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後擁有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

秋日思雨52


財務自由,個人認為起碼應該達到中產以上的水平。雖然不能像土豪那樣揮金如土紙醉金迷,但至少可以做到我的生活我做主,我隨性我幸福我滿意。

如果以此為標準,首先個人條件一定要具備,要有固定的相對較高的家庭收入,有房有車有退休金和醫保。在此基礎上,才可以談有多少錢就可以財務自由。

不同地區生活消費差異很大,沒有可比性。我們不瞭解一二線城市的生活情況,不敢妄加評論。就以比較熟悉的三四線城市為例吧。

五十歲人過半百,應該是稍有成就。事業穩定家庭和睦收入也還可以,必然已經有房有車。六十歲以前其主要開支無非就是,子女上學,買房成家娶妻生子。按一個兒子計算,一是大學四年,每年兩萬五千元,共十萬元,研究生三年也按十萬算。二是給兒子買房,這個按三四線城市的價格,就按普通的中位算吧,應該需要一百萬元。三是兒子結婚成家。新房裝修二十萬,傢俱電器十萬,女方的彩禮開銷二十萬,需要給兒子一輛車二十萬。總共七十萬。四是,自己的生活費,既然是小資了,水平不能太低,每月按五千元計算 一年是六萬,十年是六十萬元。

以上就是你六十歲退休前需要的支出。總計二百五十萬元。

在十年內,你和老伴一定也有收入,按三四線城市標準(中部地區),大概你應該在月工資六千左右,老伴55歲退休,按月工資五千左右,兩個人年收入為十三萬元。十年計一百三十萬元。

二百五十萬元減去一百三十萬元,差額為一百二十萬元。

六十歲以後光榮退休,無憂無慮安度晚年。按平均壽命75歲計算,還有十五年。生活費不能減,每年六萬,每年需增加旅遊費用兩萬元,需要僱傭保姆,每月工資三千元,一年三萬六千元,在加上生活費一年就是四萬元。養一輛車一年兩萬元,總計一年需要十四萬元。十五年計二百一十萬元。如果原來的車太舊了,那就需要更換一輛車,需要二十萬元。總計是二百三十萬元。

六十歲後和老伴都退休了,工資也會相應減少,每年按收入十萬元計算,十五年計一百五十萬元。

二百三十萬減去一百五十萬,差額是八十萬元。

六十歲以前差額一百二十萬,六十歲後差額八十萬,總計二百萬元。

通過這樣的計算,你五十歲以後,如果要做個財務自由人,在自己工資醫保住房以及子女的生活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再有二百萬存款既可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安度晚年。


無奈且向上


這個問題最主要跟城市和個人的消費習慣有關。有的城市、有的人一個月只需要幾百就夠了,有的人一個月需要一兩萬,需要十萬的都有。

一般來說,50歲的人都有房子,孩子們基本都可以自己賺錢了,我們就只算生活消費的話,自己一個人在家做飯一天需要花費10元,一個月需要300元。再加上水電費、交通費、通訊費,算200吧,一個月500就夠了。

如果沒有房子,租房子住(武漢郊區)需要300左右,那麼800元足夠。

當然現在有很多人是要還房貸的,可能一個月要還2000元左右。家裡幾口人吃飯吃的好點,餐飲費一個月1000元,和朋友聚會一個月500元,水電費啥的要500,還有出去旅遊的話算1000元,那麼就需要5000元了。

還有的家庭可能孩子還在上大學,每年的學費有1萬5左右,給孩子打1500的生活費,加上上文的花銷,那麼就需要6375元左右。

要是自己還想學習一些課程啥的,報一個班(書法、職場課)可能就需要1000元左右,那就是7375元左右。

這些數據都是比較保守的算法,可能在現實生活中,7000元遠遠不夠一個家庭生活開支。

想要實現財務自由,那麼就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多掙點錢,這樣年老了就不用為生計發愁,可以乾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就是有一份可以持續收益的項目,比如稿費、股票、基金、收房租等。

每個人都想要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不用為了工作而工作,不用擔心明天能否吃飽穿暖,這需要我們前期去奮鬥、去努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也可以吃穿差一點、工作輕鬆點,賺錢也少一點。不管怎樣,只要自己年老時不後悔就行!


——END——

你對這個問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五十歲後擁有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在中國不同的城市要求是不一樣的,如果在一線城市,消費肯定高一些,我們來算一筆賬。

一線城市的中等的生活,一套住房不算太遠要1500萬左左右,汽車一百萬左右,每年消費,打高爾夫球及相關消費每年30萬,旅遊消費10萬,醫療教育等5萬元,子女及父母相關費用25萬。一年消費是70萬左右,估計活到九十歲,還有四十年,未來四十年總消費是2800萬元,加上1600萬元的住房和汽車,共計4400萬元。也就是說在一線城市中等生活五十歲後需要有5000萬元左右才能實現財務自由。高檔的生活,一線城市一套別墅再加上更高質量的生活,至少需要有一億以上才能實現財務自由。以此類推二線城市中等生活實現財務自由需要3000萬元左右,三線城市需要2000萬元左右,四線城市需要1000萬元左右,小縣城也許500萬就可以。

但是,這是按照目前的物價標準計算的,未來的物價是在不斷上漲的,貨幣是在貶值的,如果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這點錢可能將來還不夠。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有多少錢總覺得不夠用,大家都在拼命地理財投資。

歐洲人是生活在高收入,低房價,低物價,社會保障福利高的基礎上的,所以,歐洲人生活得較為輕鬆,中國人生活得比較累,主要原因是高房價導致的高物價,國內貨幣貶值過快造成的。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私信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案例】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不工作,不理財,甚至不存銀行,現在有100萬,但是房價以每年16.5%的增速在漲,以房價衡量,這就意味著10年後你的100萬購買力將貶值為20萬。

再過10年2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4萬,然後,30年後,10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不到1萬……

昨天央行剛出的一個數據,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81.41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2008年末,這個數字是38萬億,這意味著10年間,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了5倍左右。

這個漲幅,和房價,和收入,正相關性都很大。

以上海為例,2008年上海均價1-2萬的均價,如今是5-7萬的均價,差不多漲了5倍。

2008年,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也就兩三千,現在平均1-2萬,差不多也是5倍。

10年5倍,每年複合增長率是16.5%左右。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不工作,不理財,甚至不存銀行,現在有100萬,但是房價以每年16.5%的增速在漲,以房價衡量,這就意味著10年後你的100萬購買力將貶值為20萬。

再過10年2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4萬,然後,30年後,10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不到1萬……

這個極端的案例,邏輯沒問題,假設可能會有問題,比如,房價未來不可能每年再以16.5%的速度上漲,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傻到不做任何理財,等等。

那我們再假設下,還是100萬,不工作,準備養老,假設理財收益5%,房價上漲幅度每年5%(感覺這個假設有點保守),理財收益和房價漲幅抵消,如果每年家庭開支是5萬的話(這個以三四五六線標準計算,假設有醫保,身體健康),100萬隻夠20年的養老,屆時你只有70歲,卻沒錢了,這說明100萬是不夠的。

200萬意味著你能維持每年5萬的標準40年,屆時你已經90歲了,可能還能繼續活著,畢竟未來人類壽命可能不斷延長。所以,年齡就是個關鍵了。

養老還是要早作準備,假設你能活到100歲,50歲開始養老,50年的養老,每年5萬,至少要250萬,這還沒敢算一些意外開支,預留50萬意外開支,那就至少得300萬,才可能有一個稍微體面點的晚年生活。

所以,趁年輕多賺點錢,才是王道。


趙冰峰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要弄清楚有多少錢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就要明白財務自由是什麼概念。我理解的財務自由是可以依靠理財收益(錢生錢),保證自己生活水平不下降,保證財富不縮水。

怎麼理解呢?假如你有1000萬,理財收益率為7%,家庭一年消費30萬,社會通貨膨脹率為5%。那麼一年後你將擁有1000*(1+7%)-30=1040萬元,而通貨膨脹率為5%,那麼一年後必須擁有1000*(1+5%)=1050萬元才等於財富沒有縮水,所以並不算財務自由。

如果你有2000萬,那麼一年的理財收益是140萬,花掉30萬後,總資產變為2110萬。在5%的通脹率下,2000萬與一年後的2100萬相等,2110萬大於2100萬,等於財富還實現了增值。

因此影響財務自由的幾個因素是財富總量、理財能力、消費金額和通脹率,具體的公式是:

【財富總量*(1+理財能力)-消費】/(1+通脹率)≥財富總量

簡化後是

財富總量≥消費/(理財能力-通脹率)

從這個公式看就比較直觀了,一般人的分母在2%-4%之間,靠主觀因素再向上突破很難,畢竟把資產投入到高風險領域對於50歲的人來說並不理智。

因此實現財務自由最主觀的因素就是您家庭的消費慾望有多大,如果您的家庭每年消費10萬,那麼有500萬一定能實現財務自由;如果您家庭年消費達到100萬,那就需要5000萬才能財務自由。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單靠財務,沒有那麼容易自由。


首席投資官


五十歲屬於一個比較敏感的年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五十歲的年齡非常接近退休的時間點,而接近退休的年齡往往需要承受身體健康因素、家庭開支因素、夫妻矛盾因素以及更年期集中爆發的敏感問題,另一方面則在於子女教育以及父母年老多病的困擾,而在此期間,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那麼五十歲這個年齡段還是非常尷尬。一般而言,需要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區域存在不一樣的標準,如一些城市,在擁有自有房產的基礎上,加上社保醫保與部分商業保險結合,擁有閒置資金或存款金額在200萬以上可能安全性更高一些,同時也是相對保險,這個時候可能才能稱得上財務自由。至於二三線城市,可能比較保險的資金在100萬左右的存款,才能夠算得上財務自由,但對於這個年齡段更需要注重身體健康保障,而現在一場疾病可能就會毀掉財務自由的理想狀態,甚至可能會因病致貧。


郭施亮


這個問題比較虛了。

可以做一篇博士論文。

什麼樣的財務自由?在什麼樣的城市?

所謂的財務自由,本身就是一個很虛的話題。

按照個人觀點,財務自由就是不需要工作,有比較大的房子,有比較好的車,能享受比較好的醫療,不為錢發愁,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想買啥買啥,去去哪兒去哪兒。自由安排消費、自由安排出行這算是財務自由。一般中檔生活以上,才能叫財務自由,如果是屌絲式的財務自由,那討論就沒有價值。

那麼既然這個標準是財務自由,我們計算一下,二線城市,需要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

所以個人認為,有個2000萬差不多了。

500萬用於投資房產,穩定的出租收入,一年10萬。房子增值另算。

500萬用於投資股票,找股息在4%左右的優質藍籌股,年收益20萬。期間股票有漲跌,那麼可以溢價賣出,低價抄底,一年額外收益幾十萬總有的,這個算是額外收益,不計入。

500萬用於投資基金,大概年收益在10%左右。在2017年之前,中國基金平均投資收益大概在15%略高,我們算低一點,10%,一年就是50萬。

200萬用於國債投資,年收益4%,大概20萬。

100萬銀行定期,年收益3%,就是3萬。

100萬買保險。保障有力。

100萬存銀行,用於流動資金。這個利息就不算了,比起其他來夠安全,但是太少了。

那麼一年收益是:10+20+50+20+3=103萬,一年是100萬收入,房價增值、股票額外收益,用於抵銷通貨膨脹。財務自由實現了。

如果不用工作,錢也夠花,夠養老,但要精打細算,分項逐條安排,這不是財務自由。這頂多算是過小日子。

財務自由,有時候跟你的心態有關。心態好,錢就不是問題。


波士財經


我的客戶問我,他50歲可否提前退休,經過保守計算,認為他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目標,完全可以具備退休條件。看我算得對不對,供大家參考:①該客戶每年生活支出需要30萬(含孩子學費,保險費,房貸,養車費,日常生活費,通脹預留少許)②現有可收益資產:現金300萬,投資性房產一套③年收益計算:現金理財收益24萬,房租收入8萬,退休金4萬,其他收入5萬,合計年度收入41萬④五年後年支出減少,年自由度增加10萬,因為孩子學費,貸款,不用支出了,保險費減半。總體算下來,完全可以實現財務自由,毅然決然選擇退休。財務自由的額度絕對是因人而異,因家庭而異,因階段需求而異。


育姐1


財務自由是一個心理對財富需求的概念,你要買下北京這樣的城市,那多少錢也不夠,滿足基本生活那就簡單了。

比如:在北京大概2000萬左右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了。

1.自住房子800萬

北京的一套房子都是成百上千萬的,一套800萬的房子不是頂配,但是已經屬於不錯的水準了。有房子是一個人具有安全感的標誌,實現財務自由最重要就是居住的問題得以解決。

2.車子30萬

北京這樣偌大的城市,雖然交通相對便利,但是有一輛車子,也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需求,30萬的車子算是不錯的。

3.有點事業300萬

50歲的時候,大部分還沒有退休,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最好能實現事業的成功。

4. 投資理財400萬

除了固定收益,應該也投資一些股票、債券、基金等,投資的錢不宜過多,能帶來穩定的收益,但是又不影響生活消費。

5、 其他資產500萬

還有一些其他的資產,用於保險,孩子教育等等,在這樣一個城市,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實現財務自由的要求也會比較高。

總結:實現財務自由,因人而異,也根據不同的地點而異。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實現財務自由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其他城市而言,相對標準都會低一些。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筆者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你再以各種經濟條件作為判定財務自由的標準,那麼你這輩子也沒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說的不是錢的多少,而是一種生活的狀態,你50歲之後去深山老林,有那麼一畝三分地自給自足,100塊錢能花一年,那你有5000塊就能活到死。

如果你有一個億,決定五十歲退休,那筆者可以負責任的說,你有90%以上的概率會讓自己在60歲的時候一無所有。

財務自由是:消費水平-常規收入(月支出存款)>0

如果將收入和存款作為能否財務自由的標準,這無疑是本末倒置。

很多人明明可以用很少的錢就可以活,並有大把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狀態是不是財務自由?

而有的人有很強的物慾,要買很多奢侈品,要吃好的,用好的,每個月需要大一筆開銷,甚至是前者的幾十倍、上百倍。更重要的是,他因此要努力的工作,將大把的時間投入在工作上,但也因此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算不算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的核心是:不需要為了生活資源而努力的工作。

一個人只要日常工作,除了工作的把小時之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亦或者只是單純的癱著,這就是理想的自由狀態。

所以說,不要把財務自由鎖定在“應該是多少錢”,而是“需要多少錢。”

如果你每個月的生活花銷只有兩千塊,即使你賺了2001元,也是財務自由。

可是你每個月的花銷是3000元,卻只能賺2800元,這樣就不是自由,因為你還有200元的缺口需要在下個月,或者是需要在特定的時機進行滿足。

而我們目前實現財務自由最大的難度是在房子和孩子

之所以年輕人很難實現財務自由,就是因為房貸的壓力。

與此同時,當一個房子住了十年以上後,就會出現一筆全新的開銷,包括室內的修繕、裝修,還有室外的一些修繕問題,比如牆體、電梯等等。

一個人22歲大學畢業,不靠家人的話,努力奮鬥到32歲前完全有能力交貸款買房,期間所攢的錢全部算是一種預留支出,40多歲雖然經歷重要升職期,但如果沒有跨越式發展的話,基本上也是入不敷出,經常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該階段目前孩子都屬於學齡期,也是一筆全新的費用。而50歲階段,很多人的收入甚至會下降,但反倒是花錢的重要時期,除了房貸之外,孩子上大學也是一大筆錢。

也就是說,直至60歲之後,如果孩子能夠不依靠父母買房或娶媳婦的話,再加上房貸剛好還完,這時候才基本能實現財務自由。可是別忘了,人在這個時候已經退休了,也就意味著生活需求變低,基於生活支出數量大幅度減少。

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自由。然而,卻還要攢棺材本。

所以在現在的生活狀態之下,僅僅保持正常生活需求時,想達到財務自由基本不現實

因為一個人除了生活消費之外,還會為了未來的生活需求開始存錢。雖然這些錢是溢出來的,或者說是省吃儉用省出來的,可是最後還是要用到生活支配上。

而這還是好事兒,很多人的不存這個錢,導致用錢的時候一點沒有,結果就是借,漫長的還款期能把人逼瘋了,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財務自由的實現。

說實話,目前社會中真正能達到財務自由的人並不多,很多特別有錢的大老闆,看他們開著邁巴赫、勞斯萊斯,帶著幾十萬、上百萬的表,弄不好他們能欠銀行幾個億。所以,這些人也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這並不是筆者教條財務自由的定義,而不是不管玩命花錢,還是玩命攢錢,這兩類人絕大部分時候是不自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