、懂得言传身教的家庭

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

在媒体对那些高考状元采访时,孩子们很少提起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教诲,说得更多的却是爸妈行动上的感染。

安徽状元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广东状元张恒说:“我爸是个比我更爱学习的人,从记事起,半夜里就经常有人叫爸爸回单位处理电气故障,他总是‘手到病除’,我读大学时,爸爸作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同学,顶着颈椎病还每天学习,通过了中级绘图员的考试,爸爸用他的实际行动教给我:知识无尽头,活到老,学到老。”

父母做到言传身教,孩子自会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就养成了好品质和好习惯。对孩子,说点什么,不如去做点什么。

3、舍得放手的家庭

有书君有一个文友,她女儿今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我和她聊到“如何把女儿培养得这么优秀”时,她脱口而出一句话:

“我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叫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她完全放手。”

她说,只有狠心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才能养成“学习是自己的事,与妈妈无关”的习惯。

从两三岁开始,她就自己上厕所、收拾碗筷,大一点就自己洗衣服,学习从未让她操心。

老人常说:“你攥得越紧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释然许多”。养育孩子也是这样,学会放手,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中厉害得多。

在聊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状元爸妈们都提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名清华学霸在采访中回忆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我五岁的时,天气很热,想要喝饮料。妈妈给钱给我,让我自己去买,我害羞,因为从未尝试过,害怕,就不肯自己去。

妈妈就告诉我,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去买,然后喝,二是自己不去买,那就忍着,回家再喝水。

我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忍着,妈妈觉得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尊重我,也不评价我,回顾这一路,是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主动思考。

4、有阅读氛围的家庭

如果父母是爱读书的人,孩子也会耳濡目染。有书君父亲特别爱看书,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是看书学习。

我从小看课外书就是很自然的事,后来写作文就是很轻松快乐的事。因为家中的书涉猎面很广,我的知识面也很广,到现在我感觉受益匪浅。

小时候看世界名著,大了读大家经典,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

阅读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

阅读的许多好处不言而喻:能增长见识,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

开拓视野,你不再局限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练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信念;

可以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方法,也能在无形中为自己增加一抹书卷文艺的气息。

得到了这样的益处,自然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5、适当让孩子做家务的家庭

一项调查发现,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养出来的孩子的优秀比例为86.92%;

而持有“孩子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养出来的孩子优秀的比例仅为3.17%。

可见,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其他能力也很强。这样在以后离开父母后,也能很好的照顾好自己,在集体生活中也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所以,从小就适当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很优秀!

6、父母有自己追求的家庭

父母将希望给予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望子成龙”。

这条其实和第2条差不多。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自己努力,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而不是自己打着麻将,然后催着孩子去做作业。

自己是一滩烂泥,还嚷嚷着“你可不能学我,你要怎么怎么”。

你不知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的未来才会更美好。

能够在既定条件下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基本的东西。

作为家长愿意肝脑涂地奉献自己,但也不能抱有揠苗助长的心态。

如果是抱着“必然收获”的心态,势必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反而可能得不偿失。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是一个靠个人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时代。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 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

如果你自己没有积极进步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只想靠一代人就想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

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

有以上6种共性家庭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是个有出息的人。

父母不应该拿着鞭子在后面驱赶着孩子,而是应该带领着孩子一起往前跑。就像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的那样: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有书共读


这个问题,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十年后,我的孩子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吗?我想绝大多数得爸妈都会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吧。人家的孩子有没出息,毕竟跟我没多大关系。

我的孩子十年后有没出息,我看三个目标。

第一个是高考。

高考对于中国的孩子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我儿子高二,如果一切顺利如愿考上他想去读的大学,他就会有一个理想的平台。有一个理想的平台,可以让他一展抱负,对他十年后有出息挺重要的。但愿一切如愿。

第二个是身体状况。

我的孩子身体还行,希望他继续保持。不要因为学习任务重,放弃体育锻炼。有一副好身体,将来出来社会战斗,才有本钱。身体不好,很难有出息。

第三个是心态。

目前的心态还好,乐观向上的。希望他十年之内,不会遇到什么很影响他心情的事情,保持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我呢,尽力吧,尽我所能,解他所惑。

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到了,我想所有家庭的孩子,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都是出色的孩子。


春暖花开003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想使孩子成才,有出息,就要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



一、家庭要和睦。

只有家庭和和睦睦,孩子才能感到安全。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心理就是一种伤害,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就会不健全,或扭曲、偏激、暴躁,更别说要孩子出息了。

二、父母明白事理。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事理,不能遇事糊里糊涂,否则对孩子影响很坏。比如,你一看到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就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拉着孩子到学校就大闹一场。殊不知这样对孩子影响也不好。



三、父母要爱学习。

一个爱学习的家庭氛围,能很好地培养起孩子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是父母要带头学习,读书。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小一班,老师就开始让孩子每天一课阅读。每次我都和她一起读书,孩子感到很快乐,还让我和她一起表演书里的故事情节。好的习惯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四、父母一定要看清社会发展趋势,发展方向。

这样就能帮助孩子确立起自己正确的奋斗目标,人生的发展方向。社会发展趋势不易看出,需要家长经常学习。正确的目标能使孩子少走弯路,早日成才。



我以前就看不透社会发展的方向,总觉着好好工作就能获得成功,可是到了今天仍无所建树。只能说我的方向不对,努力也白费!

今后我会经常地向孩子们讲解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帮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祝他们早日成才!


爱小如


出自同样有出息的父母,父母的人生高度,决定了孩子10年后的人生高度。


不难想象,不论贫富,如果父母狭隘无知,懒惰萎靡,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的!

这确实是一个拼爹的时代,不仅拼金钱、拼地位,也拼家教!


客观地来讲,富有的家庭,可能培养出两种孩子,一种是非常优秀的栋梁之才,另一种是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

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懂得利用已有资源和社会关系,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懂得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成长。

不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可能对孩子娇生惯养,培养出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子。这样的父母不懂得提升自己,只懂得挥霍金钱,认为自己不缺的就是钱,觉得自己挣的钱够孩子活几辈子了,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等孩子长大后,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走上歧途,过上潦倒堕落的生活,很快败光所有的财富!


而寒门出生的孩子,也有两种,一种是懂得怎样培养孩子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一步步踏实努力,必有所成。另一种当然是像上一代一样在贫困线上挣扎。

教育太重要了,教育理念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TT百合妈妈


先说下看法,我觉得10年后,最有出息的孩子会来自以下三种家庭:有钱人的家庭,有权人的家庭,有文化的知识家庭。

什么是有出息?引申义为有本事、有作为、有能耐。最有出息的孩子从人生角度不同大致有三种:一是将来从商、开公司创业之类,挣钱比较多,事业有成;二是有个体面的好工作,办公室白领和高技能蓝领,薪资水平在该领域属于中上等,学有所成,属于专业化人才;三是走公务员仕途之路,掌握一定的部门权利。

有钱人的家庭

有钱的人家在孩子的培养上面会投入更多的金钱,天价国际幼儿园、高额培训班、教授家教,都是普通家庭所无法给孩子提供的,高价教育自然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回报;除此之外,有人钱很多都是有工厂或者公司的,多半孩子毕业后可以子承父业,起点高,自然有出息的几率就大。

有权人的家庭

有权人的家庭,懂得仕途中应该避免的坑,以及哪些是工作核心能力,就会有意识的在这方面培养孩子。同时有权人的人脉圈对于孩子就业非常有帮助,更有机会让孩子走的更远。试想西游记中的唐僧,没有如来和观音背后站台,他自己能过几道关?

有文化的知识家庭

有文化的知识家庭,会有意的培养孩子的知识文化水平,虽然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比不上有钱人,但是懂得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家庭对于孩子的文化熏陶,使得孩子在学习上更容易占领制高点,成为将来有出息的孩子。


如果一个家庭以上三种条件都具备的话,孩子前途是无可限量的。回想一下身边事业有成的孩子,属于上面哪一类呢?


亲子游戏分享


有句话一直都特别流行,“最有出息的孩子,从来不是班上的第一名,而是····”,后面的半句话,圈圈相信很多父母都有不同的答案,孩子来到人间,本是一张白纸,然而父母是执笔最多的人,所以,圈圈认为家庭家教的好坏,才是决定孩子是否有出息的关键因素。

首先,夫妻恩爱的家庭,《爸爸去哪儿》里的Jasper,爸爸陈小春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发飙,妈妈也是娱乐圈著名的“呛口小辣椒”,可没想到这对暴脾气的爹妈,竟生了个性子很慢、又爱笑的温柔宝宝。

节目里陈小春经常对儿子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儿子走得慢,他一点面子都不给,大声吼,“快点!”

很多人被陈小春愤怒的一吼吓到,包括看电视机前的大米妈,可Jasper竟然淡定的反问爸爸:“你能不生气吗?”爸爸当即愣住,向儿子认错。不仅面对爸爸的情绪Jasper能淡定应对,面对弟弟嗯哼的哭闹,他也同样应对自如。

吃饭的时候,弟弟嗯哼想爸爸想得哭了起来,Jasper跑去安慰:“不要哭,你看我都没有哭,等等爸爸就回来了。”一看就知道爸妈的爱给了他很多的安全感,才能让他如此淡定。

其次,有教养的家庭

最近,一张小纸条温暖了整个朋友圈,一位宁波妈妈独自带小孩坐飞机,孩子一岁半,妈妈怕孩子会吵闹打扰到周边的客人,于是给其他旅客每人发了一份小礼物,里面有耳塞和糖果,并附了一张卡片。

据航班上的空姐回忆说,在整个航程中,孩子一直很乖、安静的看书、吃东西、看动画片。

收到礼物的旅客都忍不住称赞这位用心的妈妈:孩子的素质完全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几乎没有一个妈妈会如此用心。一个家庭的教养与财富无关,而是能推己及人的体谅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

最后,爱阅读的家庭

如果说,金钱是留给孩子的财产,会贬值会花光会破产,那阅读却是父母留给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有个朋友拼尽了全力给孩子买了一套学区房,从此以后他以为万事大吉了,孩子放学回家后他也不管,而是像往常一样看电视、打麻将,时间久了,孩子逐渐也不喜欢学习了,成绩越来越差。他开始抱怨,觉得孩子对不起自己,为什么买了学区房,孩子成绩还是不好?!其实,学区房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她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一个家长买学区房真的没有条件,那还不如多给孩子买几本书!只要我们自己爱学习,喜欢读书,把头带好了,孩子肯定也不会输到哪里去!


甜甜圈伐木累


这么多年的耳闻目睹,渐渐觉得高收入高知识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将来会更有出息。

1.父母的眼界将子女推送到更远的未来。

眼界不同,观念不一样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绝对是不一样的。

有的父母,一生最远涉足地就是省城,一辈子在小城镇里勤勤恳恳的工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有饭吃,有事做就可以。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受到良好教育后也许也是有出息,但是骨子里总有差不多就行了,随遇而安的思想。

如果父母自身有较高文化修养,有深远的视界。如果父母之间平时对于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给予广泛的关注,子女从小耳濡目染,心中也会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未来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高。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更多的投入。

孩子所受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绝对决定了孩子们之间的不同。为什么有些父母宁愿卖车卖房也要把孩子送到好一些的学校,或者送出国留学,道理就在这里了。

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受到更好教育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更广,同时也打下了不错的人脉基础,将来拥有更多的机会。

3.父母帮助孩子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良好的习惯

如果一个孩子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将来后的日子,不论是遇到什么,他都会自己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不会走偏。

如果一个孩子有着良好的习惯,即使他有一天孤立无援,他也能够靠自己走出一片天。

4.父母恩爱,有着良好氛围的家庭

和睦友爱,家风和煦,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机敏聪慧,心中有爱,积极阳光,能够敢于面对挫折。同时因为良好的性格在社会上也将拥有好人缘,拥有更多成功机会。


子兰爵


孩子出息与否,不同的家庭有不同评判标准,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确实是让孩子变得有出息的重要因素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提出了衡量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指标:

一个是“回应”,即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回应程度;

一个是“要求”,即父母对孩子自身成熟、独立、承担责任的要求。

并以此区分了四种类型的教养方式:权威型、严厉型、溺爱型、忽略型。之后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家庭使用“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时,尤其有利于孩子优秀品格的培养。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指的是“高要求”和“高回应”的教养。在高要求的同时,给出高回应,它包括这几个方面:

  •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爱

  • 重视规则(规则必须是有原因的,要和孩子讲清楚的):权威绝不是任凭父母的情绪打骂孩子,以至于有时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 孩子能够保有一定的自主权:权威绝不是控制孩子的人生。

这样的父母一方面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回应,而不是漠视、放纵;另一方面,又要求孩子拥有责任心与独立的人格。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较高的安全感。在长大以后,也更有可能变得“有出息”。

图自Unsplash

如上文所说,理想的教养模式是父母在“回应”和“要求”两个方面的程度都比较高,但是,很多过度在意孩子们是否能成功、是否将来“有出息”的父母,会陷入“过度教养”中,结果适得其反,容易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过度教养”的父母常常表现出过高的“回应”,以及多种不恰当的“要求”程度,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过高回应的父母:过度重视孩子和参与孩子的生活。

比如,把孩子当成生活的中心,认为孩子的需求至高无上,将与孩子相关的活动放在家庭活动的第一优先级;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永远正确、优秀,从而不能接受学校老师或他人报告的缺点和错误;溜进孩子的房间偷看日记,检查孩子的短信和电话,并趁孩子不注意时突然出现,看孩子在做什么等等。

2.过高要求的父母:对子女有着不切实际的高要求。

比如,要求考试成绩不能跌出年级前五名,每天必须在规定时间到家,禁止进行看电影、和同伴玩耍等一切娱乐活动,每个周末的时间都要上补习班,不允许孩子在任何事情上失败或出错,一旦失败就会进行极严厉的责罚,比如施以暴力。

3.过低要求的父母:不让孩子独立和承担责任。

比如,为了孩子的成功,他们随时待命,不管是孩子饿了想吃饭,还是有东西落在家里,都会马上送去;坚持每天送孩子上学,而不让他们自己搭乘交通工具;禁止孩子和朋友一起出门远足、野营;不让已经18岁的孩子接触任何与性相关的知识。

4. 高/低要求混合型的父母:在学业成绩、个人成就上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但他们又不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能力达到这样的成就。

比如,为了能够达到为孩子制定的目标,他们会帮孩子做出学校、专业、工作等一切选择和决定,如果孩子在一些具体的事情上没有达到要求,或遭遇了失败,他们帮助甚至教唆孩子使用非正常的路径来应对,比如当升学失败时,帮助托关系或用金钱来解决。

图自Unsplash

研究认为,上述种种“过度教养”方式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以下不利影响,使他们更不容易快乐:

  • 完美主义,缺乏韧性:他们要求完美,总想成为人群里“最好的”,但应对压力、失败的能力比较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挫败性的事件都可能给他们造成巨大的打击。

  • 焦虑:在儿童时期,可能表现为分离焦虑,即与亲人分离时表现出不安、伤心、痛苦;在成长后,他们也一直背负着“成就的压力”。有研究表明,他们得到临床焦虑诊断的概率也更高。

  • 对很多事情感到“理所应当”,有时显得不可一世。

  • 较低的生活技能,缺乏自理能力


  • 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在需要独立面对一些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境时,他们会感到不知所措。

以上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