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講堂」勤於修葺自己的思想園地

君子檢身,常若有過。讀中國歷史,發現很多清廉有為之官,總善於自我審視、自我反思、自我清洗、自我正容。正因此,他們總能檢身正己,避免走錯路、少犯錯。這種勤於修葺自己思想園地的做法,值得今天的黨員幹部學習借鑑。

明人楊鼎,初任戶部右侍郎時,恐不能勝任本職,書寫《十思》座右銘以自勉,即“量思寬,犯思忍,勞思先,功思讓,坐思下,行思後,名思晦,位思卑,守思終,退思早”。楊鼎對照“十思”三省吾身,一輩子為官清正廉明,成為持正自守的賢人。

縱觀古之清官廉吏,善於眼睛向內、刀口向裡,自覺省察一言一行,是他們的一個共同特點。

“一琴一鶴”相隨的鐵面御史趙抃是這樣的人。據《宋史·趙抃傳》載,他“日所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於天,不可告,則不敢為也”。說的是趙抃白天處理完公務,到了晚上,必穿戴齊整焚香向上天禱告,把自己白天做過的事,一一告知老天爺,來檢點反省自己有無過失,是否無愧於民。那些不敢向老天爺說的,定是自己不該做的事,自己就要警醒了。趙抃勇於自省、嚴於律己,終成品行高潔的一代清官。

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是善於自省的人。據史料記載,范仲淹每日睡覺前,一定要自我檢查一番,看看這一天日常開銷和所做的事,是否和自己的俸祿與職責相稱。如果相稱,他就能酣然入睡。否則,就夜不能寐,明日想方設法一定將昨日不足之事儘可能加以補救。“一日無過可改,則一日無步可進。”范仲淹經常修葺自己的思想園地,不僅改正了錯誤,淨化了自我,還提升了境界,昇華了品格。正因此,范仲淹不僅成為人們心中的清官好官,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沒有反省就沒有提高。對為官者來說,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會有“灰塵迎面撲來”。這裡的很多“灰塵”,並不符合為官之道、廉潔之道。倘若不加以分辨,反覆檢視,認真清除,日積月累,就會積弊成垢,再想清除就難了。歷史和現實中的很多貪官,就是在見怪不怪、以非為是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深淵的。欲做清官、好官,就要大力提倡這種反省自我、清洗自我的好方法。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不僅堅持嚴格自律,還要求下屬保持自省自戒。他任兩江總督時,根據自己的經歷體會,制定頒佈了《示親民官自省六戒》,作為地方官的行為準則。其主要內容是:勤撫卹、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徵收、崇節儉。他要求州縣官員“朝夕觀省,自為猛惕”,還讓官員時刻守住“雖自己足食,當思民之無食者;自己披衣,亦當思民之無衣者……無功於國,無德於民,若華衣美食,與盜何異”?他舉優劾貪,寬嚴並濟,堪稱出手不凡,時人稱于成龍為政,所到之處,官吏皆望風改操。

周恩來同志曾說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思想改造的最好方式,在二者的關係上,“首先是自我批評,第二是相互批評”。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很多革命先輩和優秀黨員幹部,都是善於自我批評和自我革命的楷模。毛澤東“故意地強制地省察自己的弱點”,謝覺哉經常與自己“打官司”,吳玉章一輩子堅守“反省座右銘”,張聞天不怕自己的“瘌痢頭”給人看,彭德懷堅持一個月“反省自查一遍”,陳毅“中夜常自省”……他們這種對待自我、對待錯誤的積極態度,正是少犯錯誤、不犯錯誤的秘訣所在。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假如我們能夠有決心來革除不好的思想和習慣,同時又有耐心一點一滴來建設新的思想和習慣,加上長時期不停的努力,則脫胎換骨,除舊佈新,每個人都是可能的。”在全面從嚴治黨的今天,黨員幹部堅持反省自我,持續進行思想改造,就能及時去掉裡裡外外的歪枝病葉,清除“自我天性中的渣滓”,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