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兒,讓他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2017年7月1日,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首屆290名畢業生走上畢業典禮的舞臺,他們將從這裡再一次出發,奔赴人生新的戰場。張飛騰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他的第一視角,是這樣的感受:

在我就讀初中的時候,我的父親因為生病喪失了勞動能力,我們這個五口之家也因此失去了收入來源。

這兒,讓他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張飛騰(左一)與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院長劉惠堅畢業合影

學校生活:感受到另一種親情

高考後,基於家庭的情況,我從老師那兒瞭解到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雙導師”、“師徒制”、“準軍事化管理”、“全免費”……一開始,我就被這些名詞吸引了,但家裡人很猶疑:“全免費民辦學校,又是剛成立招收第一屆學生,靠不靠譜啊?”

我便自己動手查,在網上搜到了國華紀念中學,這所學校是2002年成立的,創辦者也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我覺得這個學校應該也沒問題。

這兒,讓他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全景

比起擔心,我更動心於學校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我的成績一般,去學一門好技術倒也不失為好選擇。更重要的是全免費,對家庭來說,減輕了巨大負擔。最終,我很幸運地被工程造價專業錄取。

報到的前一天,我的父親被送入重症監護室,我非常難過,失落地來到學校。當時接待我的是陶必芝老師,她跟我說,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老師談,“老師可以當一個安靜的樹洞”。後來,陶老師一直像朋友一樣,在我有困難有疑惑的時候幫我出主意,鼓勵我大膽嘗試。

學院給每個學生都安排了導師,每個學生導師帶10多個學生,學校這麼做,就是為了幫我們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樹立信心、解決難題。在每週一次的師生互動坊中,陶老師都和我們圍在一起交流談心,每人輪流做主持。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在主持時儘量做到最好,我還把我們10幾個人的微信群命名為“陶陶大家庭”,在這裡,我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這兒,讓他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開學第一晚,工程造價專業學生與導師的合影

學校有嚴格的教育和管理制度。早上6點多起床,被子要疊成“豆腐塊”,地要拖得可以直接躺在上面,在校園行走要兩人成行、三人成列。早操後,7點45開始早讀,內容是英語和國學經典。

8點10分開始一天中最重要的四節專業課,下午的四節課豐富多彩,甚至有企業高管來授課,還會有各種講座。不變的是每天下午的一節軍事體育課,有專門的教官帶大家鍛鍊體能。晚自習後,11點準時熄燈。宿舍每層有自修室,熄燈後,我常常會去那裡再讀會兒書。

這兒,讓他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仲明圖書館

日子雖然挺苦挺累的,但我覺得非常充實。

扶貧工作:希望把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大三實習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選擇了跟專業相關的技術崗位,但我想冒一次“險”,給自己一次未知的體驗。在同學們都想要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工作的時候,我卻選擇回到鄉村。

我選擇去廣西百色市田陽縣從事扶貧工作。

這兒,讓他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張飛騰入戶調研貧困戶情況

剛到田陽的村裡時,村民都不太信任我們,我們做啥都不願配合,我就跟著大家“同吃同住同勞作”,跟他們嘮嗑,套近乎,漸漸地大家也就混熟了,開始叫我“小張”。

後來,我挨家挨戶走訪調研,瞭解村民參與苗木種植產業扶貧的意願和收入情況。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如今,這裡的扶貧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參與合作社的村民們年收入跟以前比起來,得到了較大提升,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這兒,讓他感受到了另一種親情

張飛騰

很多人對我畢業後選擇從事扶貧工作不太理解,他們中有同學朋友,也有家人。

但在我看來,我也曾被別人幫助過,內心充滿感激,也更能體諒別人的難處。我感激學院3年帶給我的成長,從受助之人變成自強助人,我希望能把這種力量傳遞給更多的人,這是我從事這份工作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