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国庆两位血糖超16的亲戚

国庆期间,我回了老家湖南衡阳。

10月2日赶集,天刚蒙蒙亮,就被老爸叫起来去小镇上赶集。一路上我看到土板栗、芋头、柚子、火焙鱼、糯米鸡(谁知道这是什么吗?),倍感亲切。

走到一家粉店,想起儿时的记忆,把赶集的阿姨舅舅等都叫来,一人吃了一碗米粉。米粉是纯碳水化合物,要想升糖慢,那就得多加蔬菜,再配个鸡蛋。


说说国庆两位血糖超16的亲戚

小镇米粉,3元一碗


可是小米粉店人很多,等我拿到我自己那碗粉,大人们就已经吃完了。我那位得糖尿病的舅舅已经在擦嘴巴了,一边擦一边感慨:这粉好吃!

我教育了很多糖友,但唯独教育不了家里的这些长辈。我说什么他都呵呵笑,要得要得。但就是不执行。我摇摇头,吃下了这碗3元钱一碗的米粉,确实是儿时的味道,超棒!

回到家,母亲又做了早餐,舅舅眼睛一亮:“怎么肚子又饿了,我还要吃一碗。”

在农村一直奉行“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的原则,听说又要吃一碗,母亲很开心,装了满满一大碗端给舅舅,刚好被我撞见。

才刚吃了一大碗米粉没多久,怎么又会饿了?职业敏感让我顿时意识到舅舅的血糖肯定高了。因为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没有进入组织细胞,只能停留在血液中,所以会饿,血糖会很高。

我说:别动!先测个血糖。

说说国庆两位血糖超16的亲戚

我拿出随身携带的血糖仪,测出了16.3mmol/L的结果。

高吗?母亲问我。

高,很高。正常值应该在10以内。现在这个值,如果把这碗米粉都吃下去的话,可能会到20几,说不定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晕倒。

我故意说得严重点,震住了这些长辈。然后我问原因:一是忘记吃药;二是好久没测血糖;三是控制饮食方面,只知道要少吃,多吃黄瓜。但是在我家每顿饭都是吃两大碗饭,还喜欢用汤拌饭,吃得特别快;四是基本不运动。

不该做的基本全做了。听我说完后,舅舅立即就躺下了:哎,头晕,不想动了。然后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自己补嚼了一片阿卡波糖。我说你没吃饭怎么就吃阿卡波糖?这样没什么效果的。

昨天获知消息,返回城里的舅舅住院了:做OGTT空腹血糖8.97,餐后血糖

22.12,糖化血红蛋白12.2%

无独有偶,给我舅舅测出16.3血糖的当天下午,我家一位远房亲戚的儿子给我打来电话:哥哥,我爸刚测了下血糖18mmol/L。怎么办?

得知他现在正在用胰岛素,我想这么高的血糖基本有以下几个原因:

1、没有按医嘱注射胰岛素;2、胰岛素过期了;3、胰岛素注射部位出现了硬结;4、饮食没控制;5、可能好久没测血糖了。

他告诉我,测血糖对他爸没什么用,因为不愿测,测了后也不知道数值有什么意义,比如现在是上午11点测出来18,他依然乐呵乐呵的,觉得没什么影响。

细问之后才知道,他果然是忘记打胰岛素了。而且胰岛素每次打完后就放在冰箱冷藏层。我说这样不对,胰岛素开封之后放在室温下就可以了,这样的天气,随便放在家里一个小孩够不着的地方就行。

说说国庆两位血糖超16的亲戚

我话还没说完,那边老爷子已经给自己补了一针胰岛素,我还没来得及给他算应该补多少个单位,下一餐什么时候吃,他就已经补了。我只好说:吃饭之前测下血糖,看看血糖是多少,防止低血糖。到了12点给我打电话,看看应该吃多少。

……

当血糖超过16到底该怎么办呢?如果你会计算还好点,知道补多少个胰岛素,或者多喝点水;如果不会计算,请不要乱补药和胰岛素,容易使血糖上下波动,这时候最好问下自己的医生。但处理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如何预防血糖超过16。

刚好我昨天在帮澳大利亚华人糖尿病教育专家林珊珊校改一篇科普文章,引用过来,如果你身边有人不懂糖尿病,请把以下内容转给他:

1、一旦您患有2 型糖尿病,便无法根治,不过如果进行有效地控制,您就可以继续健康地生活。

2、减重。最近的研究表明,减轻体重并保持不反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减缓2型糖尿病的发展。

3、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进行体育活动,食用健康食品,控制饮食总量,合理搭配饮食结构等。

4、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可能还需要服用降血糖药(药片或注射针剂)。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有些人将会需要注射胰岛素来帮助将血糖水平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很遗憾,或许这点内容根本帮不上他们。与澳大利亚发达的健康卫生系统相比,我们农村的健康防治事业存在太多的薄弱环节。比如在澳大利亚如果你患上了糖尿病,可以寻求以下这些人的帮助:

»» 您的家庭医生

»» 内分泌专家(糖尿病专家)

»» 具备资质的糖尿病教育工作者或糖尿病执业护士

»» 持证执业营养师

»» 持证运动生理学家

»» 咨询师、社工或理疗师。

而在中国农村,除了到医院住院调节好血糖后,回到家就只有按时吃药这一条路了,如果运气好能有一个如我一样懂得糖尿病的亲戚,那就是大幸了。可惜的是,我家亲戚愿意听我建议的很少。

他们根本不觉得糖尿病是什么大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