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第四篇:西周簡史

祖先的是后稷,原名棄,

後是王的意思,稷是農業的意思,后稷是掌管農業的官員,

傳說棄是母親姜嫄是帝嚳的妃子,踩上巨大的腳印生下了契,

因為覺得詭異於是姜嫄三次扔掉棄,棄都大難不死,所以取名棄,

後來棄在堯時代開始擔任農業的官員,在舜時代為四嶽之一(其他三個是皐陶、禹、契——商的祖先),統管農業,因為農業上卓越的功勞,封為后稷的官職,賜姓姬,周族從此而來,被視為農神。(社稷的稷就是從此而來)

(夏禹是顓頊的孫子,商人祖先契是帝嚳兒子,周人祖先棄是帝嚳兒子)

一、文王姬昌、三分天下有其二

周人從祖先後稷到古公亶父已經歷經千年,古公亶父為了躲避狄人的騷擾,帶領族人遷居西岐周原,積極發展農業,開始使得周族強大起來。並且初步建立一套國家機制,因為遷居周原,所以叫周人。

古公死後,因為古公想立三子歷,老大老二泰伯,虞仲為了讓賢給三弟歷,跑到了荊蠻之地,於是季歷繼位,季歷繼承父志繼續積極開拓周的勢力,尤其是攻打西北的戎狄,因功被封為西伯,是西北的諸侯長,勢力從西北開始往東發展,已經解除了商的核心河南西部,被商王文丁猜忌後,商王藉著封賞為名騙到殷都殺死。

季歷死後,兒子昌繼位,是為西伯昌。繼承父祖志繼續擴展周的勢力,在擴展勢力的時候,陝西境內的崇候告密帝辛(紂王),帝辛害怕周威脅商的統治於是囚禁了文王七年,後來在周的賄賂下才將文王釋放回周,這在期間文王演繹伏羲八卦為六十四卦,是為周易。根據封神演義的說法,姬昌的大兒子在父親囚禁期間企圖贖回父親,被帝辛剁成肉餅給姬昌吃。

姬昌回國後,開始積極準備推翻商的統治,渭水訪賢得到願者上鉤的姜太公,在太公等人的輔助下姬昌開始勢力向南方發展,達到江漢流域,天下諸侯歸附,史稱“三分天下其二歸周”,姬昌在完成推翻商朝的奠基工作後去世。

二、武王姬發、牧野之戰滅商建周

文王去世後,因為老大伯邑考早死,所以老二姬發繼位,接受父親臨死前的囑託積極準備滅商。

對內積極發展生產,任用太公望為軍師,弟弟周公旦處理政務,召公等人為助手。對外舉行孟津觀兵,大會八百諸侯,為滅商造勢。

會盟後的第三年,當帝辛伐東夷慘勝後,趁著商還沒能恢復實力,誓師正式伐商。在朝歌的南大門牧野和商大戰,周軍5萬對商軍17萬,勢力懸殊很大,但是由於商軍很多都是帝辛剛從東夷俘虜的奴隸,導致大戰在即,前徒倒戈,反而引導周軍攻入朝歌,帝辛逃回朝歌后在鹿臺自殺身亡,姬發終於完成了從曾祖父古公到父親姬昌滅商的三代遺志。

武王克商後,建立周,從一個邦國變成了統治四方的大國,為了更好地統治,武王進行第一次大規模分封諸侯,將宗室和有功之臣等分封到各地,如太公封到齊,周公封到魯,殷宗室帝辛兒子武庚封到殷故地,諸侯代替天子管理屬地,拱衛周王室。

完成克商和分封后,武王去世了,留下姬誦,周公輔政,是為成王。


三、周公旦、二次克商

武王去世後,兒子姬誦繼位,是為成王,成王年幼,周公輔政,周公是武王的弟弟,為了穩定西周初年不穩定的局勢,周公代行天子職權,並且和召公分陝而治(陝是今天河南三門峽),召公負責西方的大本營,周公負責經營周勢力還很薄弱的東方領土。

周公代行天子職權,引起了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的猜忌,到處散播謠言周公想取而代之,武王時期為了穩定殷的遺民,將殷民遷移到殷商首都朝歌,並且封帝辛的兒子武庚為諸侯管理,同時為了防止武庚叛亂,將三個弟弟管、蔡、霍三人分封到朝歌附近,史稱三監,三監懷疑周公,於是聯合武庚一起叛亂,周公率軍平定了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同時,趁著平定三監之亂,繼續將勢力往東推進,滅了五十多個小國,使得東方的商方國被平定或者主動歸附,將周勢力推進到東海,由於武王伐紂只是滅了商的核心勢力,但是五百年的商外圍勢力還存在,所以周公是繼武王滅商核心勢力後又滅了商的外圍勢力,史稱“二次克殷”。

二次克殷後,為了加強對東方的統治,周公建議成王營建東都洛陽,並且設立軍隊八師,這樣周就有宗周西安六師,成周洛陽八師。在建立東都的時候,周公進行了西周第二次大分封,封弟弟康叔建衛國,管理部分殷民,加大對太公的分封並且給了太公征伐諸侯的特權,召公封到燕建都北京,微子啟(帝辛大哥)在河南商丘建立宋國統領部分殷民等七十多個封國,加強了以藩屏周的體系。

在硬件設施上加強周的統治的同時,周公還在軟件上對周進行改革,主要是確定了宗法制的帝位和王位繼承製和周禮的行為規範,宗法制的確立降低了帝位爭奪的內耗,增強內部凝聚力,此後幾千年的帝位繼承多少都受之影響。

當完成這些後,周進入了穩定發展的階段,周公還政於成王,三年後病死。


四、成康之治、刑錯四十年不用

成王七年,周公還政於成王,成王得以親政。

由於周在文王、武王及周公的治理下已經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尤其是周公輔政下軍事上完成了對東方各國的征服和分封,內政上採取明德慎刑的主張,同時禮儀上用周禮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成王親政後繼承了周公的各項主張,周得以繼續平穩發展。

成王一共在位37年,50歲的時候去世,去世的時候害怕兒子不能勝任帝位,讓召公和畢公輔政,康王時期,內政繼續擊沉周公的主張,軍事上打擊東夷和淮夷等人的叛亂,加強對東方和南方的控制,同時對西北方不斷入侵周掠奪財物,威脅宗周的安全的鬼方進行打擊,殺死四千多人,俘虜上萬人,使得西北方此後一段時間保持安寧。

經過成王后期的二十二年和康王在位的二十五年時間,周朝得以大治,人民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史稱“刑錯四十餘年不用”,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盛世(第一個是商的武丁盛世),是周朝的頂峰時期。


五、昭穆二王、南征不還,雲遊天下

康王去世後,兒子姬瑕繼位,是為昭王,昭王想學著父親祖父那樣擴大周的勢力範圍,對東夷和南方荊楚進行征伐。

在征伐荊楚之前,為了孤立荊楚,昭王首先攻打了東夷各國,主要是今天安徽和江蘇一塊的淮夷和徐夷,因為山東是魯國等姬姓統治,是親周的,昭王東征徐淮打敗了東夷各國,增強了周對東夷的控制。

在孤立荊楚後,昭王一共進行了三次南征,楚地當時有楚子和楚蠻,楚子是成王時期封的大臣熊繹為子爵後建立的方圓五十里的小國,楚蠻是在長江流域的土著,後者經過前者不斷地吞併到東周時期才統一,此時昭王征伐的是楚蠻,前兩次都大勝而歸,俘獲了很多財寶,專門鑄器銘功,第三次征伐過程史書記錄的很隱晦,結果是宗周六師全軍覆沒,昭王淹死在漢水,沉重的打擊了周對全國的統治。

昭王淹死在漢水後,兒子姬滿繼位,是為穆王,就是傳說中的穆天子,此時穆王已經五十歲,為了彌補昭王南征不還的影響,穆王征伐四方,首先西征犬戎,穆王以西北少數民族不上貢為由,兩次西征犬戎,俘虜五王和大量戎人,內遷部分戎人,加強了對西北的控制。控制了西北後,穆王一路西遊,一直跑到了崑崙山,崑崙山是新疆和西藏的界山,傳說穆王在這裡和西王母發生了不可描述的故事,感情升溫的時候,淮夷的大方國徐國叛亂,穆王領著大軍平叛,戰事焦灼,幸好聯合楚國才戰勝了徐國,加強了對東方的控制。

穆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帝王之一,在位55年,活到了105歲,是周朝在位最長的帝王,雲遊四方,征戰南北,在擴大周的勢力上是有功的,但是由於常年在外遊歷,所以朝政鬆弛,周從穆王時期由盛轉衰的。

六、厲王,國人暴動

周從穆王時期,征伐四方,內政荒廢,國勢開始衰弱,到第十任,倒數第三位君王厲王的時候,周各方面都到了一個低谷,尤其是四周的方國交相入侵周,對周的統治造成極大的威脅。

面對這些困境,厲王姬胡積極進行改革。內政上,改變西周初年周召二公輔政的壟斷現象,任用軍事上有才能的榮夷公和虢公長父,軍事上打擊淮夷和東夷的入侵,經濟上重視農業和收歸貴族壟斷山澤的特權,經過一些列改革,使得周強大起來,改變了方國入侵周的局面,迫使楚國國君取消王的稱號。

但是由於收歸貴族壟斷山林川澤的權利,觸動了貴族的利益,並且禁止評論國君的政策,被貴族煽動引起國人暴動,厲王被趕出了宗周,在汾水之畔度過了十四年,在這十四年中,周由周召二公聯合執政,歷王是一個悲情的激進的改革者,被冠以厲的諡號。

七、宣王,迴光返照

厲王被趕出國都後,太子靜被召公藏起來,國人索要太子,召公為了太子安全迫不得已將自己的兒子交了出去,被活活打死,靜活了下來,共和十四年,厲王死,太子靜立,是為宣王。

宣王親眼目睹了國人暴動的場景,差點死在國人暴動中,知道不能與貴族爭利,任用召公輔政,並選用一大批賢臣,使得內政得以改善,軍事上任用召公等諸侯,攻打東夷,並且親征淮夷的徐國,重振了周的權威。史稱“宣王中興”。

但是晚年的宣王獨斷專權,在魯國國君繼承上強行立自己喜歡的魯君幼子,廢長立幼導致魯內亂,並且出兵魯國,加劇了諸侯對周的不滿。在隨後對戎狄的戰爭中多有敗績,尤其是千畝之戰中,被姜戎大敗,最後突圍才逃出來,但是南國之師全軍覆沒(在南方的統治沒了),導致宣王中興曇花一現。

八、幽王,烽火戲諸侯

宣王營造了曇花一現的中興局面,死後兒子姬宮湦繼位,是為幽王。

幽王繼位後,面對的是千瘡百孔的周,但是幽王仍然任用奸臣虢石父主持內政,加大對國民的剝削,激起國民的不滿。幽王不聽褒國國君的忠言相勸,反而關押了褒君,褒君兒子獻上美女褒姒才使得褒君被釋放,從此幽王面對的是不苟言笑的褒姒。

為了博取褒姒一笑,聽取虢石父的建議,不惜讓人點起戰時讓諸侯勤王的烽火臺,褒姒一笑,盡失信於諸侯。同時為了寵幸褒姒,幽王廢除申後的兒子宜臼,立褒姒的兒子姬伯服為太子,使得申後的父親申候頗有微詞,惹得幽王要攻打申國,申候迫不得已允諾犬戎搶掠宗周財寶為條件共同攻打鎬京,因為烽火戲諸侯失信於諸侯,諸侯沒能來勤王,幽王被打敗殺死,褒姒也被犬戎掠走。280年的西周滅亡。

夏商西周的滅亡都和女人有一定的關係,夏桀寵幸妹喜,商紂寵幸妲己,周幽王寵幸褒姒,不得不說紅顏禍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