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开凿的秘密

乐山大佛开凿的秘密

乐山大佛修造耗用时间近一个世纪,屹立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乐山大佛当时的开凿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上的信仰,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和政治、文化、交通等多种元素。只有很好的研究和挖掘乐山大佛当时开凿时的历史源渊,才能更好的宣传乐山大佛的佛教文化思想,更好的保护和发挥乐山大佛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乐山大佛的文化艺术研究和保护。

乐山大佛开凿的秘密

据民间传说,当时乐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住持是海通和尚。当时凌云山下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民间传说虽然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也反应了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当时人们的文化思想意识,从测面也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在治理大然时特有的文化智慧,也可感受到当时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背景,这也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1]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乐山处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

乐山大佛开凿的秘密

根据韦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和尚圆寂后,工程曾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历了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 才完工,大佛修建前后历经90多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之长。

乐山大佛开凿的秘密

从以上相关史料记载来看,乐山大佛当时的开凿具有很明显的生活实用性,而不仅仅是出于宗教信仰和佛教文化的动机,这也说明了佛教信仰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佛教的信仰在当时来说,是解决人们心理危急、生活困惑、社会矛盾等各各方面的主要方式,从而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安宁的生活,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因此,乐山大佛的开凿和修造,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交通都要重要的历史意义。(作者,理净法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