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赐弘时自尽的是雍正帝,真正要弘时命的到底是谁?

居源月颖


真正要他命的人太多了,表面上是雍正帝,背后是老八胤禩,骨子里是自作自受,推波助澜是老十三胤祥,临门一脚是弘历,而死亡的开端就是他的一泡尿……

雍正王朝中弘时的灭亡,说到底还是他自己的贪婪害了自己,同样都是师从邬思道,可惜弘时的聪明没有用到正地方,关键时刻非要撒尿,结果没有听明白邬思道说的万事讲究一个“理”字!

其实弘时的死,并不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还有几个人把他推进了深渊……

一、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段剧情: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的第三子弘时,在剧中实际上就是大儿子(剧中雍正帝总共出场三个儿子)。

前面也讲过,他们哥几个同时拜邬思道为师,可是弘历学的是津津有味,而弘时悟性就比较差了,时不时的走走神,先生讲的知识也很少记住,关键时刻还非要去撒尿,结果错过了热河狩猎露脸一事。

其实从他喊出要撒尿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把皇位拱手送给了弘历!

等到雍正帝即位,他们哥几个也都长大了,此时的弘历已经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但是不甘心失败的弘时,接连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科场舞弊案,弘时是该案的主谋,虽然最后张廷璐被斩,但是张廷璐把主谋是谁供述给了老八胤禩。

第二件事就是八王议政逼宫一事,弘时是参与者,也是老八胤禩逼宫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他们知道这本就是雍正帝下的一个套的话,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第三件事就是点燃自己灭亡的导火索了,不甘心失败的老八胤禩,被抄家后还把自己的人脉资源送给弘时,并给弘时分析了两个重点,一是雍正帝命不久矣,皇位即将传递,二是弘历继承皇位的概率大,如果他没了,那就是弘时即位。

最终弘时铤而走险,派出刺客刺杀弘历,也最终在弘历和胤祥两个人的暗语下,雍正帝杀掉了弘时!

二、

弘时为什么会失败?

其实很简单,弘时走的路线就是照搬老八胤禩当年夺嫡的路线,而实践证明,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他的路线很简单,就是拉拢朝臣,有人说,买考题的又不知道是谁卖给他的,怎么做到的拉拢?

其实弘时也被蒙蔽了,本来他偷来考题,只是卖给了几个人,想不到这几个人转手又到伯伦楼偷偷卖题,不然的话,这次事件就暴露不了了。

不用说,他卖给的那几个人肯定是铁杆支持者,毕竟把柄在弘时手里捏着呢,况且能直接在弘时手中买题的人,非富即贵,都是有势力的人。

同时,经张廷璐的手一转,等于把张廷璐也拉上了船,不管是哪个考生中了,都要拜师主考官的,也就是张廷璐会拉拢一大批新人,而且是雍正帝即位后的第一次科考取士,意义非凡!

对于弘时来讲,控制了张廷璐就等于控制了这一群进士,可以说弘时此举可以做到一举两得:

一方面赚了钱,毕竟要夺嫡,自然需要花钱,这毋庸置疑。其次就是拉拢了一批新人,为自己以后的上位做好“民意”支持。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绂没事乱串突然遇到了卖考题的,如果不是老三胤祉灵机一动让他去找李卫,如果不是李卫傻小子火气旺,敢带兵封考场,这件事还真的不会暴露。

毕竟当初雍正帝出完了题目,锁在了小匣子里,钥匙可是放到了自己的袖口里,本以为万无一失,却还是被弘时这小子搞到手了。

三、

其实大家都知道是弘时泄露的考题:

审科场舞弊案的主审就是老八胤禩,这件事其实很明显,张廷璐是主考不假,可是他根本就没有获得考题的途径,虽说开考之前雍正帝就把考题交到了主考手里,可是那是双重密封,必须主副两个考官在场才能打开。

也就是,此次泄题,是在雍正帝把考题交给张廷璐之前。

张廷玉其实是第一个知道泄题人是弘时的人,还记得有一天他一大早就进宫吗,一进宫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廷璐啊,天这么早你怎么也进来了?还和三爷一道并肩走?”

张廷璐毕竟做贼心虚,吱吱唔唔答不上来,还是弘时机灵,马上回答:

“这不,一大早请廷璐进来,给我校校笔锋。”

张廷玉末了说了一句:

“等你进了贡院龙门,我再送送你!”

其实张廷玉已经提醒张廷璐了,一个“也”字,表明张廷璐你现在的身份还到不了一大早就进宫的资格,而且还和三阿哥并肩走?你俩什么关系?最后提到了贡院龙门,就是告诉他,你是主考官,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等我有空了,非得给你念叨念叨……

结果,还没等张廷玉倒出时间来教育,舞弊案就发了!

为什么行刑的时候张廷玉一言不发?

很简单,他知道自己的弟弟不是主谋,可是老八胤禩审理的案子,也没有说出谁是幕后主谋,张廷玉自然也不能说,也不敢说。可是不说,又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所以他一直在纠结,这也是他迟迟不上折子参自己弟弟的原因。

四、

八叔八叔阿其那阿其那!

对于科场舞弊案,雍正帝心中也跟明镜似的,到底谁能接触到考题,掰着脚趾头数数也能数出来是谁,不然的话,他在没有查明幕后主谋的情况下就把张廷璐杀了,不是很奇怪吗?

后来雍正帝设计除老八胤禩一伙时,专门把弘历派到了江南李卫处,把弘时派到老八胤禩身边,其实就是看看弘时以后是否对弘历构成威胁。

等到八王议政失败以后,雍正帝已经对弘时一百个不满意了,为了给自己一个足够的理由,他还专门喊来弘昼,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对话,只不过弘昼也有自己的打算,并没有供出弘时。

等到隆科多装疯卖傻说有人要杀自己时,雍正帝才突然想起了弘历,于是马上派出了图里琛去救援……

而这之前的弘时借着抄老八胤禩家的时候,再次被老八胤禩蒙蔽,最终做出了暗杀弘历的决定。

对于老八胤禩来讲,此时的他已经无翻身余地了,如果说第一次扶弘时,还有一丝真心所在,第二次给弘时出主意,则完全是为了报复雍正帝!

假如弘时暗杀弘历成功,最难过的必然是雍正帝,自己一辈子得罪了这么多人,就是为了江山的稳固,结果,最优继承人被自己的亲儿子暗杀了,换谁谁能扛过去?

如果弘时暗杀弘历没有成功,那么雍正帝也面临两难选择,到底杀不杀弘时?

而弘历给了雍正帝一个答案,不要觉得弘历替弘时求情是亲情,这里才能体现弘历的腹黑,他口口声声说的是为了尽孝所以不追究了,还说了刘墨林的死可惜。

给雍正帝的感觉就是弘历太善良,如果弘时不死,那么弘历以后比自己面对老八胤禩还难处理,毕竟自己还算心狠手辣,而弘历刻意表现的善良,反而彰显他的谋略之高。

所以,老八胤禩给弘时出主意,目的并不是为了弘时上位,而是完全出于对雍正帝的报复,他俩争的越凶,他越高兴,因为不管结果如何,最受伤害的就是雍正帝!

终于醒过味来的弘时,临死时才明白,自己一直就是老八胤禩实现自己抱负的一枚棋子而已,不要真以为胤禩当初是真心扶他上位,说到底,还不就是为了跟雍正帝比比手段而已,也应了老八胤禩自杀前的那封信:

“四哥,你累了吧,歇歇吧。争了四十多年,到这一刻你还不愿撒手吗?……四哥,我输了,可你呢?却并没有赢。”

弘时这才明白老八胤禩为什么发现自己泄题而不汇报,只是为了以此胁迫利用自己而已,而雍正帝为什么骂老八胤禩为阿其那?临死前弘时大哭:

“八叔八叔,阿其那!阿其那!”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按照雍正王朝的说法,弘时因为跟八爷党的人走的太近,被雍正发现后赐死。但是,真正要弘时性命的,果真是雍正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管怎样,弘时都是雍正在世的最年长的儿子,正所谓“虎毒不食子”,雍正再怎么残忍也不可能要弘时的性命。


那么真正想要弘时死的是谁呢?没错,就是弘时的亲弟弟——弘历,未来的乾隆皇帝。


为什么弘历会要弘时去死呢?因为他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弘历的皇位。与弘昼不同,三阿哥弘时还是有一定政治天分和政治手腕的。因此,可以说,弘时是弘历皇位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所以,为什么自己能够上位,弘历必须要彻底打到弘时,而让他死亡则是确保皇位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方法。


星城搞机娃


十三爷在临终前,告诉雍正最大的秘密就是看到“弘时身上有八哥的影子”。作为雍正皇帝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在临死前透露这样的言语,无疑给雍正内心重重敲了一锤:他必须提防弘时。

宝亲王弘历一直都是雍正皇帝最得意的儿子,因为弘历年幼都得到康熙的欢喜,留在宫中培养。这也成了雍正皇帝在“夺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筹码。

而随着康熙的年老,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九子夺嫡”愈演愈烈,雍正皇帝在邬先生的辅佐下一步步得到康熙的信任,最后成功击败实力最强的“八爷党”,继承了皇位。而八爷也迫于无奈,只有接受这个结果,但是“八爷党”始终都没有放弃对雍正皇帝的对抗,于是他们有组织有纪律的对抗雍正的“新政”,弹劾年羹尧,弹劾田文镜,拉拢隆科多,“八王议政”逼宫等等。

特别是“八王议政”,差点让雍正皇帝难以招架,关键时刻是张廷玉和胤祥救驾,化解了朝堂危机,随后雍正皇帝彻底击垮“八爷党”,特别是八爷胤禩,雍正对其恨的咬牙切齿,将其改名为“阿其那”。

随后,八爷胤禩被圈禁,但是他却无时无刻不对雍正进行干扰。而他最大的干预就是对弘时的影响。


弘时本来是对继承人没有太大的期望的,虽然他是雍正的三子,弘历的哥哥,但是雍正各种示意让所有人都明白未来的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弘历。

而后,随着弘时与八爷胤禩的不断接近,胤禩的为人处事风格影响了弘时,因为胤禩向来的风格就是一个字:争!

在康熙年间,胤禩就是没有机会的,毕竟他出身低微,但是他心存野心,明白只有去争才有机会,不争是永远轮不到自己。于是,他就不断拉拢人心,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但这一切却让康熙更为忌惮,绝不允许他这样去做。最终虽然没有成功,但给四爷制造了最大的麻烦。而四爷对其也是甚为惧怕。

弘时受到胤禩的影响,说白了就是激发了他内心对皇位的渴望,这种渴望要是没有倒还无关紧要,一旦被激发就如同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就开始谋划,当然他的参谋就是胤禩。

从“科考泄题”开始,弘时就图谋不轨,而胤禩就借审案之机与弘时有所勾结。他就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意来借助弘时来实现,故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弘时被老谋深算的胤禩所摆布。

而后,胤禩就撺掇弘时除掉弘历,因为只有除掉弘历才能扫清最大的障碍,那么皇位就唾手可得。而在弘时还没定心时又是胤禩告诉他“心不狠站不稳”的道理,于是他就在弘历外出办事时安排人手刺杀,当然,弘时阴谋没有得逞,而雍正却已然明白了弘时的浪子野心。

回来之时,二兄弟心知肚明,表面一团和气,弘历也是城府极深,丝毫没有挑破弘时的阴谋,但是雍正心急如焚,当得知弘时的所作所为,却已然动了杀心。


随后,雍正把弘时叫到列祖列宗的牌位前,一一说破弘时的所作所为,历数其罪恶,弘时心惊胆战,不断求情。雍正却不为所动。

“朕不杀你的八叔胤禩,是因为你皇爷爷康熙临终说了话,朕再苦再难也不敢违背了他老人家的意愿。可也因为如此,这几个人给朕和祖宗的江山社稷带来了太大的后患。为了给弘历留下一个安定的基业,朕不能留你”。

赐死弘时以后,雍正也是心痛异常,瘫倒在地,被图理琛背回。

其实,弘时的死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八爷胤禩,他唤起了弘时的内心的欲望与野心,导致弘时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而他与八爷胤禩的勾结更让雍正忌讳莫深,万分忌惮,雍正觉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跟自己的敌人站在一起。

而相比弘宙,不断的逃避,甚至“活出丧”,实乃高明的保命之举!而弘时却没有做到,欲望害了他。

所以,真正要了弘时的命的就是八爷胤禩,直接是让他万劫不复。


忠肝义胆岳老三


弘时其实真正死于自己的八叔胤禩和四弟弘历之手,尤其是宝亲王弘历,成为弘时棺材盖上的最后一颗钉子,这位未来的乾隆皇帝看起来云淡风轻,实际上心机深重, 绝对是个帝王材料,也深受皇家厚黑洗礼。

《雍正皇帝》剧中从弘时曾经出卖恩科试题等桥段可以看出,早期的这位三阿哥并没有夺嫡之心,仍然玩着捞钱弄权的低级游戏,结果证据却落在了八叔胤禩手里。在“九王夺嫡”中败北的胤禩深知自己已经与大位无缘,以此证据半威胁半利诱弘时参与夺嫡,原本就是巨心叵测,翻译成古汉语就是:四哥,虽然我没戏了,我也不能让你们家消停了,兄弟相残的戏码接着演!



二月河《雍正皇帝》原著中,康熙生前苦恼于继承人选,问计于国士方苞,方苞没有正面回答,这毕竟是皇帝家事,但却给出了一个极其影响康熙决择的建议:“观圣孙”,意思是用皇孙的优秀来反选皇子的排序,以保大清三代明君。康熙喜爱弘历已经成为事实,甚至于接到宫里亲自调教,默认胤禛接班之心昭然若揭,这一层,后来雍亲王懂,廉亲王懂,弘时一定也懂。

既然都懂,宝亲王弘历继续接班就算是康熙的遗命了,本来就没弘时什么事。



所以聪明的老五弘昼一直荒唐行事用以自保,证明自己没有非份之想;而弘时却在廉亲王胤禩的撩拨下有了杂念,就注定了可悲的下场,因为雍正实在是个冷面王爷和铁腕皇帝。

既然是雍正的皇子,其实弘时想争一争皇位也算没毛病,但是手法比较拙劣,要么无情地牺牲掉泄露考题的张廷璐,要么准备灭口了解内幕的隆科多,要么干脆直接暗杀四弟弘历,这种品性是雍正皇帝无法忍受的。



而更要命的则是弘历的态度,明明知道是三哥派人在回京路上截杀自己,在潞河驿见到前来迎候的弘时依然谈笑风生,哥俩似乎亲密的不行,连奉旨护卫的李卫内心都惊叹不已,这个主子年轻轻轻就有如此心机。

他爹当年是“不争为争”,他是“不杀而杀”。

弘历如此淡然,表面上不去追究三哥的所作所为,妥妥的“心机表”,然而他越是如此,雍正越是认定皇位非其莫属,越是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替宝贝儿子扫清一切继位的障碍。亲手杀子,比老虎还狠毒三分,为了江山社稷,雍正同志也是真拼了。


度度狼gg


对于“弘时”的死或者是失踪,最近争论不休,说法不一,我的分析就是一个说法:自作孽不可活,老路走不通!

雍正八年以后的一些日子,看不见雍正帝的儿子“弘时”的身影,办什么秘密差事一直不见踪影呢?后来有消息说被雍正帝赐死了!

史书也有记载是被雍正帝赐死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落个这样下场?

雍正帝还是非常喜欢他的这个儿子的,皇后、嫔妃生的儿子不少,但是能够续齿的只有“弘时、弘历、弘昼”这哥三个,所以继承人就在他们三个当中的一位,不过“弘历”自小就得到了先帝康熙爷的喜爱!

弘时的野心膨胀与他的路

在雍正朝发生的几个大案,惊动朝野,后来经过验证都与弘时有关!

①雍正帝初登大宝,缺少的就是人才,第一次的“科考”让雍正帝非常重视,可是偏偏考题泄露,据查:弘时是背后的主谋。

②雍正帝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对旗务加大了整治,此刻八爷党进行公开阻挠,弘时掺和当中。

③弘历去河南帮助田文静平息生员罢考顺便去江南体察民情,回京途中被人追杀,是弘时背后主谋。

④由八阿哥胤禩推波助澜,弘时上位,利用关外“王爷兵马”私自进驻丰台大营及西山锐健营,企图谋反。

怡亲王临终告发及李卫点化

雍正帝登基初期,弘时那时候已经长大成人,但是雍正还是让弘时随雍正帝住进了皇宫内庭,那时候雍正帝还是对弘时充满了希望。

近一个时期弘时的所作所为,雍正帝也有所耳闻,但是都没有证实。

怡亲王胤祥临终前的一句话让雍正帝吃惊,弘时有实锤!

在雍正帝探望怡亲王胤祥的时候,胤祥不得不把实情对雍正帝说出来了,他是为大清朝的江山社稷着想,也是为了不让夺嫡再次发生

血的教训不能重演,这是雍正帝亲身的经历,就现在来说,八爷党依然在翻江倒海折腾。

怎么办?雍正帝为难了,这真是难以委绝呀!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前朝康熙帝是以仁孝治天下,所以凡是跟着康熙帝南征北战的,或者出生入死的官员就蹬鼻子上脸,造成了李治腐败,欠库银不还,特别是对待儿子们,太多的是宽容。

那么假设弘时的死是雍正帝“赐死”的是否错了?怡亲王胤祥如果不临死前不告发他就不应该死吗?都不是!我的答案是:自己作死的!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只代表作者观点,希望能给你带来欢乐并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k古史


表面的执行者是雍正,雍正赐死弘时说,我不能再让弘历走我的老路,本以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忍就忍了,但是现在居然要杀弘历,所以为了大清的江山,为了新政的继续推行,为了弘历登基时少一些阻碍,所以你必须死。



从更深一层来看,是八爷,八爷当年在争夺皇位的时候输给了四爷,所以不死心,想通过扶持弘时登基来再次扳倒雍正,原本弘时无心争夺大位,但是八爷用威逼利诱等手段逼弘时走上了绝路。而通过最后一层来看是弘时自己,如果弘时没有被八爷抓住把柄,自然不会上了八爷的贼船,可以和弘昼一样,安安心心享清福。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弘时其实原本就想当皇帝的人,加上八爷的煽风点火就更加有了第底气,因为雍正二年恩科泄题的事情就是弘时所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几个亲信在朝中为官,这样就可以培养自己人,有点像八爷当年的手段。但是事情暴露,后来李卫带人抓到了证据,这是第一件事情,虽然雍正没有说,但是早就知道是谁做的。



后来八爷也就趁虚而入,通过主考官张廷璐知道了事情是弘时做的,于是就去要挟加上苦劝终于说服了弘时,后来通过八爷的教导弘时去谏言整顿旗务,雍正还觉得好高兴,就同意了,后来就闹出了有名的“八王议政”,搞得雍正够呛,还好十三爷顺利解围不然真的可能要把雍正逼死。

后来多次不成功之后,八爷也是无奈狗急跳墙,建议弘时要先下手为强,于是就有了后来弘时密谋杀死弘历的事情,还好李卫赶过去的及时,不然,可能宝亲王弘历就死了,而刘墨林因为救弘历死了,可见弘时的手段极其残忍,心狠手辣,所以雍正除掉弘时是正确的选择。



弘时后来追悔莫及说不该和弘历争夺这个皇位,但是已经没用了,原本雍正就一忍再忍,结果弘时居然还想杀了弘历,这一点已经触及到了雍正的底线,所以还是怪自己,做了这么久的棋子,到最后才明白八爷的用心。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真正要弘时性命的,有两个人。

第一个,是他的八叔允禩。

老八在夺嫡中败于雍正,一直耿耿于怀。为了扳回这一局,老八准备了两手:第一手,是在暗中拆雍正的台,并串联朝臣,积聚力量,以待时机成熟,把雍正赶下台。雍正如果下台,谁上台呢?只有雍正的儿子是名正言顺的——这就是他的第二手,怂恿弘时夺嫡。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因为自幼深得康熙喜爱,从而得到雍正的另眼相看。大家心知肚明,日后的继位者肯定是弘历。

在这种情况下,老八怂恿弘时夺嫡,内心可谓极其阴暗。

老八的第一手最终以失败告终。他苦心谋划的所谓“八王议政”逼宫,因为被老十三控住兵权而功亏一篑。接下来,就只剩下第二手了。

老八被抄家时,与弘时有过一次长谈。核心意思就是,要想夺嫡成功,就得狠。怎么狠呢?先下手为强,杀了弘历。

老八这番话,完全是忽悠弘时。他的主要目的是报复雍正。反正,不管弘时成功与否,兄弟相残是免不了了。不管谁死,都是雍正的亲儿子啊。

弘时显然被他的八叔洗脑成功,竟然真的付诸行动了。可惜,他派去刺杀弘历的人太没用,弘历有惊无险。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刺杀弘历的人是弘时派去的。雍正当然也知道了。

这时候,雍正陷入了苦恼:怎么处置弘时?

为了保住弘历这个储君,雍正当然是想杀了弘时的。可弘时毕竟是他的亲儿子啊,哪那么容易下手?

这时候,第二个要弘时命的人出场了,他就是雍正最信任的人,李卫。

雍正几乎只有跟李卫聊天时,才说一点心里话。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李卫,并问他应该怎么做?

李卫太聪明了,他答道: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帮主子做,可这件事我没法说啊。

但接下来,他说了另一番话。正是这番话要了弘时的命。他说,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他明知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可是却留下来,把难题都留给皇上了。

雍正听完此话后说道:你说的对,朕不能再把难题留给后人了。

于是,弘时便被雍正赐死了。

当然,真实的历史中,弘时并不是被雍正赐死的,而是被雍正削籍后,郁郁而终。


趣谈秘史


根据《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最后的对话就可以知道,为什么雍正要逼着弘时死。

第一点,保证弘历顺利继位并维持皇位。在这上面,雍正是翻过车的。

康熙死的时候,要不是张廷玉顶住了当时的混乱局面和后来十三阿哥带兵顺利勤王,雍正能否安稳继位还是个问题。

后来,雍正继位以后,八爷党又弄了一帮关外的王进京逼宫,雍正差点退位。按照雍正的说法,弘时虽然不如八阿哥那么厉害,但是对付弘历那是绰绰有余,如果不是康熙早有暗示,雍正更看重弘历,弘历继位可没那么容易。

我原来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电视剧里加了一段雍正继位时玄玄乎乎的更改那个遗诏的情节,现在仔细一想,觉得跟雍正对身后事的担心有关。关于弘时不死,来这么一出,那弘历还继得了位吗?弘时本领可大着呢,连雍正自己亲自密封好的科考题都能泄露。

第二点,保证雍正自己的变法顺利进行下去。

为了变法,雍正可是六亲不认,连年羹尧都杀掉了。年羹尧的死,一方面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另一方面也是八爷党在后面鼓动清流。年羹尧因为跟孙嘉诚的矛盾拖延新政并杀了他,被去除大将军的职位,本来到了这一步,年本人已经没什么威胁了,做杭州将军,手里也只有几千军马。但是清流们仍旧不依不饶,电视剧里反复有类似的镜头,就是清流里面有个人带头鼓噪,非要治年羹尧的死罪,这个人八成是八爷党的人,他们这么鼓动清流所谓何来?反对新法而已。通过年羹尧和诺敏这两件事,让雍正帝威信大损,进而无法顺利彻底变法,包括后来利用科场泄题案。科场泄题案这次就牵扯到了弘时,弘时的大把柄就落在了八爷党的手里,八阿哥早就算计好了,利用弘时敲掉弘历,然后做个叔皇帝,这八阿哥历来被称为八贤王,做做周公,是没人反对的,况且还有多尔衮这个先例,很多朝里的老家伙是不陌生的。

弘时继了位,不但不会继续推行新政,说不定八爷党会卷土重来,那么雍正这十来年的努力就毁于一旦了。

而且雍正说,只有弘历才能继续推行他的新政,可惜他看走了眼,弘历这个人,就像康熙临死评价八阿哥一样,太过放纵下属。因为太过放纵,反而变法执行不下去。

第三点,自己杀了弘时,就不用弘历动手了,这个骂名,自己临死背上,给新皇帝预设一个仁君的形象。况且,弘历斗狠未必斗得过弘时。到时候,定然是一场腥风血雨。


西堤君


看似是老十三,实则是老八和李卫。

咱们看赐弘时自尽前雍正数落他:泄露考题,因为是自己儿子没有深究;串联老八、四个旗主、隆科多调兵逼宫,事情败露后又要杀隆科多,毕竟自己的儿子,〖能包容则包容吧〗。直到说到他要杀自己的亲弟弟弘历时,雍正才起了杀心。这是最后的诀别,雍正没必要说假话。

而老十三死时,弘时还没有要动手刺杀弘历,所以把撺掇着杀亲侄子的罪名扣到他头上有点冤。老十三毕竟是心地光明的侠王,他的〖总觉得弘时身上有八哥的影子〗,更可能是想让雍正不要给弘时实权,让他作个提笼遛鸟的闲散王爷。更重要的是,他这一席话并没有让雍正起杀心。



老十三走了之后,雍正大怒让人抄老八、老九、老十的家。弘时非但不给合过谋,从小疼他的八叔减罪,还落井下石,自己给老八的家人、奴仆罪加一等,都发配到云贵极边去。从最后老八跟家人、奴仆诀别,分给他们银子来看,他们跟老八的感情是很深的。所以,老八此时必然很生气,并且更加担忧他们的命运:以弘时现在的作风,以后有机会肯定会整死他们跟自己。因此,老八决定除了弘时,以绝后患。

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只有让他铤而走险,才能让他灭亡。姜还是老的辣,老八的一番话就忽悠得弘时晕头转向,下决心暗杀弘历。这一刻起,弘时是一脚踏入鬼门关了,所以临死前,他大骂〖阿其那,阿其那〗,终于明白是老八坑了他。

当然了,老八这一着并没有让他必死,鬼门关的临门一脚还是李卫把他踹进去的。

暗杀弘历失败后,李卫护送弘历进京,雍正问他,暗杀弘历的人你已经知道是谁了,你说该怎么处置。以雍正的果决,如果他决定杀弘时了,还会想着问李卫吗?这也印证了,雍正根本没有因为老十三的一席话,就要杀弘时。

李卫不敢说,毕竟皇帝的家事。但他随后的行为话就很值得玩味了,他激愤地说:〖先帝爷千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八爷他们心术不正,还一个个亲王贝勒地加封,把难题都留给主子了〗。这就刺激了雍正:老八他们给自己添了这么多麻烦,如果让弘时活着,他再学老八,弘历还能把新政推行下去吗?


所以,雍正说〖朕再不能把难题再留给后人了〗。这一刻起,弘时算被老八跟李卫两人一起抬到阎王爷那了。

那为什么李卫一定要杀弘时呢?

因为,一,是他带兵挫败了弘时的暗杀计划,他是弘时最大的罪臣。二,他知晓弘时要暗杀手足的秘密。如果弘时活着,以后万一在反对新政的人支持下,政变成功上位,哪怕只是当个实权王爷;他也对李卫必欲除之而后快。

李卫比年羹尧、田文镜精明,所以年羹尧被杀,田文镜遭到了所有科举官员的弹劾,而他却能安安稳稳地作两江总督。他怎么会给自己留这么个定时炸弹呢?所以给了弘时临门一脚。


待我施为地煞变


明面上看,弘时是由自己的亲爹,雍正给赐死的,可在雍正赐死弘时这件事的背后,却牵扯着非常复杂的人物关系。


雍正的子嗣不多,最后长大成人,可以满足即位的就三个:弘时,弘历,弘昼,而作为“皇长子”的弘时,本应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可造化弄人,在雍正还是皇子时,康熙老爷子就看上了雍正的儿子:弘历,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大家都说雍正的即位有一种因素就是因为康熙喜欢弘历,以至于最后康熙将皇位传给了这个没有多少人望的雍正。


从这一点也就可以看出,弘时虽说为“皇长子”,但他却没有即位的机会,虽说后来弘时多次出现头脑发热的情况,可在最一开始,弘时还算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至少在一开始,弘时知道自己即位无望,所以,也没有往这方面产生想法,可还是那句话:造化弄人。


我们都熟知康熙朝末期“九子夺嫡”的来龙去脉,虽说胤禛最后登上了皇位,可站在对立面的“八爷党”并未因此而覆灭,相反,在胤禛即位后,“八爷党”们却依旧与雍正对着干,而在这个时候,胤禩也改变了自己的与雍正对着干的“口号”:我们不自己要登上皇位了,我们需要扶持一个人登上皇位。而这个人就是雍正的“皇长子”弘时。


通过“八爷党”与弘时的频繁接触后,胤禩终于点燃了弘时对于皇位渴望的火焰,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弘时一步步将自己送向了灭亡的深渊,所以,当我们回到题目:真正要弘时命的是谁?不是雍正,也不是胤禩,实际正是弘时自己。


弘时通过与“八爷党”的频繁接触,特别是与八叔胤禩的频繁接触,他被胤禩那种春风般的人格魅力给吸引了,他被胤禩如此平和的对待下属与官员所折服,以至于他曾在心里做过一个大胆假设:假如当初是八叔当上了皇帝,那现在的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而胤禩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不断的迷惑弘时,虽然胤禩也深知弘时即位无望,但他依旧告诉弘时,必须得争,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会自己跑到你的口袋里,只有争,才能有机会,没有人确定弘历就一定可以即位,只要雍正没有宣布,那弘时还是有机会的。在胤禩的“劝说”下,弘时心中的火焰越来越旺,旺盛的火焰完全烧坏了弘时的脑子,使得胤禩可以进一步的控制弘时,达到胤禩自己的目的。


第一件事就是雍正元年的“科举考试泄题”事件,作为雍正刚上台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雍正非常重视,可谁曾想到,如此重视的科举考试,却依旧发生了泄题事件,雍正大怒之下,要求严查泄题之人,而这一次的严查之人正式胤禩,在胤禩的“严查”下,背后人物终于浮出水面,这个人正是弘时,而这时胤禩非但没有检举弘时,相反,反而将主考张廷璐的供词掩藏起来,保护弘时,也正因如此,弘时在胤禩手里留下了把柄,这样也后来胤禩对弘时的操控增加了砝码。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胤禩又再次对弘时进行“洗脑”:撺掇弘时暗中杀掉弘历,只有杀掉了弘历,弘时才有机会登上皇位,也正因为胤禩的撺掇和“洗脑”,弘时终于逮住了一次机会:在弘历一次外出办差的时候,安排杀手刺杀弘历,可还好弘历命大,弘时的这次安排,并未伤及弘历,相反,弘历反而知道了这背后主使者是弘时。可别看弘历比弘时年轻,这次事件也反应出弘历的城府之深,回京之后的弘历将这件事报给了雍正,可弘历并未要求雍正严查,相反,反而以退为进,要求雍正就此罢休,不要将事情闹大,可从这一次开始,雍正开始盯上了弘时。

而接下来的“八王议政”,更是将胤禩与弘时这两个人,更加直白的暴露在雍正的眼皮底下。无独有偶,老十三允祥临终之前对雍正的一句话,则是加速了弘时的灭亡,老十三允祥在临终之时,向雍正透露,让雍正提防点弘时,他觉得弘时身上有胤禩的影子,允祥担心当年的九子夺嫡事件,再次爆发。


在允祥如此郑重的“临终之托”后没多久,雍正就对弘时下手了:下旨赐死了弘时,在赐死弘时之前,雍正也算是给弘时交了个底:雍正之所以不对胤禩下手,则是因为康熙的关系,而对于弘时与弘历,为了不让九子夺嫡的事情再次上演,也为了确保弘历可以顺利登上皇位,雍正必须得除掉弘时。

酒翁之言:弘时之死,明面上是由自己的老爹雍正赐死,可背后却因为弘时自己意志力不坚定,亲信八叔胤禩的挑拨,对皇位产生了窥探,有人说,那也是胤禩搞的鬼,可倘若弘时自己意志力坚定,不亲近胤禩,会有这样的结局吗?看看老五弘昼,听戏,唱曲,活出丧,什么荒唐来什么,结果反而落得一个好下场。所以,不怪雍正,也不怪胤禩,怪就只能怪弘时自己。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