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之死:熬商比智商更重要

茅侃侃之死:熬商比智商更重要

熬,還是不熬

這是一個大問題

原本是一個勵志故事,最終卻演成了悲劇。

主角是一位少年得志的高智商人物。

他叫茅侃侃,1983年生人,北京男孩。12歲就能寫軟件,14歲在《大眾軟件》上發表文章。21歲牽頭創辦了一個把網絡遊戲搬到線下的遊樂場實景遊戲公司,並擔任了這家國有控股企業的CEO,還在項目中持股30%。中央電視臺與《中國企業家》雜誌都對他作了專題採訪與報道,引發了全國性的轟動。

但該項目並沒有因為茅侃侃的聲名鵲起而獲得市場認可,2010年他辭去了CEO職務。後來移動互聯網興起,他跟同學一起試水移動醫療和路況查詢app,但都失敗了。2013年,他加盟GTV打工。

2015年9月,茅侃侃退出GTV,跟萬家文化成立了一家合資公司,名字叫做萬家電競。萬家文化出資460萬元,認購46%股份;茅侃侃出資340萬元,認購34%股權。但幾年過去,因為所處行業己過風口期,陷入強敵環伺的一片紅海,公司的遊戲產品一直沒有起色。根據萬家文化2016年度財務報告顯示,萬家電競的主營業務收入僅有53萬元,虧損高達1382萬元,負債更是達到了4315萬元。

2017年8月,萬家文化換了大股東,新東家對其連續虧損深表不滿,要求萬家電競歸還從上市公司借來的欠款,並從上市公司剝離。

雖然茅侃侃不斷抵押自己的房產,借錢維持公司經營,但仍無法挽回頹勢。

2018年1月25日凌晨,離所有中國人都期盼的春節還有二十天,處於絕望境地的茅侃侃,打開了家裡的煤氣,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有網友對茅侃侃之死感到痛惜的同時,也發感慨道:天才太多,能熬的小強太少。網友的言下之意,就是說:茅侃侃之死在於他不能熬。如果熬下去,就會有光明與成功的未來。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完全贊同。

“熬商”有五層境界

你在哪一層

並非所有的熬,都有好結果;並非所有的熬,都會善終。比如,不思進取的“傻熬”,不講戰略的“苦熬”,就不會有多大作為。

熬是一門功夫,是一種智慧。熬,要有講究,要有方法。

所以,我把熬的能力、水平與智慧含量,稱之為“熬商”。

根據多年的觀察與研究,我進一步將“熬商”分為五層境界(下面我會詳述)

如果你“熬商”五層境界都能夠達到,便可成大事,做高人。

如果只能達到其中少數幾個境界,雖可成一定的事,卻做不到人與事諸多圓滿。

如高智商者茅侃侃,不僅非常聰明,實際上也是一位堅強的、能熬的、可敬的創業者。他連續創業五次,屢敗屢戰,熬了十幾年。這種勇敢,我想很多人都不如他。

但他的“熬商”只達到了前面的三層境界,導致了諸多不順。

我想,如果他前幾年不那麼著急,停一停,補補課,增加他所欠缺的修養,使“熬商”提升到五層境界,他的結局一定大不一樣!

熬商的第一層境界

忍受、堅持;再忍受、再堅持

人生有如一場馬拉松賽事,很多時候熬是唯一的正確選擇,必須靠熬。忍受順從那些必要的不舒適,一步一步地努力,不輕易放棄,熬得住,才能出頭,才有柳暗花明。

比如:

學習與成長過程的辛苦,

發展過程身處低層的卑微、坎坷與委屈,

做事過程的步驟與煩瑣、壓力、煩惱,

等等這些,你必須熬,

不但需要堅持,還需要忍受順從。

比如:

面對困難,

遇到失敗,

遭受損失,

處在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困境,

這些時候,你必須熬,

必須堅持與挺住,不能放棄。

一位資深投資人見過不少創業者的起落沉浮,她說:遭遇逆境時,很多創始人很著急,員工走了,高管辭職了,競爭對手拿到錢了,然後成長沒有了,很慌。我想跟你說,其實沒什麼好慌的,你想一個企業生命週期如果是20-30年,這一年的痛只是很短的時間,而且很多偉大公司都經歷過,這些痛苦都不是什麼事,你只要活下來就有希望。

熬過去了,你就出眾,熬不過去,你就出局。

熬商的第二層境界

熬是精進:扎硬寨,打呆仗

曾國藩深諳此道,他要求自己讀書,要一頁一頁地讀,不讀懂這一頁,不翻下一頁。只有養成這種精進功夫,才能學有所成,才能成大器!

他在給兒子的一封家書中寫道:“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看來他是反對浮躁、淺嘗輒止的找捷徑的做事與學習作風的。

“結硬寨,打呆仗”,是湘軍的基本戰術。曾國藩是一個“守拙”的人,從不相信取巧的事物。湘軍每開到一個新的戰場,無論寒雨,立即挖壕溝,一道加一道,直到讓敵人所在城堡圍得水洩不通。等到城內彈盡糧絕,然後輕鬆克之。

曾國藩就這樣,用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打贏世界上最聰明的仗。

熬商的第三層境界

是一種修行

孟子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過來的大白話就是:上天將重大責任賦予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總不如意,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心覺悟,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以前不具備的才能。

熬,表面上是一種受苦受難,實質上是一種修行與昇華,就像林語堂所說:“捧著一把茶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不會一馬平川,都不會事事如意,如果你視“熬”如喜好,如果你視“熬”如修行,如果你能經受所有磨難的考驗,待到峰迴路轉的那一天,就會收穫超乎常人的喜悅、堅毅、寧靜的內涵。

如此,有的熬,你便能化苦為樂;有的熬,你便能心硬如鐵。如此,你的靈感與天賦不被壓抑,你的每一天都活得精彩。

茅侃侃曾寫過一本自傳體的書《像戀愛一樣去工作》。他雖然只有初中畢業,但非常熱愛工作,事業心超強,有擔當,勤奮,做具體事情的執行力高出一般人的幾倍。所以他能成為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的人物。

可惜他沒有給自己留下提升熬商的時間,使其熬商僅停留於這一層次的水平上。

熬商的第四層境界

是一種戰略

幾十年前,抗日戰爭初期,國人有兩種主觀性的主張:一種是盲目樂觀的速勝論,另一種是悲觀的失敗論。毛澤東則冷靜地實事求是地提出了“持久戰”思想,認為速勝論會導致盲幹而失敗,悲觀論會導致放棄抗戰而投降,二者都是錯誤的。正確的選擇是應構建和發揮中國相對日本在空間與“熬”的優勢,才能以弱勝強贏得戰爭。抗戰的最終勝利,應證了毛澤東的戰略遠見。

熬,要建立在深刻與遠見的認知上。

熬還是不熬,都不能任性或蠻幹死撐。我們想做成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客觀規律與時間週期,熬就是對這個規律與週期的認識、尊重與順從及戰略執行的堅持。

熬,是對機會的認識、尊重與順從、等待及積蓄。

熬,是對時機的認識、尊重與順從、等待及積蓄。

茅侃侃雖然具有較高的技術智商與戰術執行力,但不懂戰略思維。這種缺陷使他創業之路異常坎坷,在他長達十幾年的五次創業歷程中,並沒有一款產品,獲得過真正的成功。

2014年6月20日,面對記者,已過而立之年的茅侃侃承認了自己這一缺陷,他說:“我的性格不適合創業。我不是一個會管理的人。”他開始反省,自己是應該創業還是應該去打工?屢次創業不順,我缺少哪些重要能力?

創業也好,職場發展也好,想要熬出好結果,都需要戰略思維。

所以,我們不僅要在戰術層面上熬,更要學會在戰略層面上熬!在更有價值、更有機會併發揮自己優勢的領域裡去熬。

成功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善熬的人不多。

熬商的第五層境界

構建“護城河”

佛家看世界:苦海無邊。百姓看世界:不如意者八九。所以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就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八九”。皇帝尚且如此,可見世界之無常,可見人生之無奈。

無論你一時權勢與財富有多大,無論你在戰略戰術上如何聰明,總有一些失敗與苦難你無法逃避。無論你修煉出如何能忍的功夫,總有一些黑暗與打擊你難以抵抗。

所以做事不要一味朝樂觀方面想,還要往最壞的可能結果去預測,作最壞的打算,去構建保衛自己人生的“護城河”。不要讓那些失敗、苦難、黑暗,拖垮你,摧毀你,要有辦法有準備來保護自己,使你安渡一生。

構建生活與事業之間“護城河”

事業是人生與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必需在生活與事業之間修一條“護城河”,不能把事業與生活混同。一是不能為了事業而孤注一擲,要在生活上留有餘地,留有後路;二是事先考慮到未來事業上的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通過法律與策略的設計,避免事業的失敗與風險連累自已與家人的生活。

把茅侃侃逼上絕路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構築生活的“護城河”,使他在事業上一敗塗地之後,在個人物質生活上也退無可退。在為了公司的正常運營,他不斷抵押自己的房產,並借錢來填入這個無底洞。以下是他的親述:“我給公司大概出了2000多萬元,大部分是個人借款,我的住房、車都抵押了。我的借款一直將公司維持到9月份,後續實在無力支持,目前我兜裡只剩下十幾萬元,用來繳借款的利息。萬家電競賬上只有1000多元,交電費都不夠,目前公司辦公室已經關閉。”

構建事業與事業之間“護城河”

如果你有兩項以上的事業,也要儘可能在它們之間建立“護城河”。避免一項事業的失敗與風險,而引發“多米諾骨排效應”拖垮其它事業,使一生努力毀於一旦。

構建靈魂生命與物質生命之間的“護城河”

這是我從一本己不記得書名的書中看到的一個真實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五十年前的“文革”期間。

在當時所謂“橫掃一切牛鬼蛇神”革命運動中,一批老軍人、大幹部、高知、宗教人士被關進了同一所監獄。這些人從過去受人尊敬、養尊處優的人生高處跌落到如此卑微的社會最底層,大部分人都失魂落魄,驚慌憂慮、心神不定,一年過去後像老了十歲。有的人甚至行動失常。只有一位修女,心神鎮定,面色若常,終日待人臉帶微笑,經常幫助照顧身邊的獄友。文革結束後,這些人都獲得瞭解放。她的一位獄友回憶說,她這人就像一個自帶陽光的人。

她自己則說:我把這一場變故看成上帝對我的又一次考驗。我相信上帝至仁至善,不會拋棄我,他一直在我身邊。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你可以不相信基督教的上帝,但一定要有信仰!沒有信仰,就難以承受生活的重負、殘酷和焦慮。

信仰是什麼呢?

真正的信仰,是塑造超越物質肉身的靈魂生命,相信大愛的存在,並通過學習獲得辯別好壞對錯與創造未來的高級智慧。

真正的信仰,會構築你靈魂生命的“護城河”,可以使你立於不敗之地,可以擁有內心安詳的幸福。這是你進退兩宜的福地。

既使所有人離開你,反對你,他是你最後的庇護所,也是你絕地反攻的根據地。

達到這個境界的人,面對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都會不驕、不躁、不懼、不惑、不憂、不妄為、不退縮;活在當下,該睡睡,該吃吃,該乾乾,耐心耐煩,沉浸其中,寧靜致遠。

獲得信仰的過程,是一個人生命的第二次誕生!而大多數人耗盡一生也無此機會,甚至不知道這個機會的存在。

茅侃侃真正的悲劇在於,在物慾世界中,他期待的、他求助的所有大門,對他關閉之後,在他絕望悲傷的眼光前面,還有一扇對所有人打開的光明、仁慈、智慧與拯救的心靈世界之門,他卻視而不見。

怎不令人可嘆!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