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畫家,爲什麼畢卡索成爲大師?(二)沒有斷奶的孩子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二)沒有斷奶的孩子

庫爾貝作品《篩麥的婦女》

今天的藝術家們,應該感謝改革開放。1979年,我所處的藝術學院進口了世界美術全集。記得當時在藝術學院圖書館,我驚訝發現,世界美術史發展到庫爾貝和米勒就急轉直下。除了當時國內美術學院的學習標準之外,我被印象主義所吸引,因此偏離了中國傳統美術教育的軌道。但是聲明一下,我並沒有先見之明,不可能在藝術的“中學畢業”之後知道如何自學走完“大學”,“碩士”和“博士”之路。因為合上英文版進口的世界美術全集封頁,一切都化為烏有。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二)沒有斷奶的孩子

作者25歲學雷諾阿作品:姐姐肖像 油畫

C 全國美展

從美術學院畢業的學生踏人社會,他們不是斷奶的孩子。有一個強大的社會引導磁場,使年輕藝術家繼續在一個焦點透視般的網狀中被牢牢吸住。全國的藝術家無論身處何方,都朝著這個網的中心滅點奔去:那就是全國美術展覽。這是繼徐悲鴻和前蘇聯的現實主義在美術學院壟斷之後,對踏入社會的藝術家的又一個壟斷。這個時期的寫實有兩個標準:1,題材是否符合宣傳原則。2,表現的人物和景緻是否準確根據客觀外形。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二)沒有斷奶的孩子

米勒作品《拾穗》

這樣的標準嚴格指導了近半個世紀,使得畫家們的審美觀整齊劃一。從舉國一致角逐美術展覽,到努力追求評委的青睞,國內的政治宣傳畫創作有了精緻的推廣。在我輩年輕的時候,也會著迷於畫展的“革命寫實”。於是,國內藝術家的“大師軌道”變成了不同於西方的特色岔道,任何像我這樣有一點自修油畫藝術“碩士”“博士”的念頭,會被絲毫的風吹草動毀於無形。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二)沒有斷奶的孩子

米勒作品《嫁接樹木的農夫》

D 大師之路

我給微博網友私信裡說:“我在海外時有條件翻譯了厚厚三大本當代藝術史,並且研究了西方小學,中學和大學的藝術教育,我感到震驚,如出井觀天。”

網友回答:“你錯啦,畢加索和其他大師都不會花大量時間研究理論和教育問題,更不會翻譯三大本藝術史。你把時間都用來畫畫不好嗎?”

同樣是畫家,為什麼畢加索成為大師?(二)沒有斷奶的孩子

莫奈作品《野罌粟》

我回應說:“正因為他們腳踩正軌,無需花時間學習理論。他們只要張嘴,自有人餵食,整個過程是正確的方法和技巧,理論自含納於內,身邊有大量活生生的大師範例圍繞。可惜,我們的岔道走得太遠而不自知。要找回正路,我必須看整個地圖。當代藝術史就是地圖的大道,西方中小學藝術教育是地圖的細節,讓我看清自己所處的位置,好過浪費時間生產更多自以為最好的‘中小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有待自毀的重複而又重複的廢料。在藝術學習的地圖裡尋回真正的軌道,是我補上當代藝術課程的原因。”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