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期:誰有權力發幣

2018年10月17日,幣民日報第280期。

一、誰有權力發幣

千百年來,人們逐鹿天下,逐的就是鑄幣權和收稅權。有人評價某皇帝:“他一輩子想的就是給自己的子孫撈一張永久的飯票。”

從周朝的刀幣到民國開始出現的法幣,毫無疑問,發幣權大部分時間是屬於政權的。

其實鑄幣的目的也是收稅,是一種更隱秘、更溫和的收稅方式。

一般來說,這個星球上,誰的拳頭硬,誰就有鑄幣權,誰就有收稅權。比如美國,憑藉自己的超強實力,就能通過美元收全世界的稅。

其實金銀無疑是更好的避險資產,更好的去中心化貨幣。但是它們成也物理屬性,敗了物理屬性,運輸、交易實在太麻煩了。

後來,依託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產生了,它被譽為互聯網上的金銀,互聯網貨幣。

但是,比特幣的設計者“中本聰”有什麼權力發幣?他何德何能,他憑什麼。他有幾桿槍?他有幾門炮?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不能用法幣思維來思考比特幣。而要用互聯網產品的思維來思考比特幣。比特幣系統是一家公司,比特幣是這家公司的股票。所以,比特幣不是法幣,也不是金銀,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股票。

中本聰當然沒有權力發行法幣,但是他有權力創建一家互聯網公司,並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股票”。

時代變了,我們的思維也要迭代。

無論是從法幣的角度,還是從金銀的角度,你都理解不了比特幣。

二、比特幣會是唯一的互聯網貨幣嗎?

未來單在數字貨幣領域,可能是一超多強格局。目前與比特幣競爭的貨幣主要是在匿名方面發力的貨幣,比如門羅幣、達世幣。另外主打公鏈的項目比如以太坊、EOS與比特幣也有一定的競爭。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新的戰場將不斷開闢,隨手可能有奇蹟發生。即便在互聯網貨幣領域,比特幣也不會是唯一,甚至它的持有者也不希望它是唯一。擁有更多的競爭對手,地位才能更穩固,市場蛋糕才能持續做大。

三、比特幣會是未來市值最大的公司嗎?

很長一段時間是,長期來看不是。

黃金總市值8萬億美元。對標黃金,這是比特幣的終極目標。

但在黃金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比如我看到一個關於股市總市值的資料:某個時間點,中國股市市值為6.09萬億美元,日本為6.17萬億美元,美國股市總市值略超過31萬億美元。

四、未來的未來

法幣可能成為大公司的飯票。擁有更多共識的新貨幣將大行其道。

畢竟被美元掐住脖子的日子,大家都不好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