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八路軍學得最像的日軍大將,帶著日軍開墾荒地,豐衣足食

我們都知道,抗戰時期最重要的一個戰略就是“持久戰”,“深挖洞、廣積糧”,以求達到“以空間換時間”的目的。

但很少有人能想到,到了二戰末期,小日本兒竟然也學起了這套戰術,學得最像的就是日軍大將今村均。

學八路軍學得最像的日軍大將,帶著日軍開墾荒地,豐衣足食

時間回到二戰末期的太平洋戰爭,自從中途島海戰和瓜島作戰吃了兩次大虧之後,日軍整體上已經是疲憊不堪,陷入了被動防守的局面。而美軍為了減少傷亡,採取了依託強大的海軍艦隊對日軍駐守的海島進行圍困的策略。

圍而不打,這下可真要了日本人的老命,除了每天要面對鋪天蓋地的轟炸以外,還要克服潮溼的環境和肆虐的病菌,當然更要命的,還是斷糧的問題。到二戰結束時,那些被困在各個海島上的日軍,光是餓死的就不計其數。

但是,在這數以百計的海島裡,卻有一個例外,就是拉包爾(又譯作臘包爾)。

在經過美軍長達兩年的圍困之後,拉包爾地區駐守的日軍不僅物資充裕,而且還保持著極其嚴明的紀律和高昂的鬥志。那麼,在美軍的重重圍困之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拉包爾的日軍指揮官今村均了。

學八路軍學得最像的日軍大將,帶著日軍開墾荒地,豐衣足食

作為二戰後期日軍屈指可數的可用之才,今村均頗有點蜀漢末期大將姜維的意思,個人的實力確實不錯,只不過大局已定,無力迴天。早年的今村均和山本五十六私交甚好,而且兩人一度倡導陸海軍的聯合作戰,這也成為太平洋戰役之初,日軍在東南亞戰場上一路高歌的重要原因。只不過,隨著山本五十六被炸死後,今村均就已經預料到了太平洋戰爭的結局。

既然被困於孤島是早晚的事,那麼物資供給也只能靠自己來解決了,從那時起,今村均就開始率領部隊在拉包爾搞起了“持久戰”。

拉包爾島上土地貧瘠,今村均就親自動手,帶領大家開墾荒地;缺乏種植技術,就拜師當地的土著,同時,他又將部隊裡原先學習農業的士兵集合起來,讓他們集中精力改良作物品種,改良土質。除了部隊每天必須的訓練以外,其餘時間全部用來種糧。好傢伙,這可是十萬人的“種糧大戶”啊!

雖然聽起來有點搞笑,但是效果卻很明顯,當其他海島的日軍因為飢餓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時候,拉包爾的日軍卻實現了豐衣足食。

學八路軍學得最像的日軍大將,帶著日軍開墾荒地,豐衣足食

當然,除了糧食以外,今村均也沒有忽略美軍的威脅。為了躲避美軍的轟炸,今村均組織專門的工兵隊伍進行地下工事的挖掘,更誇張的是,今村均還在拉包爾地區建立了一座小型兵工廠,具備了研發槍支彈藥甚至是裝備零式戰機的能力。

在今村均的領導之下,美軍長達兩年的圍困和轟炸都以無果而告終,直到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今村均才帶著島上的十萬日軍向澳大利亞軍隊投降。

難怪在投降之際,他還得意地說:“我們還能堅持十年,沒有問題。”

更有意思的是,按照規定,今村均率領的這夥日軍在投降後要被遣返回國,但是今村均卻請求繼續待在這裡。為啥呢?一方面這裡的基礎設施趨於完善,不加利用太可惜了;另一方面日本國內早已是一片狼藉,他們回去恐怕只會徒增政府的負擔。

就這樣,今村均又帶著部隊在拉包爾待了一年多,直到1946年末才返回日本本土。

當然了,今村均作為日本戰犯自然難逃懲罰,最終被處以十年監禁,直到1968年才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