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胡琏的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

1195125793


胡琏是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

他曾经指挥过号称抗战时期最大军事转折点的石牌保卫战,成功击退被称为“钢铁猛兽”的日军第十一军,也就是当时日军放在中国战场上的唯一纯野战部队。

后来,“石牌保卫战”被西方军事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胡琏也一战成名,成为有名的军事将领。

解放后,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因参加过金门海战,被称为“金门王”,与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并称“二胡”。

蒋介石曾直言,“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评价之高无人出其右。那胡琏的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呢?有书君用了三句话来总结。

一、“虎”性十足,悍勇无双,马革裹尸终不还

台湾史籍曾广泛流传毛泽东给前线部队的一封亲笔信函,称“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

事实如何,已无据可考,但胡琏的“虎性”,确实是知情人对其的一致评价。

初出茅庐之时,胡琏参加新军阀混战,因关键时刻临危不乱,拔出手枪吓退溃兵,守住了阵地,得到直系领导陈诚的看好。

当时,胡琏的“虎性”已经暴露无疑问,个人也因此被直接提拔为了营长。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胡琏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的罗店地区。

恰好,日军也选择了罗店作为突破口,又是飞机轰炸,又是大炮狂轰,烟幕弹遮天蔽日,坦克轻易夷平城市。

人人都道罗店肯定失守,可胡琏组织敢死队,一边重火力封锁日军前进通道,一边主动出击与敌人进行肉搏,愣是打退了敌人十几次的进攻,守住了阵地,堪称悍勇无双。

这还不算什么,到了1943年,日寇进犯石牌要塞,严重威胁到了整个西南地区。唇亡齿寒,蒋介石严令死守,重任落在了胡琏身上。

他面不改色,誓与要塞共存亡,甚而直言,“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做好了随时以身殉国的准备,虎性可见一斑。

通过智取+硬拼的方式,带着“马革裹尸终不还”的决心,胡琏最终带领第十一师歼灭日寇纯野战部队一千余人,保证了鄂西会战的胜利。

也是在这场战役后,胡琏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勋章”。

二、“狐”气满分,多疑善变,攻战必先求稳

除了“虎性”,胡琏在军事上还是个“狐”气满分的将领。

他多疑善变,攻战必先求稳,一旦发现端倪,则会明智地做出选择——保存自身实力。

内战开始后,胡琏的这一点军事作风,曾令解放军极为头疼。

1946年,蒋介石拟定了一个兵分四路大规模进攻苏北、鲁南的作战计划,其中一路由胡琏和戴之奇负责。

戴之奇急功近利,觉得胡琏认为陈毅将军会“先我而动,主动南下苏北与粟裕配合行动”的想法太过多疑,不够决断。

胡琏呢,倒也没有多言,可当事情果真如他所料发展时,他一看双方兵力悬殊,便自觉地选择了“坐山观虎斗”。

一边假意救援,一边默默撤退,终令戴之奇绝望自杀,自己却保住了强劲实力。

胡琏一生顽固反共,参加过多次“围剿”。胡琏与解放军数次交手,更与大将粟裕、陈毅等人是宿敌。

可因为胡琏战场嗅觉极其灵敏,一有风吹草动立马桃之夭夭,解放军付出巨大代价,都对胡琏的十一师无可奈何。

南麻战役华野9纵,更是伤亡4600余人,仍没有撼动胡琏的根基。

双堆集作战之后,“三杨”之一的杨勇更是坦言,“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在其后解放军组织的多次“猎狐”行动中,胡琏极其整十一师都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胡琏的军事水平,显然所言非虚。

三、一半是谋略,一半靠运气,超智超勇,千古难觅

然而,饶是胡琏虎狐傍身,超智超勇,仍有人说他“只是运气好罢了”。

因为,1947年,胡琏被解放军“瓮中捉鳖”,围困于包围圈,而援军根本无法接近,只能坐以待毙之时,突然天降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七天七夜。

解放军弹药受潮,华野部队总攻严重受阻,只能被迫撤围,胡琏因此得救。

据知情人回忆,绝望之时,胡琏曾率领司令部全体人员焚香跪拜,祈求老天爷保佑。说来也巧,老天竟真的降了“及时雨”,让胡琏侥幸逃出困境。

也是胡琏命不该绝,老天赏命也罢,天性谨慎救了他自己也罢,胡琏最终也没有达成“马革裹尸”的夙愿。

后来,粟裕再次围歼胡琏的十一师,又由于援军及时赶到而功败垂成。蒋介石曾数次对左右说,“有胡琏在,我可高枕无忧了”。

但是,任你“九尾狐”命数再多,遇到“正义之师”,也只能玩完。

最后一次“猎狐”,陈毅、粟裕高度配合,胡琏一败涂地,身负重伤逃往台湾。虽然胡琏的军事才能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若非运气好,自己恐怕早已魂归黄泉。

胡琏一生,征战无数。

在战场上,他时而“虎”性十足,悍勇无双,立志“马革裹尸终不还”,时而满分“狐”气,多疑善变,攻战必先求稳,但一半谋略,一半运气,超智超勇,仍是千古难觅。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提到胡琏,笔者内心就不由得想起了1949年10月的金门战役,此役,解放军上岛9000余人,4000余人死难,余下5000人左右被俘,是解放军成军以来几乎是唯一一次成建制全军覆没的案例。而指挥国民党军队的正是这位胡琏。

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在连接遭遇三大战役的打击后,士气异常低落,不少军队被打散,且内部分崩离析,而短时间内,胡琏能够集合军队,调整士气,阻止解放军进军台海,从军事角度来看,胡琏水平不低。这或许也是胡琏死后,要求将他的骨灰洒在金门海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说胡琏的军事水平怎么样,恐怕不必多说,金门战役固然有解放军轻敌因素,但是胡琏指挥得当,也是一个原因。而翻看胡琏之前的战例,也令人胆战心惊。抗战时期,胡琏指挥了著名的石门保卫战,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多次提醒解放军注意十八军和胡琏。从这里应该能说明问题了。

我记得刘亚洲有篇文章专门提到胡琏,从其文中可以看出刘亚洲对胡琏是比较欣赏的。事实上,在国民党将领中,能与胡琏相提并论的,似乎不多。这也说明了胡琏的能力。


张杰谈史


我认识一位受过毛主席接见的华野老战斗英雄。他说,胡链的11师,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当年中野挺进大别山时,他所在的部队华野8纵4师 为了堵住追击中野的国民党王牌部队胡链的11师,奉命在鲁西南的一个什么河阻击了三天三夜,和敌人拼了两次刺刀。他当时任副连长,全连损失过半。直到中野走远了,上级才命令他们撤退。试想一下,假如我军也像国军一样各自保存实力,袖手旁观,倘若堵不住胡链,让他追上刘邓大军,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同样,转过年来,华野攻打开封,中野又死死地堵住前来增援的胡链11师,才使他们破城歼敌。这位老英雄当时任连长,亲自架梯子攀上城墙,全歼敌一个加强营而全排无一伤亡。他荣获一等功。


海上清风8070


胡琏,原名胡从禄,陕西华县人,1907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成为第4期学生,与他同期的还有林彪、谢晋元、张灵甫、李弥、刘玉章、杨杰、唐生明、潘裕昆等人。林帅自不必说,其他人均不是泛泛之辈,可见黄埔四期依然出色。

从1928年起,胡琏就一直在国民革命军第11师,先后担任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务。

在“九一八”事变前,胡琏已经是国军第11师第66团团长,是陈诚麾下的大将之一。抗战时期,胡琏先后带部参加了淞沪会战,罗店之战,之后又转战江苏南部、湖北等地区,表现杰出,因此升为11师的师长,但真正让他在全国声名鹊起的还是1943年的“石牌防御战”。

1943年5月,日军集结二十万大军进攻湖北西陵峡南岸的石牌要塞,这里是通往国民政府临时首都重庆的重要门户。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十八军第十一师担负起了保卫石牌的主要力量,其师长正是陈诚麾下的胡琏。


在这场决战中,中国军队共投入兵力15万人,日军投入10万兵力。其中,胡琏所率领的11师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守住了石牌,胡琏更是指挥士兵与敌军进行惨烈的白刃战,做好了全军殉国的准备。最终,由于西进重庆的计划受挫,日军在抗战时期的迅猛攻势开始骤然降温,同时也使得首都重庆转危为安,这场战役后来因此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4年,胡琏升任国军第18军军长,成为国军核心将领之一。1945年抗战结束后,胡琏率部在长沙接受日军投降,并被授少将军衔。解放战争开始后,胡琏的18军整编为11师,是国军的五大作战主力之一,在大别山等地与解放军周旋多年。毛泽东也评价说“

此人狡如狐,猛如虎。”

胡琏后期最大的军事成就是1949年的金门战役,此战的胜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不再过多地叙述了。只是可惜,这样一位将才选择了不同的信仰。总体而言,胡琏是一位斗志高,作战能力强的战将级人物(军团级单位),虽然在军事成就上无法同林彪、刘伯承这样战略级人物相比,但他善于阵地战和防御战,而且有丰富的经验,是为国军后期的虎将之一。时人常谓:“十个西北王(胡宗南)不如一个金门王(胡琏)”。


(胡琏晚年担任台湾驻越南大使)


古风吹落梨花卷


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重要军事将领,军事家,黄埔四期毕业生。他在国民党内部和胡宗南并称为“二胡”,其中胡宗南被称为“西北王”,而胡琏被叫做“金门王”,蒋军里面流传着一句话“十个西北王比不上一个金门王”,那么胡琏的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这句话是不是只是吹嘘的呢?


其实胡琏的军事水平的确很高,毛主席就曾经对胡琏有过这样的评价“狡如狐,猛如虎”的一个人,在国民党将领中能够得到毛主席这么高的评价的人没有几个,胡琏的能力可见一番。

抗日战争时期,胡琏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石牌保卫战,湘西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均取得了一定战果。尤其是石牌保卫战,胡琏率部歼灭了一千多日军,保证了鄂西会战的顺利进行,胡琏也因此获得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胡琏又率部参加了对中原解放军的作战,当时胡琏的部队在国民党军里面有一个“救火队”的称呼,哪里需要就去哪里。1947年的南麻战役,粟裕将军率领华野四个纵队再加上鲁中三个团的优势兵力围歼胡琏部,结果还是让胡琏逃脱。1949年的金门保卫战,胡琏亲自指挥阻止了解放军部队的推进,并给我解放军带来重大伤亡。


所以我个人认为胡琏的能力在国民党将领中应该算是拔尖的了,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胡琏的一生追随蒋介石赴汤蹈火,征战无数,死里逃生,血满弓刀,人生跌宕。



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比其他国军将领略高一筹,有人评价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他麾下的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蒋军中有“二胡”—胡宗南与胡琏,前者号称“西北王”,后者号称“金门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1943年,日军集结了10万纯种日军,准备通过石牌进攻重庆。守卫石牌的任务落在胡琏的身上,这一仗如果失败,日军则可拿下重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改变两国命运的一战。最终日军大败,胡琏在此次战役中表现沉着,冷静,视死如归,此战国军参战人数达15万,消灭日军2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最终他的部队获得了“吃人部队”的称号,此战后他被提升为十八军的军长。



1945年参加雪峰山战役,将日寇进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线湘黔公路截断,与友军配合将被围之敌悉数歼灭。



抗日战场上勇猛异常的胡琏,在解放战争中也表现不俗。他和他的部队被蒋介石视为“救火队长”,哪个地方情势危急,蒋介石就派胡琏去,以至于我军的很多部署被胡琏打乱,毛主席称他“狡如狐”,七次电令要活捉而不

得。



1947年5月,张灵甫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歼,紧接着,胡琏本打算为他的老乡报仇,不料却被华野三个纵队包围在南麻,华野准备以优势兵力“吃掉“胡琏的整编11师。但胡琏刚进入包围圈,便明白过来,他赶紧命令部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地挖掘防御工事,并凭借地势设计了“子母堡”、“梅花堡”等堡垒设施,战斗打响后,他与数倍于己的华野部队展开了搏斗,最终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坚守住了阵地。




1949年胡琏指挥的金门岛战役让解放军损失惨重。




保健医生


现在对胡琏吹捧太多了,在国民党学者和果粉眼中,胡琏成了古今中外四野八荒最牛B的将领,但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

胡琏的军事才能分析

胡琏参加过国民革命战争,也参加了新军阀混战,石牌要塞守卫战成就他的战神美誉,金门王称号让他升级为国民党第一神将。


胡琏属于陈诚土木系,黄埔四期毕业,他带领的18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被称为吃人部队。

蒋介石军队中,还有一个人物是胡宗南,很早就担任第一师师长,最后成为“西北王”。可是国民党军队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胡琏在黄埔读书时,和谢晋元、张灵甫、唐天际、袁国平、刘志丹、伍中豪都是同学,胡琏一开始投靠了老乡关麟征,关麟征队伍并入陈诚部队,胡琏也成了土木系一员。

中原大战时,陈诚十一师面对冯玉祥,士兵们准备逃跑,被胡琏这个连长震住,从此胡琏成了陈诚的亲信。

抗战后期,日军攻陷宜昌,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暴露在日军攻击之下,唯一的屏障就是石牌要塞。

此时的石牌要塞是18军驻守,主力正是胡琏的11师。为了攻取石牌,日军投入了10万军队主力是日军唯一野战部队11军。胡琏守住了石牌,击毙日军7000人,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胡琏的黑点。

胡琏原先在冯玉祥的军队里当文书,有人介绍他去黄埔读书,但苦于没有路费。结发妻子卖掉嫁妆,买了娘家的青苗,凑齐路费让他去黄埔。胡琏很受感动,发誓一定报答。

胡琏发达后,当了陈世美,娶了曾文瑜,曾文瑜是国民党军官曾粤汉的妹妹,和蒋经国夫人蒋方良关系很好,成为胡琏飞黄腾达的贤内助。


历史知事


说到这个名字,我马上想到的是“狡如狐,猛如虎”的评价,可见其军事水平的厉害。 毛泽东也对他印象深刻,每次中原作战,毛泽东总是特别强调要拖住18军,钳制18军,使其不得加入战场,对其十分顾忌,《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7篇专门针对18军及胡琏的电文,如《钳制敌十一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等等。可是胡琏打仗真的是很猛吗?


大家看胡琏打仗其实没有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感觉,像彭德怀将军那样。(不过说实话彭总好多仗都是虎头蛇尾)而是很精明,自保第一,胡最得意的杰作就是研究日本的工事后创造自己的佳作环形地堡,子母堡!但是打仗不狠不行吗?当然不是,石牌胡琏就能守住!( 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双堆集,胡的18军118师“老虎团”33团(该团全部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时凶狠顽强,罕遇对手,堪称是18军之精华)与解放军两个团血战大王庄,殊死肉搏,攻守双方几乎都拼光,此战为整个淮海战役中最残酷,激烈的争夺之一,战况之激烈,以至吓得旁边85军一个主力团直接投降了事!你说胡琏不猛?他的猛不是气吞山河的猛,而是有精有韧劲的猛!(华野和中野对胡琏一直非常忌惮,基本无胜绩)


再说几个小事看胡琏,大家胡琏战场上打仗就不怎么听招呼,保守是第一。(甚至还关闭电台)胡琏的战场感观在国军中属于前列,比如胡琏在战场上听枪炮声音就知道什么级别在指挥,在金门,一听就知道没有师级别在指挥,打的一团乱,后来国军喊萧峰的名字,很多人冒认。此役我军9000将士全部战死,成为解放军建军以来首次成建制全军覆没的败仗,同时也是胡琏对我军的最大胜仗!这是一个用脑子和勇气打仗的人,你说他军事水平如何?!


李三万的三万里


关于军事水平的评价,就像艺术的评价一样,往往没有什么标准,你说你画的好,他说他画的好,真正把画拿出来,还真不好对比,往往是根据名气和画卖的高低与稀缺程度来衡量。军事水平也一样,往往也是根据名气和战绩来说话。

在淮海战役时,曾经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用黄维而是让胡琏带领十二兵团,那胜负就不可知了,这个我们留保存态度,然而也从侧面反映了,胡琏的确有一定军事水平。

黄埔嫡系,陈诚土木

胡琏虽然不是黄埔一期,但是其能力和水平完全不属于黄埔一期,在我国,总喜欢拿资历说事,这个习惯很不好,黄埔四期也出了很多名人,除了我军方面的林 彪,还有国民党方面的谢晋元、张灵甫、李弥等人物,在后来的表现中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尤其是张灵甫,在国军中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胡琏的发展还是挺顺的,由于其能征善战,战功卓著,得到土木系的陈诚的青睐,胡琏也成为陈诚土木系中重要的一员将领,随着陈诚的升迁,胡琏也一路升迁,在陈诚的起家部队,从北伐到抗战前,一直做到团长。

当然,胡琏的团长并不是一般的团长,胡琏所在的部队第十一师,也就是后来的十八军,一直都是国军的核心王牌部队,后来号称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陈诚是老蒋的嫡系,胡琏也是陈诚的嫡系。

罗店成名,抗战名将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在淞沪会战中投入了上百万兵力,由于罗店的特殊位置,在罗店附近的战斗,打得更是异常激烈,胡琏所在的11师被调到罗店进行增援,11师赶到的时候,罗店阵地已经丢失,在面对敌人有利的攻击形势,夺回罗店可谓异常艰难,胡琏组织了敢死队,在傍晚带着部队就冲上去了。经过血战,胡琏的部队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夺回了罗店,可谓一战成名。

在后来的日军反扑过程中,胡琏也是坚守阵地,通过各种各方的方式,防止日军夺回阵地,虽然最后因为双方军事力量的差距,最终撤出罗店,但是胡琏的确是在这场战役中,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旅长,在苏南开战游击战,也重创日寇,1939年胡琏参加了湘北会战,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1942年升11师师长,在次年的石牌要塞作战中取胜,保证了鄂西大捷,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胡琏可以说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应该还是可以的,主要还是资历太低,并没有成为太高的军官,直到1944年抗战接近尾声的时候,胡琏才升任为第十八军军长。

只能说,黄埔四期资历有点浅啊!

胡琏的军事水平

18军在1946年改编为整编11师,几乎和整编74师水平差不多,在解放战争初期,由于装备精神,指挥得当,整编第11师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尤其是在南麻战役中,胡琏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抵挡住了粟裕的进攻。

在淮海战役之前,本来应该是胡琏担任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司令,结果因为胡琏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怕镇不住,因此让黄埔一期的本不愿再带兵的黄维来担任兵团司令,胡琏为副,这让胡琏大为不满,于是请假离开部队,结果胡琏刚走一个月,黄维就带着十二兵团兴高采烈的走进了包围圈。

有人说如果此战是胡琏指挥的话,胜负未可知,也表现出国民党方面用人不当。

关于胡琏的军事水平评价,有人说是: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

还有人说:"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

胡琏悍、忠、谋都是表现在战术层面的,根本没有机会表现在战略层面,想来这也是对人物评价的一个漏洞吧!没真正打过战略层面的战役,又如何去评价。

所以,史论纵横认为,胡琏应该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然而没有机会展示罢了。


史论纵横


胡链的军事水平在国军中那是顶尖的。在抗战时期淞沪会战,胡的十一师,力拒日寇于罗店,和日军主力师团杀得天晕头转、血流成河。在石牌保卫战中,和日精锐第六师团硬碰硬,完全不惧日军擅长刺刀战,大战三个小时,把日军击溃于石牌。内战时期,追歼解放军的中原野战军于大别山区,中原野战军怯阵于胡链,只要听说是胡的部队,避而不战。华野是强悍之师,包括七十四师都丧命于华野,其它国军都惧怕华野,唯独十一师敢挑战华野,华野二次围歼胡链,均遭败绩。在国军兵败大陆,华野悍将叶飞在攻下厦门后,乘胜拿下金门时,此时整个国军全面溃败,兵、将皆无斗志,逃跑看谁的腿快。唯独胡链守金门,把上岛的一万解放军全部歼灭,取得金门大捷。毛泽东曾评价胡链:狡如狐、猛如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