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理財資產規劃:財富百年傳承的祕訣

家族理财资产规划:财富百年传承的秘诀

來源 | 新財道財富管理

原文標題| 家族理財性資產規劃不容忽視,企業家們必須重視

家族理财资产规划:财富百年传承的秘诀

要實現增值財富目標,財富家族首先要區分兩種結構的家族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的理財資產,並採取不同的增值管理策略。

從現實情況看,我國高淨值家族普遍存在經營性資產與理財性資產的結構失衡,主觀上重經營性資產、輕理財性資產,數量上經營性資產多、理財性資產少,由此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

中國企業家在創業經營方面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在創造財富的第一戰場取得了輝煌戰果,這從近年來中國富豪的崛起速度可見一斑。根據胡潤硏究院發佈的《2017胡潤財富報告》,中國大陸擁有億萬元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9.9萬家,比上年增加1萬家,增長率達11.6%,其中擁有億萬元可投資資產的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5.9萬家。

在上述億萬富豪家族中,與炒房者、職業股民比,企業主佔比75%。而在這些坐擁億萬元資產的企業主中,企業資產佔其所有資產的60%,可投資資產規模(現金及部分有價證券)約為1500萬元,房產佔總財富的20%。

由此可見,企業家們在第一戰場積累的財富體量與其拼搏的付出是成正比的,而非經營性的家族理財資產的體量雖然很大,但是相比企業經營性資產,其類別和範圍則顯得非常單一,企業家對保有和傳承財富的第二戰場的重視程度顯然不及第一戰場。

可以說,兩個戰場的失衡關係在企業家中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絕大部分企業家都是一元資產結構,傾心關注企業的經營性資產,把所有的資源全用在企業上,而沒有構建一個以現金流等非經營性資產為核心的投資性理財板塊。

這樣的企業家是沒有什麼現金流儲備的,自由現金流更少。他們為了創業和企業規模擴張,似乎把現金視為天生仇敵,有了現金就要馬上變成資產,變成潛在的企業發展機會。結果經營一旦失敗,家族資產也就隨之徹底覆滅,家族事業甚至家族成員的生活也隨即陷人困頓。顯然,這種一元資產結構的思維方式非常致命。

01

家族理財資產的重要性

家族非經營性資產並不能簡單認為是家族經營資產之外剩餘的部分,而是應當將其視為相對獨立的資產,與經營性資產分別對待,因其具有區別於經營性資產的顯著特徵,具體表現在:

第一、配置領域的非生產性;

第二、使用目的的服務性;

第三、補償、擴充資金來源的非直接性。

因此,家族非經營性資產主要面向消費、保值、增值等對家族的服務功能,不同於家族企業經營性資產的資本經營目的,實質為家族理財資金。

從家族財富管理的總體目標看,要把家族理財資產作為戰略性板塊去考慮,而非可有可無之事。家族理財資產的重要功能體現在三個方面:

助力家族成員的品質生活

伴隨以消費升級為主題的新經濟發展模式,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日益變成現實,定製化消費也悄然興起,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而增強。教育、旅遊、養生成為消費品質提升的重要領域,也是企業家應當以人為本,為財富家族成員系統規劃的資產配置領域。

及時把握稀缺投資機會

按照經濟週期理論,與歷時3~5年的長週期相比,短週期長度約為40個月。每一次的經濟週期性波動都會孕育相應的投資機會,在我國,信貸政策等宏觀環境深刻影響著房地產業、製造業、資本市場的週期性波動。

合理而適當的家族理財資產儲備一方面可以作為對沖機制,抵禦主營產業的週期性風險,另一方面可以作為尋找週期性機會的探路石,適度拓展新細分市場和機遇。另外,以信息、數據為主題的新經濟同樣孕育著指向未來的另類投資機會,需要前瞻性的投資佈局。

如此看來,只有有意識地儲備家族理財資產,才能準確把握這些稀缺性的投資機會,真正做到“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家族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

雖然家族理財資產不直接服務於家族企業,但是可以作為經營性資產的重要補充,起到未雨綢繆的規劃作用,構成家族企業經營性資產的“護城河”。在配置理念和佈局方面,家族理財資產的配置領域和類別也要與經營性資產存在相當程度的異質性,才可以起到分散投資、緩釋風險的效果。

海外財富家族對於以自由現金流為基礎的家族理財資產十分重視。在這方面,國外知名企業的成功實踐具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

例如,日本管理大師稻盛和夫先生秉承的經營哲學就是以現金流經營原則為核心,這也是其創辦的京瓷集團歷經近60年經久不衰的經營之本。稻盛和夫的現金流管理哲學受到了松下幸之助的“水庫式經營”理念的啟發。松下幸之助認為,經營企業要像修築水庫使河流保持一定的水流量一樣,推進事業時要留有餘裕。

以此為啟示,稻盛和夫經營京瓷集團一貫堅持未雨綢繆,自京瓷創業後的第十五年,其自有資本佔總資產的比例已提高到近70%。

雖然按照資本回報率(ROE)的標準,京瓷集團的現金流經營並不能為股東創造可觀的短期利潤回報,但是對於企業長期成長,尤其是應對經濟不景氣及經營危機時,這種穩健經營策略卻是最有效的。

根據稻盛和夫的最新披露,“京瓷集團隨時可以使用的現金約有7000億日元,因為有如此充裕的儲備,不管遭遇怎樣的蕭條都不會很快動搖京瓷經營的根基”。

由此可見,以充足的現金流為支撐的家族理財資產是滋養家族事業穩健經營和健康成長的蓄水池,水池與水要共生互融,才能避免失衡。企業家只有樹立起家族增值財富的二元結構,才能從容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家族經營和家族成長曆程。

02

家族理財資產的來源

通常,家族企業剛起步發展的時候,現金流並不充沛,這時很難構建家族理財資產。但是當企業經營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每一個家族就應該認真考慮建立並不斷充實家族的理財資金池。家族理財資產的三個主要源:薪酬、分紅與資產變現。

合理薪酬

家族成員尤其是第一代家族成員在家族企業中通常有兩種身份:

第一種身份是企業的股東即所有者,第二種身份是企業的經營者(董事長、總經理或高級管理人員)。這兩種身份都有各自的收益。所有者獲取的收益是資本收益,經營者獲取的收益是勞動收益。

很多企業家認為自己是企業的老闆,企業的錢等於自己的錢,要不要工資、獎金無所謂,給自己薪酬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也不合算。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思維。其實,為家族成員提供合理的薪酬並不在於單純體現家族成員的勞動報酬,而是要讓家族成員感受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同步感,同時為家族理財資金池貢獻“第一桶金”。

及時分紅

許多企業家認為企業既然為自己所擁有,當企業實現利潤時,基本上沒有分紅的概念。企業一旦有了自由現金流,就急於不斷地擴張甚至是盲目擴張,往往導致企業的盈利為其盲目擴張買單。這不僅加大企業的經營風險,也為家族成員的生活安全帶來隱患,更不利於家族理財資金池的構建。

因此,家族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家族目標,制定穩定的分紅政策,並在具備條件時及時分紅。參與家族企業分紅重在為經營性資產與非經營性資產建立結構性關聯和轉換路徑,也就是將經營性資產的一部分收益轉化為非經營性資產儲備下來。

適時變現

適時變現家族非經營性的股權資產和實物資產,是家族理財資金池的重要來源。當前,許多家族均擁有大量的非經營性的參股股權,由於家族成員一般不參與參股企業的經營管理,參股企業的股權價值難以控制,變數極大,因此應該認真梳理並適時變現。

家族通常擁有的另一類非經營性資產是實物資產,主要是各種類型的不動產,不僅擠佔了家族的現金流,而且在房地產下行趨勢和開徵房產稅的預期下,也應慎重考慮,爭取逐步退出,變成家族現金流。處置家族固化資產重在優化家族資產負債表結構,突出家族理財現金流的“輸血”和應急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