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驾校经营模式的思考

南方驾校经营模式的思考

南国景色

几次到南方考察,总想找个集约化规模化比较高的驾校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然而遗憾的是,南方省份的驾校多因挂靠而难以发现驾校踪影。

一、挂靠居多的原因

驾校挂靠,也并不是南方特有的现象。只是相对多一点而已。挂靠居多的原因很多,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与政策缺位有关

我国建立比较全面系统的驾培管理规章,是2005年发布并执行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我国自1993年至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之间,因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等规模化集约化要求,而导致许多省份(尤其是南方诸多省份)的驾校在建立之初就相对零散。以至于后来再也难以改变初始的格局。

2.与地域特点有关

人口密集是集约化规模化的基础。我们不难看出,北上广人口密集,工业化、网络化程度高,容易实现学时培训模式。相反,山区、高原、沙漠等条件不足的地区,在客观上难以形成凝聚力很强的驾校管理模式。当然,就是在人口密集区,也不能说其集约化程度就高。

3.与驾校高层决策有关

某些驾校目光短浅,无长远规划,或寄生思维,在申办驾校资格之初,就直接转让资格,设立挂靠关系。甚至有些驾校只做驾校申办资质,不做培训业务,成为典型的“二道贩子”。

二、驾校挂靠的利与弊

驾校挂靠,之所以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尽管驾校名义上是一个整体,其实因挂靠的存在而分化产生了几个利益阶层:

1.驾校资质法定拥有者

由于驾校初始投资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包括标准)申办设立,故成为驾校资质的法定拥有者。理应承担一个驾校所要承担的所有责任和义务。当驾培市场为卖方市场时,挂靠者受益颇丰,驾校资质法定拥有者坐享其成;当挂靠者出现负经营时,挂靠者可能会将挂靠风险转移至驾校资质法定拥有者。一个或个别挂靠的风险不足以动摇驾校资质法定拥有者的经营基础。但大多数挂靠者的风险叠加将摧毁驾校生存的根基。此时整个驾校将处于不可控状态。

相反,如果驾校资质法定拥有者没有或极少挂靠,完全利用自身智慧和集约化力量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因此,驾校资质法定拥有者因驾校不可控而可能导致宿命。

2.挂靠者(教练员)

挂靠者的最大优点在于便捷,从而弥补了传统驾校经营的不足。当然,如果驾校通过改良结构、调整模式、优化服务等措施,驾培便捷会凸显出来,也会抵消挂靠者所谓的优点。

挂靠者众多的主要原因还与驾校高管缺位有关。驾校高管实际上是职业经理人。按照职业经理人定义,驾校高管是凭自身智慧和本事吃饭的人。高管的本事应该比一般教练员大。可当下挂靠的结果是高管被一般教练员可能“绑架”了。即我国驾校挂靠重灾区驾校高管处于名存实亡状态。其原因一方面与高管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驾培的客观特性有关。

三、驾校挂靠的未来

作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指出过,规模大的驾校风险加大,而规模极小的挂靠风险也比大驾校少不了多少。因为小驾校毕竟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那么究竟驾校挂靠的未来是什么?

毫无疑问就是有规模的驾校。如果目前驾校通过转型升级,改良成最高优化级驾校。那么目前挂靠所谓的优点便捷便荡然无存。除此之外,规模化驾校还有比挂靠驾校更多的项目供学员进行系列化安全意识培养。

从驾校结构看,挂靠行为应当属于二次分权。即将驾校的权力二次分解给挂靠者。这种分化致使在驾培整体利益缩小的情况下,使得双方分化后的各方利益微乎其微。无论对于任何一方,将失去经营的价值和意义。

按照投入产出原理,最后的驾培将逐渐演化成最优的方式存在于市场之中。这种最优方式就是一定规模的最优模式驾校,而不是挂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