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環境汙染因素

大氣汙染物對胎兒早期生長髮育、與母體營養物質、氧氣交換等的研究,表明它是胎兒生長髮育的危險因素,與出生缺陷相關。從最初的大氣汙染物對胎盤的損害,影響胎兒與母體營養物質與氧氣的交流導致低出生體重、胎盤炎症反應等,到近年來研究表明孕婦在孕期暴露於大氣汙染物與胎兒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相關性。主要的大氣汙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懸浮微粒和一氧化碳與出生缺陷有關。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二氧化硫:主要來自煤炭,是一種環境毒物,孕婦吸入過多,通過血液到胎盤。它可以阻礙新生兒的發育,尤其是對胎兒的心肺功能產生影響,嚴重干擾胎兒的正常生長髮育,甚至引起胎兒畸形或自發流產。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二氧化氮:主要來自石油的燃燒,它可以以亞硝酸銀和硝酸銀的形式進入血液,造成高鐵血紅蛋白,導致缺氧,影響胎兒與母體間的營養氧氣交流;妊娠婦女在妊娠前及妊娠初3個月暴露於二氧化碳汙染的空氣中,分娩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概率增高。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大氣顆粒物(PM)按其粒徑可分為粗顆粒物(粒徑2.5~10μm)、細顆粒物( PM2.5,粒徑<2.5μm)和超細顆粒物(粒徑<10μm),而將粒徑<10μm者統稱為PM10,是懸浮在空氣中固態和液態顆粒物的總稱。

PM可以直接或通過其攜帶金屬離子間接誘導氧化應激的發生,進而造成早期胚胎損傷,甚至造成DNA 的損傷。研究發現婦女在懷孕期間前3個月PM10暴露可能導致線粒體DNA功能障礙;顆粒物還可與胎盤生長因子受體結合導致胎盤發生炎症反應,造成胎兒胎盤氧氣營養物的交換障礙;顆粒物也會導致血凝的變化,內皮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的變化等,這些機制可以單獨也可以聯合起來作用而影響胎盤和胎兒之間營養物質的交流,造成胎兒損傷;婦女在妊娠前2個月暴露於交通風險與空氣汙染的研究表明,胎兒的肺動脈瓣狹窄、室間隔缺損均與PM10具有相關性;妊娠後2~8周暴露於PM2.5條件中,不利於胎兒心臟的發展,在第53天與肺動脈狹窄相關,而在第50~51天與法洛四聯症相關。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飲用水:飲用水氯化物消毒處理過程中形成多種類型的消毒副產物(包括三氯甲烷和氯乙酸有不良生殖效應。研究表明,婦女每天飲用含有高水平三氯甲烷的冷自來水5杯以上,其自然流產的危險性會顯著增加,而且接觸消毒水副產物時間越長,新生兒發生尿道下裂的風險越大。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感染是引發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病毒性病原體的感染病毒性病原體的感染(風疹病毒、鉅細胞病毒、皰疹病毒、弓形蟲)感染及性病是引起胎兒畸形的常見生物性因素。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這些病原體可以穿越胎盤屏障,引起小腦畸形、生長和智力發育遲緩、心臟疾病、聽力喪失和/或視力缺失等先天缺陷。通常母親在妊娠前3個月感染具有致畸特徵的病原體易導致胎兒流產,孕8周內感染對胎兒相關的損害最嚴重,而孕17周後感染引發出生缺陷的風險和嚴重程度都顯著降低。

備孕前夫婦應做病毒檢測,好孕前身體檢查,有風疹病毒、皰疹病毒、弓形蟲、鉅細胞病毒等病毒檢測陽性的夫婦進行治療後開始妊娠。對育齡婦女進行孕前篩查,對預防出生缺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中諸多不良生活習慣都會影響健康,對於備生育的夫婦來說,最常見的吸菸、飲酒以及濫用藥物等不良習慣,對胎兒的影響很大,可以易引起出生缺陷。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吸菸:無論妊娠婦女是主動還是被動吸菸,對胎兒都有很大的影響,有致畸作用。香菸煙霧中的化學物質可誘導小鼠胚胎細胞凋亡和露腦畸形,也能影響人類胚胎髮育,使自然流產、新生兒圍產期死亡等併發症發生率增高;妊娠婦女本人在妊娠期吸菸,吸入的尼古丁可使胎盤血管收縮,胎兒血中含氧量相對減少,除容易造成流產、胎兒生長受限、早產及胎兒出生低體質量外,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管缺陷、胎兒唇裂、顎裂、唇裂合併顎裂的發病率高於無吸菸史的妊娠婦女;尼古丁還可以作用於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狀態,導致胎盤血液灌流量減少,胎兒營養供應不足,引發胎兒畸形;被動吸菸的危害比主動吸菸的危害更大,長期處於煙霧中的妊娠婦女,不僅胎兒出生低體質量概率、胎兒死亡率明顯增加,出生缺陷的發生率也明顯增加。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飲酒:孕婦酒精濫用的調查研究表明,妊娠時胎盤膜對酒精無過濾性,失去了對胚胎的保護作用,酒精能迅速通過胎盤膜損害胚胎,導致呼吸系統畸形、生殖系統畸形、四肢骨骼的畸形等,而且在懷孕年齡>30歲的婦女中特別突出。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孕期婦女應當嚴格管理生活行為,避免飲酒和被動吸菸。值得注意的是:被動吸菸者吸入的主要是側流煙霧,與主流煙霧相比,側流煙霧由於燃燒不全,所含的致癌物水平更高,

被動吸菸者所受的菸草危害比主動吸菸者更加嚴重。因此孕婦不要吸菸,更不要到吸菸人群聚集的地方去,避免被動吸菸,傷害胎兒。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濫用藥物:有研究表明孕期服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黴素)可致子代內臟畸形,其機制可能是紅黴素阻斷了一條特殊的心臟鉀通道,而這條鉀通道主要調節胚胎髮育早期的心臟發育;對於水楊酸類藥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將胎兒的膽紅素置換出來,使遊離膽紅素進入胎兒腦內,可能造成核黃疸以及出生後嗜睡、肌張力低下、錐體外系傳導障礙等症狀,在妊娠早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腎畸形、中樞神經損害、發育障礙、新生兒紫癜、死胎等;糖皮質激素可增加胎盤功能不全、新生兒體質量減少或死胎的發生率。故孕婦

藥物服用要非常謹慎,應當在醫生指導下完成。

當心!環境因素可致出生缺陷,別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二)

總之,胚胎髮育過程中生物的性狀受內在和外在多種因素的調節和控制,即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基因的表達。在日常生活中對以上諸多因素加以防護,能減輕對後代的不良影響,防止缺陷兒的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