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把“楼市出路”讲清楚了……

两件事很吸引人。一件是,茅台更改营业范围,“房地产开发与租赁”正式入列;另一件是,碧桂园计划收购华大基因农业公司,发力现代农业。

茅台搞房地产早在2012年就有实质性动作,如今逆市调整营业范围,大张旗鼓为房地产业务正名,让人着实无法理解。其实,就房地产预期而言,很难再和暴利联系到一起。好端端的茅台酒,在极其敏感的风口发力多元化,到底是冲着什么去的?如果是因为前面几年拿地的原因,现在必须加快开发去库存的话,他顶多扮演一个“加速去化”的开发商角色;如果是为了响应号召,开发增量租赁房优化楼市结构,他依然只能扮演一个开发商的角色;如果是冲着“利润增长点”去的,估计前路难料……茅台,是个房地产新兵,他在想什么暂时不知道;他能把房子盖成啥样也不清楚……从他身上只能看到莽劲,完全看不到“楼市忧患”……

终于有人把“楼市出路”讲清楚了……

再来说碧桂园,好端端的一个开发商,突然宣布进军现代农业,而且意志无比坚定,大有必须干成的架势。这让人也无法想的通。碧桂园和茅台有点像,都在向多元化转型,而且转型的业务都和主业相去甚远……如果一个龙头开发商突然对房地产以外的业务产生了浓厚兴趣,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房地产利润贡献预期不被看好。否则的话,不至于兴师动众非要跨界发展。8月22日,碧桂园掌门人杨国强,写了一封“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主题是“行稳致远”。在这封信中,他一会说到现代农业和食品安全,一会说到扶贫,一会又说研发智能机器人服务于房地产业务……反正,前前后后仔仔细细读完文章,完全看不到对“楼市未来形态”的描绘。“楼市出路问题”似乎和碧桂园的未来构想无关。

终于有人把“楼市出路”讲清楚了……

到底谁能把楼市问题讲清楚?我个人认为是万科。近期,万科掌门人郁亮接受了一次高规格的专访,文章被收录到万科官网。字里行间,没有现代农业,也没有机器人,有的是万科与微软的合作,强强联合聚焦的始终是房地产主业。郁亮的意思是,万科要成为“美好生活场景师”。要在全业务体系和诸多应用场景中,引入新科技,为中国人未来的“美好生活”提供全面服务。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1.房地产行业的“根本价值”在于“产业链拉动”。过去20年,如果没有对水泥、建材、玻璃、家电等产业的大幅拉动,楼市价格“畸形狂奔”是不可能被容忍至今的。未来,房地产行业要想继续有所作为,要想继续被容忍,必须重新打造产业链。万科新思路展现的恰恰是“房地产新型链条”——在他的生活场景中,例如养老、物业管理、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能配送等等,均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来实现。如此一来,开发商就升级为生活服务商,拉动的产业就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而是智能新科技。你想想,这种模式对新经济有没有推动?受不受鼓励?

2.很长一段时期,通过互联网买单,电商平台是入口,游戏平台是入口,内容平台是入口……后来发展成,手机也想打造成集约平台入口。假以时日,万科为什么不能成为“互联网社区平台入口”?当越来越多的购房者进入万科社区平台,他们就有可能通过“万科社区互联网”为消费买单。更多的互联网应用也会冲着万科的吸粉能力积极入驻……到那时,万科将成为平台级“互联网社区开发者”!水泥混凝土钢筋毫无疑问将成为万科的副业!

3.社区职能化、高科技化,完美契合智慧城市建设。导向正确,衔接有力。未来的智能社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度够不够?

终于有人把“楼市出路”讲清楚了……

房地产的旧模式都冲着钱去了,根本没把老百姓的“住权”解决好。现在到了“抽脂转型”的重要时刻,有的开发商连房屋质量都没交代清楚,就急着搞起了多元化。在最需要他“为住负责任”的时候,他想的却是如何在别的地方多赚钱。说的过去吗?比较而言,万科的商业逻辑是值得提倡的。至少他是最专注的一个,至少他很清醒,知道用赚到的钱继续深耕满足需求。房地产,是一个被诟病了十几年的行业,赚到钱的最起码要有点良心,该承担的转型责任,理应义不容辞。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个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