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湘文滔疾風世間留 天琴斷弦失聲友人泣

秋晨霧影濛濛,探尋思緒萬千,曾西餐麥當勞,響午入傍晚去,遊學交流碰撞,一代文星天驕,琴絃瞬撒人寰。

8月8日上午7:51石家莊,中國安文化理論創建者安夫先生不顧車馬勞頓從北京到石家莊,坐上了去井陘縣的車前往悼念巴湘老師。

巴湘文滔疾風世間留 天琴斷絃失聲友人泣

地方習俗,在清晨巴湘的家人們都辦妥了,尊重地方習俗,把對巴湘老師的懷念留在心底。

中央組織部、宣傳部關於在知識分子中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的通知下來了;知識分子精神面貌如浴春風雨露,任您翱翔,可您沒能堅持到…

安夫回憶:“每次見面,是在北京八一電影製片廠,六里橋北的一個麥當勞店。一聊就是幾小時,把中國的文化現象翻古論今,把中國安文化的概念衍生,理論發展互談見解,給予了莫大的鼓勵。安文化機構聘請了巴湘老師為‘中國安文化創新論壇’的執行主席,後來召開了兩次籌備會。巴湘老師是熱心腸,但有個性,是地道的中國知識分子言行,疾惡如仇。對幾十年來國家文化發展現象,牽掛著文化安全大事,多次催促寫出‘中國文化安全’的文章,有著有一腔愛國奮鬥精神高尚的情懷。”

巴湘曾說:“中國安文化概念的提出,是中華傳統文化發現探索的創新,是繼老子《道德經》、孔子《論語》、到朱子百家、四書五經、王陽明《心學》之後又一新的傑出貢獻,將形成《安學》的一個創世經典,但在中國要做好這件事任重道遠”。

“有些時候的相聚是在一些社會活動中碰面,每次的相聚,每一次安夫都去扶上他一把,因為他腳不太方便。” 安夫的回憶有時喉嚨被情感給噎住…

巴湘文滔疾風世間留 天琴斷絃失聲友人泣

巴湘,原名劉天琴,中國作家、知名詩人、文化學者。曾畢業於中國魯迅文學院和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20世紀崇尚後古典主義和象徵主義詩人,21世紀和諧宇宙發展規律的揭示者,和學創始人,中國和諧哲學的奠基者,亞洲人文主義復興運動的發起人,世界和諧憲章的倡導者,《世界和諧宣言》的起草者。

曾任:國務院新農村建設督導中心委員;中國黨建網紅色文化活動組委會副秘書長兼理論部部長;中國管理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和諧哲學研究院院長;世界和諧聯盟執行主席等職務;中國策劃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日史辦研究室副主任;世界文化論壇秘書長、東方國學院院長。

曾任新華社《世界通訊》雜誌社記者;人民日報《中國質量萬里行》編輯、記者;團中央《中國週刊》執行主編;國家衛生部《中國健康》首席記者;國家農業部《中國農業信息》副主編;《時代領袖》常務副總編;《愛我中華》副總編;第十屆、十一屆全國(兩會)駐會記者。 巴湘先後發表了《和諧論》、《發展論》、《和經》、《海問》、《農經》、《信仰經》、《文化論》、《巴湘文選》、《湘子》等著作。

巴湘的《和諧論》,以全新的視角,思想的深遠,以及文學般的表述方式,對和諧思想的內核,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從而確定和諧在整個人類社會框架中的功能和歷史作用。《和諧論》以兩個部分九個章節,通過論寫和諧的精神、和諧的物質,闡述了和諧的誕生和起源、和諧的走向、和諧的本質和存在、和諧哲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和諧的內涵,深入透視和諧的啟蒙,從文明、發展、國家、人民、經濟、法律、道德、文化、民生、金融、環境等多方面揭示了和諧在整個人類及我國社會發展中的功能和歷史作用。

《發展論》將發展哲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作為和學創始人,他的《和經》是我國第一部和學聖典。《發展論》從自然和社會的角度,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哲學規律進行了論述,對宇宙和人類發展的起源與開端、對立和統一以及歸宿進行了深入地闡述,尤其對人類未來的走向作出了探索。

巴湘文滔疾風世間留 天琴斷絃失聲友人泣

他的《海問》,體現了屈原式的愛國情懷,是關於人類道德危機的反思。繼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和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後,他的《農經》,我國第一部闡述農業哲學的文化經典。

老子的《道德經》講述了宇宙的本原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他的《信仰經》,為人類的信仰指明瞭一個不同的方向。他的《文化論》,對文化的本質和內涵及靈魂進行了深刻的論述,是我國第一部研究和揭示文化哲學的創新論著。

有讀者稱讚“是穿越科學與宗教的一束思想的靈光,當目光掠過清新的文字,清晰地感受到一種靈魂的沐浴”。

巴湘老師走了,走得匆忙,突然的離去,感覺是原始的盲擰……

知識分子“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到了,但巴湘老師一直在做,留下這麼多的著作,就足以我們去踐行,在有生之年為社會奉獻。 (安學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