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投資:困難之下 不要低估中國經濟的韌性

清和投資:困難之下 不要低估中國經濟的韌性

2017年下半年以來,在去槓桿、控風險的政策背景下,中國經濟遭遇了不少困難和挑戰,反映到金融市場後,也給投資者帶來不小打擊。尤其是近來資本市場新一輪的大幅下殺,勢必會向其他投資領域傳導更多“負能量”。

清和投資調查發現,目前影響投資者信心的主要因素有兩類,一是外部因素:美國加息引起全球市場波動,中美貿易摩擦也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二是內部因素:中國經濟結構在轉型關鍵期,部分產業、行業正經歷陣痛和出清,對未來增長的動力判斷不清。

清和投資認為,困難當前,投資者採取更加保守的投資策略、以財富保障和風險分散為焦點的選擇是十分理性的。但認清挑戰之外,投資者也應該看到未來的發展機遇——中國經濟有足夠的基礎和韌性,面對當前形勢我們不應過於悲觀。上週,一系列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陸續發佈,從中也可以看到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的頑強表現。

一、壓力重重,GDP增速達預期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5%,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最低。但環比來看,三季度GDP增長1.6%,與市場預期持平,前三季度累計GDP同比增長6.7%,也與市場預期持平。

6.5%是年初就已經發布的國務院對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在隨後外部挑戰變數明顯增多、國內結構調整陣痛加劇的情況下,前三季度增長仍能超過這一水平,這對穩定市場信心有著重要的作用。近5年來,政府一直在淡化對GDP數字的過度關注,從一味追求速度到追求質量的轉變也是主動、漸進式的;長達二、三十年高速增長後的回落和調整是不可迴避的經濟規律。相比之下,中國能否成功完成經濟結構轉變,為未來長遠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則比短期的增長快慢顯得更加重要。

  

二、進出口穩定增長

雖然中美貿易摩擦會對進出口數據產生負面影響,但從中美兩國根本利益出發,這一效果的釋放過程也將是漸進的。隨著特朗普近來拋出打算“降級”貿易衝突的說法和美國11月中期選舉的塵埃落定,這一最大的外部不穩定因素將如何發展還存在諸多變數。

數據上看,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22.28萬億元,同比增長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長6.5%,加快1.8個百分點;進口增長14.1%,加快2.5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之後,錄得順差14331億元,比上年同期收窄了28.3%。與主要貿易伙伴——歐盟、美國和東盟的進出口分別增長了7.3%、6.5%和12.6%。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俄羅斯、波蘭和哈薩克斯坦的進出口分別增長19.4%、11.9%和11.8%。


  三、投資企穩,民間投資提速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8.34萬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個百分點,但比1-8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逆勢上揚,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則加快了2.7個百分點。

自2015年來,民間投資增速經歷了數次較大幅度的起落,尤其在2016年僅錄得3.2%的增長。值得關注的是,自2018年以來,這一數據持續保持在8%以上,始終高於全國整體投資增速,且增幅逐月擴大。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最近採訪中也明確表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稱“那些為了所謂個人安全、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行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另一關注點是製造業投資增速8.7%,比上半年加快了1.9個百分點,這也是增速連續第6個月加快,同時,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9.9%,高於去年同期的8.1%。

  四、新經濟發展下消費轉型繼續

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43萬億元,同比增長9.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1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消費增速告別兩位數,也引起了很多有關“消費降級”的討論;但單從消費增速數字來判斷“升降級”是一種片面做法,事實上,消費在經濟增長中扮演的角色卻越來越重要,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0%,比上年同期增速提高了14個百分點。

受經濟增長放緩和金融市場震盪的影響,消費增速有所減弱是意料之中的,而從消費層次上看,2017年全國居民的恩格爾係數(食品所佔消費比重)首次降到30%以下,至29.3%,而今年前三季度恩格爾係數是28.5%,同期再下降了0.7個百分點。從服務消費來看,今年第三季度,服務消費比重是52.6%,比上年同期又提高了0.2個百分點。居民由生活必需品消費向服務消費的轉變是消費“升級”的核心特徵之一,伴隨著中國儲蓄率的逐漸下降,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角色也料將更加重要。

小結

清和投資認為,在“三期疊加”、甚至“五期疊加”的嚴峻形勢下,中國經濟轉型勢在必行,無路可退;在緊密跟隨宏觀動態和市場風險的前提下,調整投資和資產管理策略也是每個投資者的必選動作。但與此同時,客觀認識中國經濟的韌性,豎立對長遠未來的信心也同樣重要。正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所說,“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只要大家牢記這一點,心就會靜下來”,只有靜下心來,才能避免恐慌而做出的不良決策,才能在困難中找到機遇,理性地佈局未來,為今後更多的收穫奠定紮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