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原創性不足但可讀性很高的科普作品就應該是這樣的

一本原創性不足但可讀性很高的科普作品就應該是這樣的

馬特·裡德利是英國的一位科普作家。尤其在英國的生物學科普領域,除了理查德·道金斯,就數他最有名。他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包括《紅色皇后》、《先天,後天》、《基因組》、《理性樂觀派》,還有剛翻譯出版的《自下而上》。

裡德利是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還是紐約冷泉港實驗室(從這裡走出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多達6人)的客座教授,因此他寫得最好的作品,往往是與生物演化、生物科技相關的領域。他早年就讀於伊頓公學,故而文筆曉暢,有比較強的可讀性。

一本原創性不足但可讀性很高的科普作品就應該是這樣的

他有好幾本書都入圍過文學獎項,包括《洛杉磯時報》的圖書獎與美國國家科學院頒發的最佳科學圖書獎。

就整體觀念而言,《自下而上》延續了裡德利一貫的演化思維,把個體的發育與群體的發展看成一種自下而上的演化過程。這個觀念不算新穎,但內涵深刻,值得再三分析。

就內容而言,《自下而上》的原創性略低,只是對演化論發展的綜合與擴展。全書300多頁,引用著作就有幾十本,雖能證明該書信息量豐富,但也從側面說明,這本書缺少紮實的實證,提供的往往是別人研究的簡化或結論。

一本原創性不足但可讀性很高的科普作品就應該是這樣的

當然,作為一本科普著作,不能對它的原創性要求過高。在這點上,裡德利不及道金斯,也比不上愛德華·威爾遜、史蒂芬·平克、丹尼爾·丹尼特。因為這些人一直處於學術研究的前沿,而裡德利歸根到底是一名科學記者。不過,《自下而上》的普適性、文學性與可讀性,我認為還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