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成重要发展趋势

中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持续推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积极应对,老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201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积极应对,党中央、国务院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面建立健全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体系。

养老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1992年,全国仅有8500多万职工和1700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截至2017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15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71万人。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02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6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926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102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441万人和922万人。

2009-2017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统计

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成重要发展趋势


2018年1月中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51259万人,2017年1-12月中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为51255万人。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年中国养老保险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2013-2018年中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

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成重要发展趋势


过去数十年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中国特色养老保险框架基本建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了空间。

到2020年,中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公平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2018年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养老保险制度制度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也是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将继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在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方面,继续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政策,健全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针对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适时研究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等应对措施。

在增加基金可持续方面,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努力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积极稳妥地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进一步夯实制度可持续运行的物质基础。在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加快发展职业(企业)年金,鼓励发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不是总量而是结构不当,第一层次的基本养老基金一支独大,而第二、三层次的养老保险基金则明显不足。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之下,第一层次要立足于保基本,进一步降低替代率,为第二、三层次养老金发展留出空间。春节前,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进入制度建设启动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