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風險偏好

一、一個實驗看懂“風險和回報”

現在我給你兩個選項:

第一個選項是你去玩一個遊戲,你贏了這個遊戲就給你100塊錢,輸了就什麼都沒有,那輸贏的概率都是50%。

第二個選項就是你不參加遊戲,直接給你50塊錢。

這兩個選擇,你會選哪個?

現在,你可以在心裡給出你自己的答案。

這是一個特別有名的心理實驗,實驗的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人都會選第二種,就是不玩這個遊戲,直接拿50塊錢走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要從理性的角度,我們算一下就知道了。這兩個選擇的期望回報是一模一樣的。你看在第一種選擇中,你有50%的概率拿100塊錢,還有50%的概率拿到0元,所以期望回報不就是50塊嗎,和第二種選擇可以拿到的回報50塊錢是一樣的。

這兩種選擇的區別在哪裡呢?一個是確定的50塊錢,一個是不確定的50塊錢。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當未來期望的回報是一樣的時候,作為理性的人類,我們不願意接受不確定性,這就是平常你聽說過的一個詞語,叫“風險厭惡”(risk aversion)。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願意去承擔風險,面對不確定性呢?特別簡單,給我一定的補償,那要多少呢?就是要足夠多到讓我們願意放棄這個50塊錢的確定收入為止。

比如剛才的選擇題,我們換個數字:

第一種選擇中,贏了這個遊戲有200塊錢,輸了則沒錢。

第二種選擇,還是給你50塊錢。

這個時候,很多人就直接轉變態度了,會要第一種選擇,因為這個時候的期望回報是100塊錢,換句話說,這個多出來的50塊錢的期望回報就是吸引我們承擔風險的補償,也就是你平時聽說過的一個詞語,叫“風險溢價”(risk premium)。

我們現在還可以把這個測驗接著做下去,現在這個遊戲的規則變掉了,你只有25%的概率贏了,這種情況下,贏了要給你多少錢,才能吸引你參加這個遊戲呢?很明顯,要讓你參加這個遊戲,期望的回報一定得比50塊錢多,要不然你肯定拿著錢走人了。那麼我們算一下,當這個遊戲贏的概率只有25%的時候,如果贏了你所能拿到的錢必須比200塊錢多,因為200×25%=50。

  • 再繼續下去,當這個遊戲贏的概率只有10%的時候,如果贏了你所能拿到的錢就必須比500塊錢多了,因為500×10%=50。你會發現,贏的概率越低,贏了以後你所能拿到的錢必須越來越多,才能吸引你參加這個遊戲。當贏的概率只有1%,就是很小的時候,如果贏了你所能拿到的錢一定要比5000塊錢更多(5000×1% = 50)。瞭解你的風險偏好二、“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邏輯

  • 順著這個遊戲這麼設計下去,最後的結論就是,當贏錢的概率越來越低,你贏得的金額一定要越來越高,這才能吸引你參加遊戲。為什麼呢?因為風險越來越大,必須有更高的回報來吸引你,否則就沒有人參與到這種高風險的遊戲裡面去了。

  • 其實你想這個“高風險、高回報”的邏輯,放到金融市場上是完全一樣的。現在有兩隻股票,一隻股票的價格波動一直很小,也就是你面臨的不確定性比較小,風險比較小。另外一隻股票上下起伏波動很大,你面臨的不確定性比較大。它們倆的回報是一樣的話,你願意持有哪一隻股票?你一定會持有那隻價格水平比較穩定的股票,對不對?但是,如果那隻波動很大的股票,你預期它未來的回報率會遠遠地高出那個穩定的股票,你就可能會願意持有了。

  • 這就是為什麼風險越高的資產,回報率就必須越高。因為如果它沒有給你足夠高的回報的話,那市場上就沒有人去買這隻股票了。沒有人去買的話,它的價格就會下跌,然後回報率就會上漲。一直漲到有人買為止。所以,你平時聽到的“高風險、高收益”這句話不是一個憑空的杜撰,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基於我們人類的基本特徵——風險厭惡。

  • 為了補償我們要承擔的這些風險,我們需要風險溢價。風險溢價越高,所需要的補償就越多。

  • 好了,剛才通過這個實驗,你已經知道了,就是我們人類有一個特徵,就是風險厭惡,然後因為厭惡風險,所以對承擔風險需要風險溢價。瞭解你的風險偏好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險偏好

  • 但是你想過沒有,其實這個世界這麼大,有很多種不同類型的人,絕大多數人是風險厭惡的,但世界上其實還有喜歡風險的人。比如有的人就認為,遊戲贏錢這件事情本身就夠刺激了,50%的概率贏100塊,比確定的50塊錢對他的吸引力更大。這種人叫做什麼呢?這種人叫做“風險愛好”(risk loving),這種類型的人就會更加關注那種小概率贏大錢的事情,比如賭場裡的常客,他們就常常傾向於那些高風險、高回報的事業。

  • 當然了,這種風險愛好者還包括了很多的創業者,比如著名的“鋼鐵俠”馬斯克就是一個風險愛好者。

  • 那除了風險愛好和風險厭惡以外,還有一種人,抱著一個無所謂的態度,只要期望回報一樣,確定的回報和不確定的回報都無所謂,這種人我們就稱他為“風險中性”。

  • 所以,根據對風險的態度,我們可以把人分成三類:大部分人是風險厭惡者,但是也有一些風險愛好者,就是那些愛冒險的人,還有一些人無所謂,就是風險中性的人。

  • 既然大部分的人是風險厭惡,那是不是意味著大家的風險的態度就一樣了呢?不是這樣子的。即使在風險厭惡的人群中,風險厭惡的程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回到我們開始的例子,要讓我們這些普通人參加那些遊戲,不就需要給一定的補償嗎?那很顯然,不同的人需要的補償是不一樣的,需要的補償越多,證明你的風險厭惡程度越高。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社會普遍的風險厭惡程度更高的話,那意味著什麼?那意味著在這個市場上去出售風險資產的話,你必須給他們更高的風險溢價,也就是你必須給他們更高的回報率。

  • 學術界設計了一套標準來量化我們的風險厭惡程度,我們每個人的風險厭惡都可以用數值來表示。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在所有頂尖商學院的投資學課裡面,第一課的課後作業就是會給你這張表,讓你去做題目,然後根據這個題目來評估和計算你的風險厭惡值。

  • 我在今天的課後也準備了這麼一套測試題,測完你會有一個評分,然後告訴你自己,你的風險厭惡程度是多少。根據這個風險厭惡程度,其實你就可以對自己的風險偏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然後在未來作出投資決策的時候,能夠更加地有的放矢。

  •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你去銀行、券商開戶的時候,是不是都會被要求填一份風險測試表啊?這張表除了會詳細地詢問你的基本信息、財富狀況以外,主要是對你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態度做一個評估。根據這個測評,然後他們就會有針對性地為你推薦不同的金融產品。

    瞭解你的風險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