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水位落差達40層樓高,船舶是如何翻越的?

三峽大壩水位落差達40層樓高,船舶是如何翻越的?

眾所周知,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三峽水壩則是長江防洪發電的重要一環。但是學過的人都知道,三峽大壩上下游落差有113米,相當於40層樓,這麼大的落差能夠攔截住洪水,卻攔不住過往的船隻,想必大家都很好奇這些船是怎麼通過的吧。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解開這個謎底。

三峽大壩水位落差達40層樓高,船舶是如何翻越的?

其實這個主要的功勞還是要歸功於三峽的五級船閘。通過船閘控制閘室內部的上下游水位的是否平齊,從而讓在閘室等候的船隻上行或是下行。

三峽大壩水位落差達40層樓高,船舶是如何翻越的?

船閘有很多類型,三峽大壩的船閘是屬於那種雙線五級船閘,是世界上最大的五級船閘。那麼這樣的船閘是如何應對這麼大的落差的呢?

每一級船室可根據實際情況而選擇是否使用,當汛期下游水位達到一定值的時候,第四、五級的船閘作正常過船通道,然後再利用剩餘三級船閘調節水位的落差。

三峽大壩水位落差達40層樓高,船舶是如何翻越的?

聽著這麼麻煩的事,三峽大壩當初建的時候也是克服了很多的困難的。削山頭,挖槽,加固,還有材料的選擇,都是經過反覆推敲決定下來的,這樣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三峽大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