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里 肯定沒有它

最近中美貿易摩擦讓一些網友開始掀起抵制美國貨的運動,這種行為現在看上去仍然幼稚可笑。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了一款來自美國的車。它在國內市場的釋放出的誠意好像顯然是不夠的,無需抵制也獲得不了太多的存在感。車是剛改完款的林肯MKZ(官方售價38.88萬的那款頂配車型),一款在國內算二線豪華品牌裡的中級轎車。提前說一句,對於看完文章然後持不同意見的朋友,我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的帶著觀點在評論裡回覆,這樣我也會好好說話。以下正文開擼。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對於林肯這個品牌,我的印象還停留在Town Car時代,那時候的林肯設計足夠陽剛,全尺寸的車身放在任何場合也都能帶來足夠的氣場。即便是現在,看到Town Car依然覺得它並不顯得脫離於時代。之後,林肯的設計風格逐漸發生變化,直線條越來越少,不過好在這個品牌當時依然以北美市場為主,所以成批全尺寸轎車和SUV仍然能夠撐住林肯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但自從林肯改變產品策略和命名規則,誕生了MKZ等車型之後,這個品牌變得好像就不那麼美國了。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改款前的MKZ使用了尺寸誇張的中網,車體尺寸相較於原來的林肯車型來說也稍稍縮小了一些,目標客戶也拓展到了全球市場。當然,最為顯著的變化是變得陰柔許多的外形。在中網旁的大燈尺寸變得比較小,後部連為一體的尾燈基本延續了經典林肯車型的設計基因,但問題還是顯得有些太小了。其實,MKZ並不是首款如此陰柔的林肯。早在上世紀90年代,林肯旗下的 Mark VIII就已經用圓滑的造型展現給世界一個不一樣的美式豪華品牌新的樣貌。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我覺得很漂亮的林肯Mark VIII。同時期的其他林肯都差不多是Town Car那樣的方盒子。

說回這次改款的MKZ,新車在車頭部分使用了新一代Continental的前部造型,從中網到燈組幾乎是對Continental進行的1:1複製。之所以這麼做我覺得還是林肯意識到之前的造型有些柔美過頭了,而且對於經歷過Town Car時代的人來說,這種變化過於突兀,缺乏一個逐漸演變適應的過程。車身部分,新款MKZ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至於車尾,也與改款前高度相似,僅僅是將燈組的底色從白色改為了紅色。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全新林肯Continental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林肯MKZ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特想問問林肯車主,這個密碼鎖到底用過幾次?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對於一箇中期改款車型來說,“改頭換面”的選擇很合理,但手法我認為還是有些瑕疵存在。比如,新一代Continental已經使用了林肯最新的設計語言,但MKZ卻依舊保留了大量以前的設計元素。這給人造成一種前後不搭的感受。以B柱為界限,單獨看車身前半部分與後半部分,兩種元素的碰撞其實並不算和諧。車頭很商務,車尾很運動。當然,我不會認為這是林肯設計師偷懶導致的結果,而是因為MKZ誕生早於Continental,但還沒到推出新一代產品的時候。現在進行改款是為了與林肯旗下的其他產品儘可能的保持設計上的統一。同時,再綜合成本因素做出的最終決定。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因為車頂完全屬於玻璃天窗,所以天線挪到了這裡。

坐進車內,座椅的感受還是有些美國味道的。與更貼近歐洲人喜好的蒙迪歐相比,MKZ的座椅填充物感覺上稍稍厚實一些,柔軟程度也更好。內飾部分新款MKZ最大的變化在於中控臺。老款車型緊貼潮流的全觸控式操作面板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人眼中科技感和逼格都不夠的物理按鍵操作面板。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老款MKZ內飾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新款MKZ內飾

這種變化在我看來卻是最值得表揚的,因為就人機工程學來說,物理按鍵的操作便利性是目前任何一種觸控面板都無法超越的。別跟我說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觸控多麼舒適便捷,那是抬槓。脫離使用場景談便利性都是耍流氓。在汽車上,任何干擾駕駛的設計都不是好設計,在國內被捧上天的大屏觸控就是其中之一。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在中控臺部分有一處新一代林肯車型都愛用的設計,那就換擋按鍵。我個人是抗拒在民用車(非性能車)上使用換擋按鍵或旋鈕按鍵的。首先,按鍵式換擋算不上啥高科技,它的歷史比德系採用的電子擋把還要悠久,技術含量也不高。在一些使用自動變速箱的卡車和客車上都有所採用。但他們一般被放置在駕駛者的左手一側。林肯的換擋按鍵放置在駕駛者右側、中控屏幕的左側。我個人認為會有一些誤觸的風險,剛開始駕駛的時候也確實選錯過擋位,可能我比較笨吧。換擋按鍵頂部是發動機啟動按鍵。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顯示屏兩側的按鍵塑料感太重

在中控屏幕另一側也有一列功能鍵,依靠能它們控制雙閃、自動泊車系統、發動機起停、泊車雷達等。按鍵換擋的優勢倒也有,比如可以直接選擋,減少換擋時的操作時間。順著中控臺往後看,其他車型擋把的位置設計了帶翻蓋的儲物格和杯託。靠前部分的儲物格翻蓋不太好打開,可能是個案。但是這種問題出現在一輛新車上讓人覺得有失水準。另外有失水準的地方在於車內一些蓋板內側和接縫處出現的毛邊,這樣的做工對得起車頭的林肯標嗎?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轉向管柱的接縫……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控臺下部掏空的儲物空間實際利用率並不高

回過頭來看看儀表盤。嗯……其實也沒啥可說的,跟蒙迪歐的幾乎一樣。方向盤功能佈局與蒙迪歐一樣,但按鍵造型做出了差異化的設定,包裹方向盤的皮革手感沒有感受出太明顯的差距。對了,MKZ的方向盤是電動調節,另外還帶有加熱功能。方向盤之後帶有換擋撥片,但我從來沒有試,所以就沒啥感受了。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除了指針和錶盤字體不太一樣,其他都跟蒙迪歐用的那塊儀表相同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MKZ的內部空間基本和蒙迪歐處於同一個水平,在同級車當中稍稍處於劣勢。論獲取更大的內部空間,歐洲人依靠加長軸距,日本人選擇提升空間利用率,而美國人好像還沒找到別的更好的途徑。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MKZ的空調錶現不錯,我習慣上車就把溫度設置到最低,然後根據空調的性能來調節風量。之前在蒙迪歐上一般會把風量調到三格才算舒服,在MKZ上只需要一格就有點覺得“凍人”了。前排座椅的通風功能也比較給力,三格狀態下涼風出得很快,一般維持一格也就夠用了。

該談談駕駛感受了。很多人知道MKZ和蒙迪歐是出自同一個車型平臺的產物,它們共享動力總成和其他一些關鍵部件。但出於品牌和車型定位的不同,兩輛車在調校風格上應該存在區別,這種區別有多大呢?我覺得MKZ的隔音水準要強於蒙迪歐,在城市路況下,80公里/小時及以下巡航時,發動機聲浪被控制得很好,基本聽不太見。急加速時,發動機聲浪也感覺像是從更遠的地方傳到車內。在胎噪表現上,我覺得MKZ跟蒙迪歐的差距就不算明顯了,或許是因為它的輪胎規格本來就比蒙迪歐高一級吧。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MKZ的2.0T發動機與蒙迪歐基本一樣,但好像壓縮比要更高一些。在調校方面,這臺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都更大一些(只限頂配車型)。不過,輕踩油門感覺發動機的響應不如蒙迪歐積極,想想這種設定可能也對,因為林肯畢竟對於舒適的追求要高於蒙迪歐的。深踩油門試試,感覺用上洪荒之力的發動機確實挺帶勁,245寬胎也能歡快的打滑上一陣子。然而,發動機聲浪依舊是短板。這或許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容易被吐槽的地方了。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怠速時,你能看得見發動機的振動

激烈駕駛的時候,變速箱在檔位上的缺憾變得比較突出。6個擋位應付日常工況妥妥沒問題,但是運轉強度提升後,擋位與擋位之間的齒比落差顯得大了些,回饋給駕駛者的就是動力銜接時的頓挫。至於頓挫程度,我建議有意向的買主自己試車的時候感受一下。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轉向和避振的感受相對於只針對美國市場的林肯老一代車型來說絕對是重大提升,幾乎沒有指向性的方向盤和能讓車像船一樣提供漂浮感的避振都消失了。跟蒙迪歐相比則沉穩了一些,但我不確定是不是眼前的林肯標對我影響更大。開著新款MKZ面對井蓋時的感受很歐洲,避振器的壓縮和回彈都很快。坡度比較平緩的坑窪路面還是能找到一些老派美國車的感覺,避振器表現要柔和多了。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最後說說配置吧,MKZ的頂配與蒙迪歐的頂配車型相比,個性化配置略勝一籌。但在基本配置層面,二者沒有拉開差距。但在價格上,二者官方定價的差距可是超過了十萬元人民幣。如果是拿入門款的MKZ與頂配蒙迪歐比,那就有點兒欺負人了。因為低配MKZ的價格依舊比蒙迪歐貴了接近兩萬,但配置水平卻被蒙迪歐吊打。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林肯Continental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吧。我會喜歡MKZ獨有的藍色車漆,新的前部造型也更討巧。大尺寸的外擺式全景天窗也很棒。但是除了這些,林肯MKZ好像就沒有別的能吸引到我了。如果沒有蒙迪歐,我會覺得MKZ是一款還算不錯的車型。但無論是性能還是配置,理應更高端的MKZ沒有與蒙迪歐拉開足夠的差距,這點我接受不了。用吃貨的角度來看,蒙迪歐是KFC一級的美式漢堡,MKZ也僅僅達到了漢堡王的水準。我更想看看擔當全新旗艦並且重新披掛“大陸”之名的新一代Continental,或許它才是那個能被奧斯卡青睞的In-N-Out。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中美貿易摩擦下的犧牲品名單裡 肯定沒有它

最後還想叨叨兩句,汽車企業在國內受到公關和媒體的吹捧及保護完全過頭了,以至於幾乎所有車企的人都變成了玻璃心,只聽得進好話,對於產品任何一點的質疑或者批評都接受不了。這種自嗨狀態下你還能指望他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改進嗎?買車的人在這種環境下也變成了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看不得一絲吹捧,也看不得對自己喜愛品牌的一絲批評。都理性一點兒吧,如果你對媒體和廠商都不信任,要麼徹底放棄它們,要麼就自己親自去體驗,信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