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内向的孩子?

同伴们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他会显得很笨拙、冷漠;

和聚餐、游玩相比,孩子更愿意待在自己家里;

对一定要参加的集体活动,孩子会感觉很无奈、厌恶;

有许多的词来形容这样的孩子:闷、不爱说话、孤僻、傲慢、不合群、反应慢……

作为家长,也许您也常担心:这孩子这么不爱说话,是不是太胆小了?

我们都希望孩子性格开朗,以便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谈笑风生,表达能力出众。

那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胆小内向问题?其实,答案藏在你的教养方式里。



避免对孩子过度保护


如何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


有些孩子看起来对什么都缺乏兴趣,也不愿主动尝试,对稍微有点挑战的运动,唯恐避之不及……

这类孩子的“胆小”,大多由于其缺乏探索欲所致。而缺乏探索欲的背后,主要因为家长过度的保护。

生活中,一些家长会把“不允许”“不要”“别这样”常挂在嘴边。

当孩子想要爬高一点,或者想要跨过一条小沟,再或者只是想玩一玩沙子,都会被家长立即制止。

家长的理由是,这些行为有危险,会摔倒,不卫生。

但是家长时时刻刻的提醒,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处处有危险。未知的东西尤其可怕,孩子自然就变得越来越胆小。

其实,只要家长确认孩子是安全的,就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玩耍。没有不摔倒就能学会走路的孩子,成长都是磕磕绊绊的,不要再以爱之名去限制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想让孩子更加勇敢,父母们就不要再逼迫孩子了,而应该要陪伴并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



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如何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


现实中不少家长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甚至嗤之以鼻,有时还拿别人孩子的优点来和自己孩子的缺点作比较,拿别人的标准来对照自己的孩子。

“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越加的自卑胆怯。

对于孩子的一些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在教育时,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不满情绪,不要做太强烈地反应。

其实,再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

也许在父母看来这举动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父母,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孩子必要的表扬,逐渐让“闪光举动”成为孩子的习惯。

“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这才是家长培养孩子时,应该遵守的规则。

放大孩子的优点,让缺点无处可放。只要我们用看待一个天使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孩子,我们面前便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天使。



不故意吓唬孩子


如何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



“再哭狼就把你叼走了”“再不听话,警察就来把你抓走了”……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无计可施时,就会搬出各种孩子害怕的东西故意吓唬他,从而让孩子乖乖就范。

表面上孩子变“乖”变“听话”了,实质上孩子是变得更胆小了。

如果孩子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可怕,那么他们长大后不但无法成为勇敢的人,甚至会遇到问题就退缩,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吓唬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家长应该学会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烦躁,要改掉吓唬孩子的习惯。另外,家长也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比如用击掌、拥抱等肢体接触方式。



不要逼孩子“勇敢”


如何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



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害怕的东西,比如怕黑、怕水、怕狗、怕闪电、甚至怕电梯、怕榴莲……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和孩子说:“这一点都不可怕,勇敢点”、“男孩子怎么能害怕呢”、“你看隔壁小弟弟都不害怕”。

然后,逼着他去“勇敢”:把他放到小黑屋里、故意把狗抱到他身边等等。其实,这些都教不会孩子勇敢,反而只会破坏他的安全感,让他更加的脆弱。

当孩子表示自己很害怕做一件事情时,父母应当立即停止,弄清孩子害怕的原因,循序渐进的帮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大部分孩子的恐惧都是因为“未知”,与其逼迫他们勇敢,还不如陪着他们把“未知”变成“已知”。


如何培养出开朗自信的孩子?

结语


孩子是家庭的缩影。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都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一定的投射,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造成影响。

胆小内向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接纳,如果连父母也无法接受他的性格,那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如果你的孩子胆小内向,你需要用更多的智慧去保护他独有的潜力。在此,小优祝愿所有的孩子都变成可爱的天使,把快乐带给家人~

点击“了解更多”,免费领取太优竞思体验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