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法国代表!这位教授将著作“扔”上谈判桌,为国家挽回600多万损失!

这是一个挺身而出为国解困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孟庆集

,在上世纪70年代,时任西安交通大学讲师的他代表国家与法国厂商进行谈判。对方搬出推崇的西方权威理论,想用理论战胜中国,不予赔偿。孟庆集豪迈地将理论原著往谈判桌上一放,对所有问题逐一反驳,致使法国厂商哑口无言,最终为国家挽回了600多万的经济损失。那么,究竟是怎样的谈判可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打脸”法国代表!这位教授将著作“扔”上谈判桌,为国家挽回600多万损失!

孟庆集生于1933年,1956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涡轮机制造专业,留校在涡轮机教研室任教,1957年9月随学校从上海内迁西安,专门从事涡轮专业强度教学研究工作。

1978年,我国从法国引进了三套大型化肥成套设备,其中南京一套设备的一个关键汽轮机高压转子连续三次发生了叶片断裂事故,每一次事故都给国家带来几十万元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需要就筹备索赔问题与法国厂商进行谈判。但当时国家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稀少,与技术先进国家进行索赔谈判也是史无前例,很难找出既有勇气又有能力的人担任技术主谈。

“打脸”法国代表!这位教授将著作“扔”上谈判桌,为国家挽回600多万损失!

然而,汽轮机高压转子正是孟庆集老师的研究方向,当他得知此事后,毅然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代表国家坐到了法国谈判桌前。

谈判伊始,法国厂商搬出权威理论——德国特劳培尔的强度理论和计算方法,并得出结论,事故是叶片附件的技术性问题,与厂商无关。他们还给出了特劳培尔教授出具的计算和报告,想用理论战胜中国,不予赔偿。在当时,特劳培尔的理论确实是行内认可度很高的理论,但法国代表言之凿凿的结论并没有使孟庆集老师妥协。

“打脸”法国代表!这位教授将著作“扔”上谈判桌,为国家挽回600多万损失!

孟庆集老师豪迈地将特劳培尔的原著往谈判桌上一放,就用厂商所崇奉的“特氏计算法”,连夜计算事故的实际数据,并把对方提出的问题归纳成八个方面,在谈判桌上逐一反驳,全面论证了“事故完全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这一科学论断。面对孟老师毫无缺陷的计算与结论,法国厂商哑口无言了。最终,在孟老师的主导下,为期三天的谈判为国家挽回了600多万的经济损失。

谈判结束后,法国代表对孟老师表达了由衷的赞赏,称赞“孟老师对事故的分析是清楚的、符合实际的”,“我们对特劳培尔著作的了解没有孟老师多”。最后,对方同意为我国重新设计制造设备,并邀请孟老师赴法考察,一同参与设计工作。

“打脸”法国代表!这位教授将著作“扔”上谈判桌,为国家挽回600多万损失!

谈及此次谈判成功的原因,孟老师总将其归于交大深厚而严格的基础与专业教育。涡轮机教研室主任陆振国先生留学德国,是著名机械工程师,他非常强调理论依据,认为教学、科研要有严格的理论依据。主讲汽轮机原理的蔡颐年先生则强调,年轻教师一定要泡图书馆,通过看书提高自己。受二位先生影响,孟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辅修了德语,并在陆振国先生指导下,花大气力仔细研究了特劳培尔专著——《热力透平机》,为其以后的科研以及谈判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1980年5月,《人民日报》头版以“在和外国厂商技术谈判中显才能,孟庆集分析质量事故有理有据”为题做了报道。孟老师的事迹传遍华夏,为中央落实“重视知识分子,创造条件让知识分子破格而出”政策营造了极好的氛围。同年6月,《人民日报》以此为背景发表“论破格”社论,强调选拔、使用人才,要坚持正确的标准,主要看本人贡献大小,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要破除“论资排辈”。由此,原为讲师的孟老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孟庆集成为中央关于人才选拔与知识分子政策落实的重要“破晓者”。

“打脸”法国代表!这位教授将著作“扔”上谈判桌,为国家挽回600多万损失!

一个小故事,一首爱国曲,一支奋斗颂,将孟庆集潜心治学的学者风采展现地淋漓尽致。作为一位西迁老教授,孟庆集先生将半生宝贵年华都奉献给教学与研究,直至2004年4月退休。在此,我们向孟庆集教授和无数

西迁前辈们致以崇高敬意,他们爱国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令人感动。而今天,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将继续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西安交通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