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徹底普及以後是不是就是共產主義來臨的時候了?

這個標題中的內容是一位知友近日所提的問題,此前未曾深入想過技術與制度之間的關聯,不過一細想,發現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這既是一個哲學問題,也是一個社會經濟學問題,涉及到兩個關鍵領域,一個是AI技術的展望,一個是人類社會的演繹,這兩個問題都非常宏大,所以並不太好回答。下面結合事物演繹邏輯和現實走向來給出一個簡略的分析。

為了說明題主的問題,需要先繞點彎子。

理解社會演繹,首先要研究社會基本單位的屬性——人的性質,簡稱人性。很多人會大談特談人的本性是善是惡,這其實一個偽命題。所謂人的本性,其實只是一些基本規則(詳見文章 ),從性質上來講,規則是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的,只有當它結合了本體的存在屬性時才會分化出好壞優劣,而本體的存在性是由自身條件和環境所共同決定的。

個體的行為也許會因為環境條件的特別而出現一些不同於常人的特異表現,但對於群體社會來說,則有其相對恆定的發展態勢,從規模統計上來說,個體的隨機性狀表現的影響有限,而社會宏觀結構和環境條件才是核心因子。對此,馬克思已經基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分析給出了社會的演繹路徑,不過,如果馬克思深刻了解了人性內在價值規律,其看法也許會不太一樣。

AI徹底普及以後是不是就是共產主義來臨的時候了?

從古至今,社會的主體單位是不斷在時間和空間範疇上拓展的。理解這句話很重要。這裡的主體,是指保障其生產消費鏈條有序運作的自組織系統。社會越發展,能夠統籌起越來越龐大的生產消費體系,這裡面有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有物流體系的發達,有通信技術的支撐,有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生產能力的升級,有終端消費的擴散,……

因為缺乏必要的條件,古代的生產消費體系只能侷限在極為有限的空間之內,且週轉效率極低,但現代社會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都有一套金字塔式的管理體系在協調著經濟要素的運行,當主體系統不斷擴展,管理體系也相應的在不斷擴充、滲透,通常來說,整個主體系統的擴展速度應該與管理體系的擴張速度相當,任何一方擴充過快,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經濟體系出現問題。

然而,AI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發展規律。因為AI能夠在各個專業領域自行完成場景模擬和關係迭代,並以其高速的運行速度提前運算出特定的關係表現,這個提前是相對於人力處理效率而言的。由此使得管理體系管控社會生產消費系統的能力大為提升。

某種意義上來說,隨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AI的突飛猛進,管理整個地球村已經不存在障礙,當然,如何管好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下面來說說AI技術的實際影響。

去年10月,宣佈未來3年持續投入1000億的達摩院成立,其願景是解決1億就業機會、服務20億跨國界人口、為1000萬家企業搭建盈利平臺。近期達摩院官網正式上線,標誌著阿里的願景進一步落地,對經濟融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快速提升。

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政府藉助於技術公司來實現社會治理,例如:

①廣東食藥監同阿里合作開展打擊網絡食藥違法行為;

②北京地稅同阿里攜手建立納稅信用體系;

③重慶同螞蟻金服建智慧城市;

④公安部藉助於騰訊麒麟系統開展打擊電信詐騙行為;

⑤公安部刑偵局同阿里集團合作開展錢盾反詐騙平臺;

⑥公安部與商湯科技合作開展人臉快速識別;

⑦江蘇省政府和支付寶合作在線申領電子結婚證;

……

這些基於雲計算、大數據和AI技術的實例已經在昭示著未來,它們將越來越多的個人、組織、團體、企業、治理機構捆綁在了一起。

瑞士學者克勞斯·施瓦布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理念,其典型表現就是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引領的社會和文化的深刻變革。這場革命,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企業,地區,國家,它對市場資源配置、社會組織方式、經濟權力運行等都有可能產生極為深遠的結構性影響。這種從裡之外的深度滲透,將使得人類社會逐漸步入一個完全嶄新的生態:一個可以進行高度有序化組織和管理的時代,整個社會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了。

AI徹底普及以後是不是就是共產主義來臨的時候了?

當整個地球村同處於一個主體系統之中時,我們可以稱之為“共產主義”,因為整個經濟運行管理體系一體化了,它能夠實現對置身其中的每一個個人的生產需求進行有效配置,無論其產權如何界定,這套體系都能夠服務於每一個個體。

不過,這個“共產主義”肯定跟想象當中的那種場景會不太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