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本周三通車,五中車可上橋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19日晚發佈消息稱,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發佈了《港珠澳大橋通行指南》,對大橋路線、車輛通行、三地口岸通關、通行收費、安全保障、配套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於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從2004年3月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港珠澳大橋從設計到正式通車前後歷時14年。

港珠澳大橋本週三通車,五中車可上橋


五種車可上港珠澳大橋

——跨境巴士:大橋開通首年安排粵港、港澳跨境巴士配額共200個,其中粵港150個(供粵港合資公司)、港澳50個(34個為香港配額,16個為澳門配額),已全數發放 (注:珠澳口岸間不通客車)。另有200個配額給現時行走其他口岸的粵港跨境巴士轉走大橋。每一配額可於每日營運來回班次各一次。跨境巴士在大橋口岸區域內不允許接載新的旅客。

——穿梭巴士:口岸穿梭巴士為大橋粵港及港澳口岸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提供接駁服務。繁忙時間為每5分鐘一班,非繁忙時間為每10~15分鐘一班,深夜時段為每15~30分鐘一班。口岸穿梭巴士不受配額限制。

——跨境出租車:大橋開通首3年安排粵港、港澳跨境出租車配額共250個。其中,粵港配額150個,港澳配額100個。每一配額可營運一輛跨境出租車,每日往來接送次數不限。

——貨運車輛:在粵港跨境貨車方面,現時粵港跨境貨車可以免辦手續通過港珠澳大橋(但不包括往來福田保稅區的貨車)。大橋開放初期,暫不增加粵港跨境貨車指標;在港澳跨境貨車方面,現時港澳特區政府仍在就跨境貨車的細節安排進行討論。

——跨境私家車:在粵港私家車方面,在大橋開通前發出的香港兩地牌私家車及內地私家車配額分別為約10000個和約1000個。在港澳跨境私家車方面,香港及澳門跨境私家車配額分別為300個(有效期為三年)及600個(有效期為一年),持配額的私家車可於有效期內多次進出港澳市區。

港珠澳大橋本週三通車,五中車可上橋


“三地三檢”24小時通關

三地口岸均實行24小時通關。通關方式包括:合作自助通道:三道閘門、界線分明的新式自助過關通道;合作人工通道:出境電子管控、入境人工查驗的半自助過關通道;傳統人工通道:臺並臺、肩並肩無縫連接的人工通道。

三地口岸為港珠澳大橋的旅客提供多樣的出入境交通換乘方式。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處於大嶼山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之內。旅客可在珠海或澳門口岸辦理出境手續後,乘搭口岸穿梭巴士前往香港口岸,完成入境手續後轉乘各種本地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各區。此外,旅客也可使用跨境巴士、跨境出租車或跨境私家車,從珠海或澳門經大橋直接前往香港。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交通綜合樞紐換乘中心位於一層區,整合了穿梭巴士、旅遊巴士、長途客車、公交車、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出入境旅客可根據自身乘車需求,在不同區域實現快速換乘。

——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主要包括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東停車場、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西停車場、市政外圍及配套設施4個主要部分。邊檢大樓東側對接香港出入境旅客,邊檢大樓北面為架空於出境車道的通道樓,與珠海公路口岸旅檢大樓無縫對接。

港珠澳大橋本週三通車,五中車可上橋


私家車150元/車次

港珠澳大橋全線設置1處主線收費站,雙向共有20條收費車道。

7座以下私家車、出租車收費標準150元每車次;過境巴士200元每車次;穿梭巴士300元每車次;普通貨車60元每車次;貨櫃車115元每車次。

收費方式採用國標ETC和香港快易通等電子不停車收費及人工收費兩種方式。大橋收費站現金收費為人民幣,非現金結算以人民幣計價。未攜帶人民幣的客戶,只有在人工收費車道通過銀行卡(包括銀聯、萬事達和VISA卡)、支付寶、微信等非現金支付方式進行繳費。

港珠澳大橋本週三通車,五中車可上橋


最高限速100km/h

大橋主體工程採用內地右側通行規則,司機抵達或離開香港或澳門口岸後,可根據行車指示牌,按照標誌行駛調整行車方式,車輛可完成左右側交通轉換;在非緊急情況下,車輛在大橋主橋及口岸均不允許掉頭。

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設計通行速度為100km/h,具體通行速度將根據通行情況、氣候情況、交通事故處理、交通控制等因素進行調控。就大車而言,有關車輛在大橋主橋行駛時須使用慢線,車速限制為80km/h。

由於內地和港澳車輛超限標準不同,司乘人員須遵守各區域的通行規則,根據各地超限標準行駛。香港貨車最高限載標準為44噸,內地貨車最高限載標準為49噸(車貨總重),澳門貨車最高限載標準為38噸。基於屬地原則,車輛須遵守當地政府對車輛的要求,例如港澳車輛行駛經過大橋主橋時,必須符合內地的規限。

港珠澳大橋本週三通車,五中車可上橋


鑽山越海,直通珠澳

——探訪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即將於24日通車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在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之間架起一條直接陸路的通道。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由東端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和向西連接大橋主體的12公里香港接線組成,是這一超級跨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安排的一次傳媒集體參觀中,記者搭乘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從香港口岸人工島出發,沿香港接線一路向西,來到粵港分界線處。金色的雙層巴士先後經過長約1.6公里的地面道路、1公里的觀景山隧道、1.8公里的陸上高架橋段和7.6公里的海上高架橋段,短短12公里的路程可謂鑽山越海。

駛出觀景山隧道,左邊可見香港大嶼山島上層疊的山峰,右邊可見香港國際機場,前面則是彎彎曲曲、高低起伏的大橋橋面。

據瞭解,香港接線這樣的走線設計,是為了儘量降低對周邊設施和環境的影響:靠近觀景山隧道的一段緊貼北側的機場島南岸,儘量遠離南側的北大嶼山生態敏感地區;接下來一段拐向南側並彎彎曲曲,以免影響機場西南角政府飛行服務隊的運作,同時儘量降低對大嶼山居民的影響;來到開闊海面後橋面開始升高,以便大型船隻從橋下通行。

巴士從粵港分界線往回駛,不到10分鐘便抵達香港口岸人工島上的旅檢大樓。旅檢大樓是香港口岸最大型的建築物,樓面面積9萬多平方米,上下兩層分別為出境和入境大廳,大樓四周是車輛查驗區、跨境巴士和穿梭巴士上下客區、停車場等。

港珠澳大橋本週三通車,五中車可上橋


出境大廳內,多個樹形結構支柱承託著波浪形的天幕,天幕透入大量自然光,使整個大廳通透明亮。支柱上裝飾著“香港——亞洲國際都會”的彩色海報。

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戴志源介紹,旅檢大樓出境大廳設有36個人工邊檢查驗通道和26個自助通道,入境大廳則設有26個人工通道和19個自助通道。

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介紹,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不僅使香港與珠海、澳門之間有了直接陸路通道,還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3小時車程可達的範圍,顯著減少兩地之間的客貨運時間和成本。

他表示,港珠澳大橋將加強粵港澳三地經濟、貿易、金融、物流、旅遊業等合作,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技術協作。“大橋將可加速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的經濟發展和聯繫,方便市民往來,對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