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心头病,车臣与俄罗斯的矛盾为何愈演愈烈,让历史告诉你

在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上,车臣一直是其中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矛盾冲突不断,车臣与俄罗斯之间多次发生战斗,两者之间矛盾非常剧烈。

车臣,位于北高加索地区,目前是俄罗斯联邦中其中的一个共和国。

俄罗斯的心头病,车臣与俄罗斯的矛盾为何愈演愈烈,让历史告诉你

1991年,在前苏联解体后,苏联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独立风潮,每个地区都想脱离这个庞大的红色帝国的控制,车臣也不例外,这时,身为俄军空军少将和航空兵师长的杜达耶夫站了出来,叛变国家,领导起了车臣的分裂活动。

车臣人民支持分裂是因为他们想脱离控制过上更好的日子,但实际上叛兵并没有带领车臣人民过上好日子,反而让车臣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车臣的独立活动也让俄罗斯的元气有了很大的损伤,前后死亡了4000余人。

俄罗斯的心头病,车臣与俄罗斯的矛盾为何愈演愈烈,让历史告诉你

在1996年,俄罗斯组织了第一次车臣战争,但是因为对车臣武装的轻视和军事上准备不足,再加上俄罗斯的军队实力已经远远不及苏联时的军队水平,于是第一次车臣战争以俄罗斯方惨败结束,现代化的俄罗斯军队败给了只有轻武器的车臣反派,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一万多人。

在1999年,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国力恢复后,重新组织了对车臣的进攻,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在战斗中,俄军汲取了上次的经验教训,避免了与车臣反叛军进行正面城市战,利用大炮和飞机进行狂轰滥炸,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占领了车臣,车臣重新划入俄国版图。

俄罗斯的心头病,车臣与俄罗斯的矛盾为何愈演愈烈,让历史告诉你

但是到现在,车臣地区仍然十分不稳定,恐怖袭击非常频繁,令俄罗斯当局非常头疼,为什么车臣人民对俄罗斯人民这么痛恨呢?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车臣原本是高加索地区的一个独立小国,但是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19世纪时,沙皇对其发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战争,最终把车臣收入囊中。

俄罗斯的心头病,车臣与俄罗斯的矛盾为何愈演愈烈,让历史告诉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斯大林因为车臣和德国方面合作的原因,将所有的车臣人民流放,不准回到故土车臣,这些人被流放到了中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流离失所。等到赫鲁晓夫执政后,这些在外的车臣人被允许回归故土。

但是当他们回到家时,发现家里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这里已经被之前移民过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等占据,于是,生性要强的车臣人不服,所以在这个地区又产生了新的矛盾,进而导致了现在车臣地区的不稳定。

一切的矛盾都可以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找到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