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石丨礼佛

百橹轻摇帆影,三江汇注嘉州。

水势山形朝大佛,南北东西引客游。

几多复春秋?

怪侣飞凌云渡,狂朋登碧津楼。

孤卓哑然烟际处,九顶峥嵘兢自由。

看一叶扁舟。

从友人处归来,脑内依然时刻浮现出三江汇流的壮丽景象。一眼望去,佛从中来,仿若曙光。

雅石丨礼佛

然而缘分偏偏如此巧妙,仿佛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偶得一块青花料,与脑内的场景不谋而合。这传递在心间的声音,终成作品。

雅石丨礼佛

《礼佛》一作,还原了三江汇流、大佛依山凿成的经典画面。乐山大佛临江危坐,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

雅石丨礼佛

清顾光旭《海通禅师颂》

沫之水兮奔流,与青衣兮合注。

渎江千里兮洪波翻,径龙游兮凌云渡。

一纵一横兮蛟龙争,元黄血兮石吼怒。

石吼怒兮无时休,手驱山兮骇潜虬。

鸿蒙兮谁凿?浩瀚兮安流。

神之斤兮鬼之斧,海师海师兮心与天谋。

雅石丨礼佛

仰望,方知大佛的宏伟,如此高大的佛像,由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工匠建成,不禁让人感慨古人的智慧和恒心。

雅石丨礼佛

大多数到乐山礼佛的人,从江上或从山上第一眼见到乐山大佛,心灵都备感震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但因人们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信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以对大佛的体验亦各有所不同。

雅石丨礼佛

宋代陆游把乐山大佛比作“伟人”。他在诗中描写初次礼佛的心情是“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明代彭从(按察司副使)见到乐山大佛却惊呼:“趺坐中天排紫气,纵横彩笔破青冥”。他所见到的大佛不是坐在地上、岸边,而是坐入“中天”,光芒四射。今人戴兰斋(湖南人)的诗篇写道:

华夏神工历万难,雕成大佛世争看。

头伸霄汉彤云里,脚踏长江雪浪间。

大肚能容四海客,宽肩可负九重山。

春来莺燕声声唱,天上人间最壮观。

雅石丨礼佛

世人皆说佛之威严,只因我之渺小,却不知雨聚为江而江又聚为大海,何以唉叹沧海之一粟?以大佛佛像开凿之艰难,海通和尚及其弟子前后90余年,不畏个人之渺小,始成佛像之威仪,谁能说海通和尚其人之渺小呢?

雅石丨礼佛

世界第一的大佛基脚平台下,三江汇合,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涛声阵阵……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除此之外,或许没有更合适的形容。大佛的存在,是让人来感受自身渺小与心生敬意的。

雅石丨礼佛

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我等心中有佛,可使三江失声,能教日月同辉,又何虑我之渺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