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爲什麼更容易失去耐心?

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為什麼更容易失去耐心?

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為什麼更容易失去耐心?

在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老師們在教育別人的孩子時,都表現得比較有耐心,對學生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只要是學生有問題,總會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解決,態度和藹,耐心細緻,不急不躁,直到把問題給孩子們講清楚。等到學生心領神會的時候,老師常常內心感到非常的開心,臉上洋溢著笑容,頗有一種成就感。

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為什麼更容易失去耐心?

為 可是一輪到輔導自己家的孩子時,往往表現得有些不鎮靜、不耐煩,脾氣也彷彿變得火燥起來。如果自己家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優秀還好,一旦出現成績下降,或者是成績不理想,身兼家長和老師雙重身份的教師們,就顯得很暴躁了。對孩子不會的問題,耐不住性子去輔導,講解一遍尚可,如果孩子還聽不懂,這時身兼家長的老師就會大發雷霆,輕則斥責,重則拳腳相加。孩子常委屈地想:做老師家的孩子咋就那麼難呢?

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為什麼更容易失去耐心?

為什麼當老師的在教育自家孩子的時候沒有耐心呢?究其原因,無非是教師和其他家長的想法是一樣的,都非常感性的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最聰明的。既然自家孩子是最優秀的,最聰明的,那麼在課堂上,老師講過一遍知識,孩子就應該全都接受和掌握,這樣才能符合教師的心理預期。可事實是,教師家的孩子和普通人家的孩子的智商也沒有什麼兩樣,在學習中也同樣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也同樣需要老師進行認真的輔導和講解。一旦孩子學習出現困難,教師的心裡就像遭受了很大的打擊,大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有耐心去輔導自家孩子呢?正是這種強烈的心理反差,是老師在教育自家孩子時,缺少了必要的耐心。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呢?

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為什麼更容易失去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