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進入爭奪外國勞動力時代

日中進入爭奪外國勞動力時代

就在昨天11月2日,日本政府作出重大決定,通過了出入國管理法改正法案,為擴大接受包含單純體力勞動在內的外國勞工,將從明年4月起設立"特定技能"這一新的居留資格。這是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第一次允許接受所謂的"單純勞動者"即體力勞動者進入日本勞工市場。

而幾天前,一條來自菲律賓當地媒體的新聞也引起了我極大的關注,消息說,中菲兩國已簽署協議,中方將放開對海外勞工的限制,有望引入30萬菲律賓勞工,其中包括10萬名英語教師,還有菲律賓廚師、護工、家政、音樂表演者和護士等。

至於中國為什麼會首先同意引進菲勞這個問題,固然可以聯想到中國方面想與菲律賓和平解決南海爭端這一外交方面的思路,同時也不能忽視中國將進入引進外國勞動力時代這一根本性的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問題。

早在2004年,針對珠三角出現的"民工荒"這個現象,我在專欄文章中指出:"民工荒這一現象,並不是到了第二年就會改善的一時性現象,而是應該認識到這是一種結構性的問題,具有永久性。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其實年富力強的勞動力並不豐富。"

2008年,筆者更在日經BP上連續發表4篇文章,進一步指出中國將進入引進外國勞動力時代以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文中說:"今後,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型產業將難以為繼。迄今為止人們沒有怎麼論及中國大陸人才保障的結構性問題。這個結構性問題的重要一點就是'中國大陸的勞動力並不豐富'。讀者也許會為筆者的這個觀點感到意外。而現實是可以預測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將進入仰賴來自東南亞各國、北朝鮮、非洲地區的勞動力的時代。這個傾向在一部分地區已經可以看到。因為規模巨大,所以中國的勞動力問題將不侷限於中國一國,還隱藏著對世界經濟的巨大影響。"

2014年,筆者在日本《移民政策研究》雜誌第6號上明確提出"日中將進入爭奪勞動力時代",中國將派不出技能研修生這樣的單純勞動力到日本來工作。

中國並不是菲律賓海外勞工輸出的傳統市場,可是據媒體報道說,中國大陸已經有上萬人菲勞在工作,還有報道說截至2016年,至少有20萬菲勞在中國非法工作。

7年前的2011年,在雲南邊境地區,筆者就已親眼觀察到了類似現象,並作出了題為《這是中國進入引進勞動力時代的前兆!?在雲南省邊境小鎮所看到的外勞工作現場》的報道。

在日本決定正式接受外勞的時候,中國方面也作出了接受來自菲律賓外勞的決策,這實際意味著日中兩國進入了爭奪外國勞動力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