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8891903
1955年首次授衔时,丁伟作为军长授少将衔确实低了点,但这一点恰恰是符合史实的,因为丁伟的原型——开国将军钟伟也是军长授,也是授少将衔。
先看看丁伟的原型,开国少将钟伟
钟伟,红军时任十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团长、第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师长、第十二纵队司令员。
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纵队改军,钟伟担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军长。
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纵队就等于军,纵队司令等于军长。
1955年5月,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编制军衔》,对当时军官的每一个职务规定了详细的编制军衔,这是授衔最直接的依据,陆军军官编制军衔规定如下:
上将——中将:兵团(集团军)司令员、政治委员。
中将——上将:兵团(集团军)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中将:军长、军政治委员,兵团参谋长、政治部主任。
少将——中将:副军长、军副政治委员,兵团炮兵、坦克兵、后勤、技术主任。
这样来看,军长应授予中将衔,但钟伟时任第四十九军军长,正军级,却只授予了少将衔,只和副军长持平,授少将衔确实低了。
四野纵队司令的授衔情况
跟四野其他纵队司令、军长相比,钟伟的少将衔也是略吃亏的。
四野的12个纵队刚成立时,纵队司令如下:
1纵李天佑、2纵刘震、3纵韩先楚、4纵吴克华、5纵万毅、6纵洪学智、7纵邓华、8纵黄永胜、9纵詹才芳、10纵梁兴初、11纵贺晋年、12纵钟伟。
这12个纵队司令中,只有贺晋年、钟伟2人授少将衔,其他10个纵队司令都是中将和上将。
就算加上12个纵队的政委,也只有段苏权、李中权2人授少将衔,其他10个政委都是中将。
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钟伟个人原因,另一方面是整体原因。
1955年授衔时,全军有50多个纵队,按照规定标准能授中将衔的有200多个,但中将的名额一共只有175个,尤其是四野已经占了43个中将名额,不可能所有纵队司令和政委都授中将,否则你让人家一、二、三野怎么想?也要照顾兄弟部队的感情嘛!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平衡,需要牺牲,那为啥要牺牲钟伟?
一是钟伟履历中有小瑕疵。钟伟担任纵队司令(军长)时,是从师长直接提拔上来的,没有经历纵队副司令(副军长),这本身不是问题,但当需要牺牲时,就成了资历问题。
二是钟伟吃过大败仗。 渡江战役之后,钟伟不听上级指示轻敌冒进,在青树坪一战被白崇禧伏击,损失惨重,这是我军渡江后为数极少的大败仗,而同时期其他将领表现很稳,钟伟这个大跟头摔的真不是时候,让自己吃了大亏。
综合上述因素,钟伟就被降格授了少将衔,不过钟伟担任的军职可一点都不低,他先后担任广西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
再看看丁伟的履历,与钟伟完全一致
丁伟抗战时任28团团长、129师新编第一团团长,但这个团是八路军自己编出来的,没有国民政府的编制和番号;解放战争期间,和钟伟一样,也曾任东北野战军某纵队司令员;建国后,和钟伟一样,也曾任北京军区参谋长。
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纵队统一改编为军,丁伟的纵队司令就是军长。
丁伟的原型就是钟伟,不过是改了一个姓而已,授少将衔确实低了点。
授衔时的特殊案例
上面的干部级别与授衔比照关系只是一般规则,具体授衔是有特殊案例的,比如韩先楚。
按照规则,副兵团级一般授中将,但韩先楚却授了上将。
韩先楚在解放战争时就在四野三纵担任纵队司令,1948年后又担任第40军军长,一开始和钟伟(丁伟)的级别一样,但他同时兼任兵团副司令,因此属于副兵团级。
不过韩先楚的战功不是钟伟(丁伟)能比的,他先是力排众议,率军解放海南岛,立下首功;后来又率军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
对比钟伟的摔跟头,韩先楚亮点频出,有这两个战功垫底,上将是没跑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电视剧《亮剑》来自于小说《亮剑》,其中的三大战将李云龙、丁伟、孔捷个性、经历等方面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实际他们三个在历史上都是有原型的。
而三个人在解放后也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按照资历、战功而言,三人都是授低了。所以三人开始都很不服气,拒绝穿军礼服佩军衔。
55年授衔,除了军衔,还有级别。比如就有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等,级别高低不同,但有可能授予同样的军衔。比如上面的三个就都有可能是上将。
李孔丁三人都是正军级干部,授予中将是标配,授予少将也没有问题。初看他们是授低了,但也细想也不是没道理。
他们三人都是优秀的“战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打了很多胜仗,建立了赫赫威名。但是,中国革命并不是单纯的军事革命,而是更强调政治、军事全面发展。
八路军在敌后进行的是游击战争。原来的三个师杀到华北之后,如水银泻地,很快就发展出几十万军队,更重要的是发展出很多根据地,建立了很多军区、军分区。原来的团长、旅长变成了军区司令员。作为军区司令,不光是军事强,政治也要强,需要强大的政权建设能力。
查询开国将军的履历,很多赫赫威名的将军都有军区司令的经历。他们不光仗打的好,更是开辟了一块地盘,增强了革命的力量。
李孔丁三人中,只有孔捷表现出了政治素养,李丁剧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李云龙的部队通过分散发展,扩张到一万多人,但也没有说是开辟出专门的根据地。
从这方面来说,三人是有缺陷的。
授衔的时候,中将及其以上算是高级将领,所以人数是有限制的。这种情况下,如果符合的人数比较多,那么因为这些缺陷,有可能把他们三人挤下去。
故纸汇
电视剧《亮剑》中纵队司令即是后来的军,不过是为了方便在战时调配部队而做的一种调整,纵队司令在55年授勋的时候大多数确实是中将,而且丁伟是四野的战将林彪的爱将,按说应该给一个中将的,给中将就是因为他和李云龙一样,犯错误过多。
在丁伟抱怨自己仅仅是少将时,李云龙和老孔就说过丁伟偷偷卖酒的事儿,也是一个错没少犯的人。在军事学院也能够看出来他也不是省油的灯,不过丁伟的军事素养长期发展的话肯定是要比李云龙好的。在团一级岗位上丁伟和李云龙可能差不多,但是丁伟的大局观要比李云龙和老孔强的多,这从他们三人最后的毕业论文也可以看出来。
国产经典剧大全
纵队司令员授衔以中将,上将为主,当然也有少部分少将甚至高配至大将。这主要还是要看是何时的纵队司令!
陈庚是45,46年解放战争初期时的纵队司令兼太岳军区司令员(属大军区),后该部发展成与刘邓大军人数相当的陈谢大军,并与陈粟大军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形成针对国民党阵容的品字形进攻态势。后其部分改编为第四兵团,陈庚任司令员,所以他是最早兵团雏形的大司令员,所以授大将军衔不为过(当然,他后面还当过志愿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其它比较早的纵队司令或副司令后来均提为兵团司令或副司令的,一般都授与了上将,如邓华,叶飞,许世友,韩先楚等。后期上来的纵队司令员(或军长)大多授予了中将军衔,如聂凤智,梁兴初,张国华等。而钟伟在解放战争初期是东野的一个师长,后来才被林总破格提为纵队司令(此时陈庚已是大军区司令员),资历上还是有差距的。加上其军在湖南青树坪遭重大损失,对其授衔多少有影响,故后来只授少将军衔。
古月1537131
这个很简单。在吴法宪将军的回忆录当中可以看到,55年授衔其实是有一个硬标准的。那就是中将必须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级领导职务,上将在红军时期必须担任过师级领导职务。按照这个标准,《亮剑》中的李云龙明显是被评低了,但他是黄麻起义出身,属于红四方面军序列,这样就不难理解了。从剧情中可以看到,李云龙担任班长的时候,丁伟只是战士。在长征途中,李云龙作为团长,丁伟可能只是营长。所以55年授衔,丁伟评为少将不算过分。
孤雁行80138239
首先,我来介绍下"纵队"是怎么回事。
纵队是我军在1949年建国之前,所设立的一种军队编制单位。红军时期,我党就组建了各种游击纵队。此时纵队规模较小。
等到解放战争时期,纵队相当于现在的军一级编制单位。解放战争初期,我党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一般是一个纵队下辖三个师/旅)及 6个野战旅。
1948年11月1日,我党中央军委下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确定了70个军的番号。全军野战纵队,改编为军。到1952年10月,我军实际共计组建了67个军。第56军、57军、59军,三个军没有组建。
如此看来,丁伟的纵队司令,其实就是军长级别。
我们再来看看1955年我军授衔时的情况。
1955年我军授衔时,全国在裁军以后只有38个军。在职的军长政委实际有64人。其中,两人被封为上将。这两位是55军军长陈明仁、69军军长董其武。他们封为上将有政治原因,原来是国民党起义将领,本来就是国军中将军衔。
剩下的62人中,6人被授予中将,53人被授予少将,3人为大校。
所以,丁伟军长的少将军衔也不算低。
其实,给丁伟少将军衔,已经不低了。
1955年授衔普遍压低了一两级。当时,那6位被封为中将的人,都是抗战时期主力团的团长或者参谋长。
6位中将在抗战时的职位: 陈康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范朝利是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跟陈锡联团长一起夜袭阳明堡战斗;张天云任115师344旅687团团长;刘金轩任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而丁伟,孔捷,李云龙都不是主力团。八路军主力团都是国军正式编制的,丁伟的新一团只是八路军自己扩编出来的“野鸡团”。
而且,在丁伟出任新一团团长之前,他应该是红四方面军10师28团团长。这个红10师后来编为 129师 385 旅769 团,红军28团只是八路军769团下面的一个营!
跟那6位授予中将的人比,丁伟只是抗战时期的一个“营长”,他们可是“团长”级别的。
所以,晋西北的铁三角,都没有资格被授予中将军衔!
勇战王聊历史
《亮剑》中的丁伟作为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司令员,五五年授少将衔属正常。
五五年开国将帅大授衔是以一九五二年军委给各高级将领定的级别为基础的。
实际授衔时情况又极其复杂,级别和军衔并不能完全划等号,要综合考虑各将领的军功、资历、各个山头的平衡。
具体情况摘录如下,读者可看出点端倪:
五五年授五五名上将,三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33名,副兵团级19名,准兵团级一名:贺炳炎,无军队级别两人。可见上将的基本级别是正、副兵团级,最低也是准兵团级。
授175名中将,五个级别,其中正兵团级1名徐立清(和罗荣恒负责军衔初评,高风亮节,本是稳稳的上将,属特例,下文不再讨论),副兵团级22名,准兵团级53名,正军级96名,无军队级别三名都是少数民族军官。中将的主力是准兵团级和正军级。
少将798名,六个级别,分别是副兵团级1名贺晋年,准兵团级3名,解方、陈沂、段苏权,贺晋年、段苏权是特殊情况,下文也不再讨论;正军级107名;副军级216名;准军级344名;正师级125名;无军队级别两人,后正师级并入准军级。可见少将的主力是副军级和准军级,作为正军级这一等级也是少将衔人选的重要补充。
好,现在请文友们跟苍茫大地一起分析一下钟伟的军衔授得高了还是低了!
为了更具有真实性,我们还是以丁伟的原型钟伟说事儿。看下他的简历:红军时他任红三军团、十五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任黄克诚的新四军三师十旅二十八团团长、十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任东北二纵五师师长、十二纵司令员、四十九军长。
正军级的,与上将无缘是一目了然,授中将正常,授少将也无不可,中将中副兵团级的也有22名。以上面史料为据,五二年评定为正军级的203人中,107人授少将,96人授中将,钟伟属于可授少将,也可授中将的一类。
再看四野系列,林总罗帅帐下将星如云,五五年实授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4人,中将43人,少将298人。军委要考虑到五大野战军的平衡,钟伟在兵将最足的四野和其它四大野战军去平衡,本就有点吃亏;他又是从师长直升军长,资历上又要打点折。再说他随四野挺进江南后,又率四野49军因突击神速,在青树坪钻入国军华中剿总白崇禧的口袋阵,最终尽管因钟伟所部战斗作风骠悍,冲出小诸葛的重围,但伤亡也在13000人,是?解放军渡江后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另一仗是金门战役。这多少也影响了钟伟的军衔。
所以,钟伟授个少将,本也不算太亏,后来很能打仗又生性鲠直的他想要老首长林总去替他讲讲情,被林总剋了一顿。主席很爱惜人才,考虑到四野出身的中将中还有部分在建国前职务、战功低于钟伟,如开国中将田维扬任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级别远低于四十九军钟伟军长,后来亲自将他低衔高聘,任他为北京军区参谋长,那就当中将在使用啰!
苍茫大地顾炜斌
亮剑中最不可能的是:抗战初级八路军改编时的三个团长最后都授了少将。有战史知识的可以查一查,反正我没见这种情况。当时的团长授衔高的一般是上将,像杨成武,杨得志,陈锡联,低的也是中将,像王近山。八路军改编时共三师六旅,下边的团正编十八个,加上新编,独立团也不超过三十个。授了五十七个上将,一百五十多个中将。授中将的都己经偏低了,更别说授少将了。像这兄弟三个,改编时是团长,建国后才是军长的太奇怪了。
陈严
1948年11月军委宣布整编命令时,重要的两点就是所有的“师或旅”统一称为“师”,所有的野战纵队统一改称“军”,也就是说,纵队就是正军级的部队单位。虽然几大野战军由于历史原因,所辖纵队的人马数量不太一致,比如整编后四野一个军可达5万人,而一野的一个军只有2万余人,但是级别是一样的。
(钟伟少将)
既然部队改称了,那军事主官也得相应改称,所有的纵队司令就全部成为“军长”,比如《亮剑》里丁伟的部分原型钟伟将军,就由第12纵队司令员改称第49军军长,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改称为第38军军长。
但是在解放军序列的“军”上面,还有个“兵团”建制,仅四野就编组了第12、13、14、15四个兵团,每个兵团下辖至少三个军。那么兵团司令、副司令的人选怎么产生呢?有两个渠道,其一是从野战军司令部机关下来任职 ,比如四野副司令员萧劲光出任第12兵团司令,四野参谋长刘亚楼出任第14兵团司令等;其二就是在原纵队司令中,选择资历深厚的出任兵团副司令员(有的继续兼着军长),比如李天佑任第13兵团第一副司令兼38军军长,韩先楚任第12兵团第二副司令兼40军军长。
李天佑在三打四平时就曾经以第1纵队司令的身份,同时统一指挥三个纵队作战,资历是显然的,因为他是八路军最初整编的16个主力团长之一,115师686团团长,整编前的红军职务至少也是师长起,根据统计,这16个团长在55年授衔时,最低为中将军衔,李天佑则为开国上将。
由此可见,虽然都曾经是野战军纵队司令和后来的军长,但是能否最后达到“兵团级”或“副兵团级”是授衔时非常重要的考量,这就需要根据资历和战功来综合考虑了。而按照授衔规则:正军级、副军级多数授少将衔,副兵团级多数授中将衔、兵团级多数授上将衔,丁伟、李云龙和孔捷都是军级干部,并没有达到副兵团级,也不是八路军最初的主力团长,因此授少将军衔完全没毛病。
也有特例拔高的,即资历特别深厚或战功特别巨大的,比如第4兵团司令员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第12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
比较正常的情况,则第49军军长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跟《亮剑》里的三位比较吻合,而李云龙原型之一的王近山将军,因为已经担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所以被授予中将军衔。
正军和副兵团,就是个坎。
度度狼gg
解放战争中,各大野战军中下辖的纵队就相当于国民党军的军,国民党的军叫军长,解放军的纵队叫纵队司令。由于解放军各个野战军的人数和实力参差不齐,东北野战军的一个纵队人数最多。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加快,解放军从解放战争初期的独自作战,到后期解放区连成了一片解放军的野战军开始联合作战,如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由于各个野战军中都下辖一纵、二纵等,不便于指挥,到1949年1月,中央军委将各个野战军中的纵队改为军,以前的纵队司令改称“军长”。
《亮剑》中丁伟的原型就是钟伟将军,他在四野中确实当过纵队司令,49年钟伟的纵队改为第49军,钟伟担任军长。
根据1955年的授衔要求,正兵团级可授予上将;副兵团级可授予中将;正军级可授予中将或少将……
55年的军衔制要求职与衔要压低2到3级,因此,在当时解放军的70个军长中只有少量军长能评中将,如38军军长梁兴初就是中将,其余的军长多数是少将,如49军军长钟伟、63军军长傅崇碧等都是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