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我一個遠房表妹訂婚了,18歲。

上一次見她,還是五年前。當時我媽讓我帶她去逛街。她喜歡低著頭,緊挨著牆根走路。

我挽著她,看到新奇好玩的店,就想拉著她一起進去。但是她每次都說,你去逛吧,我就不進去了,我在外面等你。

幾番拖拽,終於把她帶進了一家飾品店。老闆的熱情招呼讓她顯得侷促不安。

看到這個情景,我也速戰速決,結了賬,不過多逗留。後來的情況,你們也能想象,幾次下來,也就沒了逛街的興致。

回到家,我跟我媽說:「維維好害羞,幸虧她上衣有個口袋,要不然她的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我媽說:「這孩子怯生啊,她爸媽懶,都不怎麼帶她出去,就讓她待在家裡,小孩啊,還是多見點世面好,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咯。」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見世面這個詞第一次蹦進了我的腦子裡,但當時太年輕根本不知何為世面。

就像李海鵬在他書裡描述了這麼一段兒時趣事一樣:

我姥爺問我:「你這輩子想幹啥?」

我說:「吃冰棍!」

他就說:「不對,老爺們兒要闖天下,見世面。」

從此我下定決心,在這一生中一定要闖天下,見世面,吃冰棍。

慢慢的,我們長大了,見得也多了,對世界萬物的感受和判斷都在心中揉碎打翻,重新組合。

有時就在想,到底怎麼樣才算見過世面?大抵可以總結為:

沒見過世面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見過世面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所以,沒見過世面的人,習慣用自己僅有的經驗去揣測這個世界。

見過世面的人,會懂得用謙卑而虔誠的態度去對待這個世界。

他們眼見開闊,落落大方,待人接物有溫度;他們自信勇敢,自由獨立,行走在世間遊刃有餘。

而真正見過世面的孩子,也往往都有這些特點。

見世面,不一定是你去過多少地方,經歷過多少大浪能決定的;也不是你 10 天 8 萬塊的「淑媛課」和「貴族培訓班」就可以速成的。

它是潤物無聲的影響和長久以來歲月的灌溉。

王家衛說,人的一生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

對於孩子來說,也是。

見天地,讓孩子多出去走走。

就像《後會無期》裡所說的那樣:「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只要你願意,大自然、市場裡、街頭巷尾裡,都可以成為孩子出去「見世面」的場景。

為了陪孩子環遊世界,賣房賣車的行為,我們沒必要複製;為了享樂炫耀,走馬觀花似地高成本旅行,我們也可拋棄。

只有用心陪伴孩子,經歷他所感興趣的事物,解答他嘴巴里冒出的奇思妙想。才算真正地讓他感受和領略到了各色生活,才算真正地開拓了他的見識和視野。

見眾生,見世間好壞兩面。

《變形計》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在這個「全民富二代」的時代裡,孩子很容易養成驕奢,不懂感恩的性格。

那就帶孩子去落後的山區、福利院經歷一番,知道一些困苦,才能學會珍惜這個世界,善待身邊每一個人。

見眾生,還可以走進書裡。

鄒奇奇,這個被美國文學界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8 歲時就出版 12 萬字的故事集。

讀書,儼然成為她每天的必修課。

鄒奇奇說:

「有時我是一個觀眾,在天空注視著故事中的人物;有時我覺得自己就是人物本身,感覺到他們的幸福和悲傷。」

書裡可以見眾生,見世界,足以見世面。

而見得多了,才會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長大後才不易被各種浮世的繁華和虛榮所誘惑。

見自己,才是最終的見世面。

美亞說:

「當你看過世界,見過眾生,才發現你要見的世面,是你自己內心的勇敢和自信。」

孩子勇敢自信,取決於父母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自由。

高曉松將自己的女兒取名為 Zoe ,「Zoe」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生命」,高曉松亦是愛她如生命。

無論再忙,高曉松都會陪女兒談天說地,一起打遊戲、一起旅遊,給予她滿滿的愛和安全感。

他讓女兒在家裡也有充分的話語權,教育她要勇於追求自己的權利和自由。確實, Zoe 出落地愈發可人,自信大方,喜愛小動物,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Zoe 四歲生日時,高曉松在微博上有感而發,所寫文字讓人動容。最後,想把它分享出來,希望也可以打動你們:

親愛的女兒生日快樂!

感謝你看得起咱家,四年前趕來投胎。

聽說投胎的決定時間只有五秒鐘,看來你心明眼亮有辦法。

我猜你一定是帶著劇本來的。

所以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幹這幹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長大吧。

唯一的希望是你長大後的劇本里還有我們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見過世面的孩子,到底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