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它,凌駕諸神,超越衆生

今天的新聞: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第 75 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公佈了 2017 雨果獎名單,入圍最佳長篇小說獎的劉慈欣的《三體3》無緣獎項。

只有它,凌駕諸神,超越眾生

劉慈欣和寫《冰與火之歌》的喬治·R·R·馬丁在一起

我中學的時候,聽到同學說不喜歡金庸,大吃一驚。聽到同學說喜歡的女孩居然不是我喜歡的那個,大吃一驚。

那時單純,以己度人。

現在略長大了一些,按說早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可當聽到有人宣稱不喜歡科幻,我還是忍不住大吃一驚。

為什麼不愛科幻呢?多好玩啊。

只有它,凌駕諸神,超越眾生

我自己特別喜歡科幻。網上看電影,按分類搜索,總是先選科幻,沒有合適的,才選日本成人動作教育片。

每部電影,都能給在自己的故事裡按部就班的人,講述一個別人的故事。或者給在既定的生活裡無法自拔的人,展現一個別人的人生。從這個角度說,科幻電影可以說凌駕諸神,超越眾生。

它講述的故事恢弘浩淼,它展現的人生搖曳變幻。地球是個既古老又渺小的傳說,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與科幻電影相比,我更愛科幻小說。電影雖然變幻詭譎,場面浩蕩,但終究坐實了,扼殺了想象的很大一部分空間,也喪失了那種因為宇宙、因為時間、因為輪迴、因為宿命、因為地外生命、因為對未知的好奇、因為渴望探索未來和遠方、因為想擺脫平凡生活所特有的意境。

畫面和想象總是勢不兩立的。

只有它,凌駕諸神,超越眾生

從前我也不看科幻小說。那時我覺得科幻既然是一種類型,那一定是俗套的,某種意義上就是通俗小說。我一般又不愛讀故事性強的小說。

進入科幻,是從《三體》開始的。那是八九年前了,有一次我看一篇文章說,中國人分兩種,一種是讀過《三體》的,另一種是沒讀過《三體》。我丟下文章,馬上就買了一套《三體》。

可以說,我對科幻的愛,始於一句好廣告文案。

《三體》是極棒的科幻,但不是優秀的小說。作為科幻作者的劉慈欣點子密集,腦力非凡,作為小說家的他非常平庸。但大劉在我眼前打開了一個宇宙的紀年,在無垠的時間和無邊的空間裡,我幾乎一下子就入魔了。

那時起,我幾乎看完了所有能找到的經典科幻,《基地》,《沙丘》 ,《黑暗的左手》,《神們自己》 ,《2001太空漫遊》,《安德的遊戲》,《你一生的故事》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高堡裡的人》,《光明王》,《海伯利安》,《時間迴旋》,《神經浪遊者》,《銀河系搭車客指南》,《天淵》……可恨的是,科幻小說和奇幻小說的特點是,通常每個系列都是三本。

在我看來,本國的科幻土壤不夠肥沃。好萊塢紅紅火火的科幻電影,不管你是「星球大戰」還是「星際迷航」,到中國來一律票房平庸(漫威的超級英雄片並不是真正的科幻)。

好科幻電影沒人看,我很痛心。好科幻小說沒人看,我更痛心。很多中文版的科幻小說都絕版了,弄得我去淘寶上買高價絕版書或者影印版,未免不爽。

只有它,凌駕諸神,超越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