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什麼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讀後讓人豁然開朗!

有人說:近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明朝的王陽明與清朝的曾國藩。毛主席說:餘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並認為他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曾國藩對人性有深刻地把握,在官場之中常常能精準地識人用人,做到了量才施用,合理指派,同時在防人、制人方面也極具手腕。後世譽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

以下是曾國藩寫給其弟的信,於平淡家常中蘊涵真知良言,讀後令人掩卷長思,欣有所得,我們一起來看。

曾國藩:什麼是隻問耕耘,不問收穫,讀後讓人豁然開朗!

【原文】

沅弟左右:

接初五夜地道轟陷賊城十餘丈,被該逆搶堵,我軍傷亡三百餘人,此盡意中之事。城內多百戰之寇,閱歷極多,豈有不能搶堵缺口之理?蘇州先復,金陵自遙遙無期,弟切不必焦急。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謀僅佔十分之三。天意恆居十分之七。往往積勞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軍務,如克復武漢九江安慶,積勞者即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自然十分公道,然而不可恃也。吾兄弟但在積勞二字上著力,成名二字,則不必問及,享福二字,則更不必問矣。

厚庵堅請回籍養親侍疾,只得允准,已於今日代奏,苗逆於二十六夜擒斬,其黨悉行投誠,凡壽州正陽穎上下蔡等城,一律收復,長淮指日肅清,真堪慶幸!弟近日身體健否?吾所囑者二端:一曰天懷淡定,莫求速效。二曰謹防援賊,城賊內外猛撲、穩慎御之。(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曾國藩:什麼是隻問耕耘,不問收穫,讀後讓人豁然開朗!

【譯文】

沅弟左右:

接到初五晚通過地道轟陷敵城十餘丈,卻被敵人搶著堵塞了地道,我軍傷亡三百多人的消息,這都是意料中的事情。城裡的敵人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怎會不懂得搶堵缺口呢?蘇州先克,拿下金陵還遙遙無期,弟弟切不可焦急。

古來大戰爭,大事業,人算只佔十分之三,天算佔十分之七(人算不如天算),往往日夜操勞的人,不一定就功成名就;功成名就的人,不一定就是享福的人。這次軍務,能夠拿下武漢、九江 、安慶,積勞的人就已經功成名就了,從天意來說,已真是十分公道的了。然而,不可以依仗。我們兄弟在積勞二字上下工夫,成名兩字,不必問及;享福兩字,更不必去問。

厚庵堅決要求回家養親侍疾,只好答應,今天已經代他奏告朝廷。苗逆已在二十六日晚被擒斬首,他的黨徒全部投降,壽州、正陽、穎上、下蔡諸城,一律收復,長淮也將很快可以肅清,真是值得慶幸!弟弟近日身體好嗎?我要囑咐的有兩條:一是保持自然淡定的心態,莫求速效;二是謹防援敵,敵人內外猛撲,要穩妥慎重的加以防禦。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曾國藩:什麼是隻問耕耘,不問收穫,讀後讓人豁然開朗!

曾公強調,一定要在勤奮積勞上去下功夫,成名不必問,享福更不必問,不問收穫,只問耕耘,而收穫必會追隨而來,花自芬芳,蝴蝶自來!一心只為求名求利,行事的心態與方法必定會受到扭曲,反而不得要領,只有紮紮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每個細節,人與天會共酬之!

從曾公對其弟的囑咐中,可見曾公的處事精要,或者如毛主席講的:要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在心態上一定要自然淡定,用最好的心態處事,但已經防範到最壞的一步!

每讀曾公一信,必有收穫,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