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其中,有一個女人對中國的功勞很大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時仍然沿用。

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其中,有一個女人對中國的功勞很大

可以說,對於現代男人來講,娶個呂雉一樣的老婆簡直是人生噩夢。這個女人心機城府極深,不但將朝政獨攬,還爭風吃醋用嚴酷手段謀害戚夫人,機關算盡只為讓自己的兒子登基上位,除此之外,她還偏好男寵,給死去的丈夫劉邦戴了無數綠帽子。

對於這個女人的評價,很多人都停留在上述事件中,但是,我們作為史學愛好者,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歷史人物。實際上,這個女人早年並不如此陰狠刻薄,反而稱得上是劉邦的賢內助。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其中,有一個女人對中國的功勞很大

作為劉邦的妻子,呂雉頗有統治者的風度。冒頓單于曾趁著劉邦駕崩未久,寫了封信羞辱呂雉,信中說:“你這個女人剛剛死了老公,而我妻子也去世不久,作為統治者來說未免太不快樂,不妨用我們有的東西,換對方沒有的東西如何?”

言下之意竟是想與呂雉結好,呂雉初讀信件時難免火冒三丈,可仔細思量後卻聽從了季布的建議,心平氣和的回了封信道:“如今我已經年老色衰,頭髮掉了無數,牙齒也掉光了,走路都不方便。”然後,還派使者向匈奴贈送了駿馬與車具,婉言謝絕了冒頓的“美意”。

最終,呂雉將這場挑釁化解,冒頓單于十分羞愧,派遣使者回禮,並向呂雉道歉。

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其中,有一個女人對中國的功勞很大

由於,受到了儒學思想的限制,所以,古代的史官們對歷史的評價往往有失客觀,這種慣性隨著儒學思想愈發根深蒂固變得“理所當然”,儒學思想就這樣成了衡量古人的“標杆”。索性我們活在了思想自由的年代,使我們能夠從多個角度去審量歷史。

呂雉的政治才能遠超常人,堪稱謀略兼備。劉邦建國之初,彭越、韓信等異姓王勢力坐大,為了能夠掃清劉邦面前的障礙,消滅使漢朝分裂的隱患,避免逐鹿中原的局面再次重演,呂雉幫助丈夫誅殺了包括韓信在內的幾名王侯。

公元前197年,劉邦聽說手下陳豨在封地作亂,率領大軍御駕親征,將長安城交給皇后呂雉。呂雉聽聞在陳豨揭竿而起的這段時間,韓信整密謀策應亂軍推翻劉邦,所以,召來蕭何商量如何對付韓信。二人在一番謀劃後,由蕭何出面將韓信騙進皇宮,將其置之死地,並誅殺了韓信的三族。

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其中,有一個女人對中國的功勞很大

其後,劉邦擊潰陳豨,隨即向彭越徵兵,陳豨藉口自己生病而並不出兵,劉邦一怒之下將其貶為平民,併發配到西蜀。呂雉深知斬草除根,覺得彭越在蜀地定會捲土重來,所以在謀劃後唆使人誣陷彭越謀反,藉此機會誅殺了彭越全族,替劉邦徹底斷絕了後患。

劉邦駕崩後,太子劉盈繼承大統,呂雉就這樣成了皇太后。可惜,漢惠帝劉盈性子軟弱,無法擔當大局,所以,呂雉站出來替兒子秉政。

公元188年,劉盈駕崩,混亂中呂雉另立了一位宮女之子劉恭為少帝,並再次親政。在擁立少帝的過程中,呂雉為了摒除後顧之憂所以殺掉了少帝的宮女母親,所以,使劉恭對其懷恨在心。呂雉立劉恭只是為了讓朝廷暫時安穩的緩兵之策,待到時局相對穩定,察覺到少帝對自己有異心的呂雉當即謀殺少帝,另立劉義為帝。

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其中,有一個女人對中國的功勞很大

這段歷史是我們熟知的,也是現代人評價呂雉心狠手辣的原因之一。那麼,呂雉在掌權期間又有什麼作為呢?作為我國曆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中的先驅者(呂雉、武帝、慈禧),呂雉在秉政時時刻注重休養生息,並奉行道家思想無為而治。

呂雉曾陪伴在劉邦的病榻前聽從丈夫安排身後事,呂雉問道:“有誰能夠繼承相國蕭何擔當大任?”劉邦答道:“曹參可以擔此大任,在其之後還有王陵、陳平,但萬萬不可讓這兩個人獨攬大權。周勃這個人雖然才疏學淺,但他對漢室盡忠職守,今後能夠匡扶漢室的一定是這個人,可以任命他作太尉。”

劉邦死後,雖然,呂雉獨攬大權,但是,其人事安排上始終遵照著丈夫的遺願,劉邦臨終所提之人均得到了呂雉的任用。劉邦臨死前列舉的這批開國功臣,全都信奉著無為而治,順應著民眾的想法,從來不搞勞民傷財的舉動。在經濟上,對各地徵稅放緩,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

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其中,有一個女人對中國的功勞很大

可以說,之所以有後期的“文景之治”,離不開呂雉統治時期在政治、軍事、經濟等領域奠定的堅實基礎。由此可見,我們評價歷史人物時要有自己的見解,畢竟,人性是多面的,單純以善惡判定歷史人物無疑是小孩子的做法。

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呂后陵位於陝西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三義村,呈覆鬥形。由於,陵地建築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緣,遠望如同山丘,顯得異常雄偉。

『司馬遷《史記·呂太后本紀》、班固《漢書·高後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