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一葉障目而已—總結篇

你只是一葉障目而已—總結篇

上篇說了你的優點,除了能讓你更好的看清自己以外,還有希望能為了打打氣,能為你的電瓶充充電,但是想要給你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光說優點太片面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說下你的缺點的,我會注意我的措辭,希望儘量別好不容易給你充的電再給你放光了,那就得不償失了,也希望你儘量不要用負面的心態來看待我的坦誠相告,進而影響彼此的友誼。

這裡就說你兩個最大的缺點:

第一,一葉障目,你總是“通過目前的處境來否定自身的品格和能力以及所做的努力”,誠然,目前的處境你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比如“遇人不淑”“識人不明”“用人不當”,但你肯定是不需要負全部責任的,我很多時候的寬慰你僅僅當做了寬慰而沒有仔細思考內在的邏輯,(1)你邏輯錯誤,你要做到“不以成敗論英雄”,切勿通過現在的境遇來輕易說是自己太廢物,來責怪自己,你要冷靜的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你告我是“遇人不淑”,你知道了主要原因卻沒有總結,以後此種人該怎麼進行初步判斷,怎麼預防此類情況再發生,如何避免自己重蹈覆轍,你的痛苦很深刻你卻沒有在接受痛苦之後盡力的去思考人生,這樣會不自覺的落後,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曾經受過的苦難”,如何才能不辜負,就是思考如何盡力避免,如何在以後遇到此類情況的時候該更早的發現以及制止。你可能想問我,我已經通過思考知道我問題出在哪兒了,該如何避免呢?當你知道問題出在哪兒的時候你也要進一步思考,這類人和事出現有什麼內在規律,比如虛榮的人話語間總是透露一股的不屑和顯擺,心思重的人話少,即使是話多也更不容易讓你對他這個人做一個準確的判斷,這些都是應該要你思考和總結的,當問題即將發生的時候,你能比旁人更快的察覺到,當問題已經發生的時候,你能比旁人更快的意識到根源出在哪兒,“世事如戰場”,敏銳度和先機對於你是一種莫大的優勢。(2)“不要沉迷於自己的過失”,你很容易迷失在自己的過失深陷其中,無法跳出來自己的包圍圈來審視自己的境遇,猶如失敗比成功對你的進益更大,你卻和失敗槓上了,你總給我說“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但我知道的你的問題在於如何修行,修行哪方面,心靈雞湯你都知道,但如何喝以及如何消化成自己的哲學卻一無所知,我認為你更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認知,對周圍人的認知和對彼此之間出現的世事的認知,當你思考次數和想法多了就很容易能明白你該在哪兒進步,該在哪兒提高。
對待人接物方法的總結才能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對人和世事的認知才能形成自己的元認知(此段說的有點縹緲,原諒我還無法清晰的給你解釋,如果有需要,你可以跟我說出來,我專門寫一篇來給你解釋)。

第二,你有個優點但也是缺點“責任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我很欣賞,但“責任之心過於責己,恕己之心過分恕人”這就是你痛苦的根源,我不擔心你會推卸責任給別人,因為你要如此你會過的比現在好,很多時候是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僅限於知道,問題出在思維習慣,好人總是在事情發生後責任往自己身上攬,所以活的比素質低的人累,小時候父母總是教育我們,遇事先想想自己的原因,這句話給了我們誤導,因為很多時候父母都不懂這句話的是否完全正確,只是說的人多了就用來教育孩子,父母是好心,但這種思維卻糾結了孩子,我認為最實用的教育應該是,當你通過判斷是自己的責任那就不要推卸,是別人的責任,那就不要往自己身上攬,責任也分大小,父母更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判斷,雖不能一蹴而就,但要努力做到。父母都是好心,責任不全在父母,也有自己後天的學習和認知,主要責任還是在自己,

“盡信書不如無書”,你自己要通過後天的學習和判斷來改正觀念,很多時候責任往自己身上攬不是智慧,而是愚蠢,(這裡會有人說我通過攬別人的責任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此種情況更確切的說應該是“戰略性攬責任”,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希望你能更清楚的思考自己,有自己的一套認知,而不是隨波逐流,用世俗的很多和自身不相符但聽著甚有道理的名言警句來死板硬套給自己,否則就出現了你現在糾結和鬱悶。

以上想給你說的核心是你要自己思考,不要用世俗觀念來打壓自己,很多觀念提出來是有適用情況和很大的侷限性的,你要思考內部的邏輯,這樣你才能不迷茫,不自責,不懼現實,不畏將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