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桥头民俗上刀山、过火焰山、水上漂、滚簕床、下油锅等

于都县桥头民俗上刀山、过火焰山、水上漂、滚簕床、下油锅等

于都县桥头中石坊的民俗活动主要有上刀山、过火焰山、水上漂、滚簕床、下油锅、长襟等。

上刀山,又叫爬刀梯,用锋利无比的36把长刀绑在18米高的松树圆木上,刀口朝上,摸摸刀刃,锋利锋利。上刀山的并不仅仅是一两个表演者(当地称为“阳兵”)耍耍而已,更多的是男性群众,这些大小老少手脚沾“符水”,赤手赤脚,手抓脚踩,在锋利的刀刃上步步高升,上上下下不停的人,没有一个人受伤或者出现意外事故。

于都县桥头民俗上刀山、过火焰山、水上漂、滚簕床、下油锅等

广西金秀瑶族上刀山

过火焰山,又叫下火海,表演开始前,祭师开始点燃大火坑里的木炭,火坑由36块土砖围成,里面堆上木炭,经过燃烧,已烧得通红。表演开始后,表演者脚沾“符水”,脚踩进通红的火炭里,带头跑过火坑。接着,村民中的男子也一一脱去鞋袜卷起裤脚,脚沾“符水”走过火坑,无一烫伤者。,

水上漂,在一个数米水深的大鱼塘水面上,拉一条约50厘米宽的红布,表演者从几十米长红布条的一端徒步至另一端,险象环生却有惊无险。

滚簕床,用布或草席,在上面铺满乡间野生的牛头簕和其他带硬刺的植物,形成一张簕床。表演者手端瓷碗,碗里装有水,手舞足蹈一阵后,手指对着碗里的水比划几下,喝起碗里的水,喷洒到簕床上,然后,脱去上衣,赤膊上阵,在簕床上连滚几圈,起来后,身上不仅没有出血,连大小伤痕都不见一个,实实在在的完好无损。在他的影响下,在场的普通百姓,一个接一个的在簕床上打滚。

下油锅,也称捞油锅。一个大火炉、一口大锅头,火炉里生着炭火,锅里头装着食用油,几个壮实小伙子,轮着给火炉扇风,红红的炉膛、长长的火焰,一会儿工夫就把锅里的油烧得沸腾。边上的人将切成小条的豆腐下锅,随着油温的逐渐上升,几个表演者围绕油锅团团转,口里念念有词,一手托着装有水的碗,一手忽指碗里忽指锅里。油彻底沸腾后,几个人往油锅里下豆腐,几个人在锅里搅动。豆腐煎熟后,一个表演者赤手伸进沸腾着的油里,拿起一条冒着油泡看豆腐,放到嘴里,很自然地吃下去。随即,其他几个表演者和周围的人都赤手伸进油锅里捞豆腐,吃豆腐。

长襟,又称刀山树下栽根,是中石民俗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长襟,就是把未成年男孩或比较多病痛的男孩,带到刀山树下栽根。长襟的物品一般是米果、水果、鸡蛋、大米、香烛、食用油、灯盏、雄鸡、手镯、平时穿戴的衣服鞋帽、襟盎等,长襟结束后,参加长襟的家庭带着米果、水果、襟盎、长命鸡(雄鸡)回家,小孩才能平安长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