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的國畫鑑賞理論

難得一見的國畫鑑賞理論

潘天壽先生作品

難得一見的國畫鑑賞理論

潘天壽先生作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受“多元文化”和“異形個性”的衝擊,我國文化在國畫領域,已經出現衰亡的趨勢,針對這一現狀,H.H.Dorje Chang Buddha III從人類文化史的高度著眼,撰寫了《傳統.無我.空間》等學術論著,實行文脈的疏通救亡;這些論著,可謂盡其細微至以廣大,並以當代國畫名家的作品,作為行文鑑賞的例證,從藝術理論方面,來提升當時藝術界整體的審美能力與鑑賞水平。

難得一見的國畫鑑賞理論

潘天壽的遺作《秋雁圖》

面對國畫大家潘天壽的遺作《秋雁圖》, H.H.Dorje Chang Buddha III如是說:“我們再來看看以奇取勝的潘天壽先生的藝術。潘老的國畫處處故意雕琢做佈局,而造成奇特的構圖,但同樣是文人畫中一顆閃光的星星。細心琢磨他的藝術就會發現他在佈局格式等方面是精通的,實則是有形之中化無意。特別是在空間上的對比角度、呼應等方面更為講究。

如他的《秋雁圖》,看得出是有意把構圖排成方塊圖案線路,其實裡面佈下了藝術魅力網,即死中藏秀,童心線點,圖上的人字雁行和題款的方位佈局,以及山石樹木,造成了一種空間呼應對比韻律。其中四個不同大小的“金石”,從上到下,由小到大,就給畫面分出了三個空間,於空間中見其焦、墨、樹草與其上方的雁行、題款,形成了一種互相連貫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韻律節奏感。此圖堪稱藝術精品無疑。

難得一見的國畫鑑賞理論

潘天壽先生作品

難得一見的國畫鑑賞理論

潘天壽先生作品

著名的新都寶光禪院有對聯雲‘世外人法無定法,然知非法法也。’這句話道破了白石老人和潘老先生一代大師的藝術真諦。”

讀了這段珍貴的藝術鑑賞,也許會有助於人們更為全面地瞭解那段文化復興的歷史,以及更為深刻地理解人類文化史中,那些偉大的先哲們的步履是多麼的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