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立新:馬克思主義哲學40年的回顧與前瞻

從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拉開思想解放的帷幕開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伴隨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不平凡的40年曆程,取得了顯著成就。回顧歷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進步和實踐發展所提出的重大問題中展開,在應對當代哲學理論發展挑戰、吸收人類文明發展成果中前行。反思現狀,哲學研究依然存在問題導向、現實取向、話語體系、研究方法、功能發揮等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展望未來,哲學研究應該堅持三個面向的原則,關注與追蹤實踐發展、科學進步和哲學前沿,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良性互動中繼續推進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改革開放實踐基礎上哲學研究的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實踐為哲學研究和創新提供了契機和動力。“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這一特定時空條件下的實踐具有創新性和開放性的顯著特點,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改革開放的實踐鍛就了創新的思維,催生了思想解放運動,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提供了實踐基礎和精神準備;改革開放實踐提出了許多重大的現實課題,創造了許多富有探索性的“特區”經驗,提出了許多富於挑戰性的迫切要求,從而成為推動理論創新的直接動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回應時代呼聲,植根實踐土壤,聚焦實踐問題,探索發展規律,深化學術探究,推進理論創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重大哲學理論問題研究的突破性進展。一是實踐問題和實踐觀研究。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引發了人們對實踐問題的高度關注,深化了人們對實踐觀點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重要地位的認識。學術界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形態的理解上逐步形成共識,即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辯證物質觀為基礎,以科學實踐觀為核心,以唯物辯證法為方法,以辯證性、歷史性、實踐性為特徵,以反映現實世界規律和社會生活本質為主要內容的新唯物主義形態。二是發展問題、人學問題和價值問題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問題。發展的本質、發展的規律、發展的方式,以及發展中公平與效率的矛盾、進步與代價的矛盾、生產與環境的矛盾等問題日益進入哲學研究的問題域,社會發展理論逐漸成為顯學。伴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興起,對人的存在、人的本質和人的發展問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價值哲學對價值關係、價值特性、價值評價、價值選擇、價值創造等問題的探討,為當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和價值觀研究直接提供了理論支撐。

哲學基本原理和哲學史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學界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研究狀況進行了深入反思,並圍繞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法、唯物史觀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例如,從辯證法的角度深入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的實質,深入研究了自然辯證法和社會歷史領域的辯證法的當代價值;從歷史觀的角度深化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及其規律的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深化,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和專題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研究,文獻史料挖掘和歷史語境考證等方面研究都取得重要進展。

關注現實的應用哲學蓬勃興起與發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建構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政治哲學、經濟哲學、文化哲學等,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精神審視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現實問題,構成了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圍繞民主理論、自由觀念、平等思想、權利理念、社會理想的哲學基礎展開探討。經濟哲學通過研究《資本論》及其手稿中的哲學演進座標,深入闡釋了經濟學與哲學的關聯,拓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視野。文化哲學深入探討了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文化問題,探討了文化模式、文化衝突、文化產業、文化觀與歷史觀的關係、大眾文化及其批判等一系列問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向縱深推進。學者們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基本內涵、歷史進程和發展規律等基礎理論問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哲學思想進行了系統探討,力圖建構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形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蘊含的哲學思想進行了有深度的研究,對社會發展的中國道路與中國經驗進行了哲學概括和總結。

當前哲學研究面臨的問題

一是在中國特色哲學形態及其話語體系的構建上,仍然存在自覺不夠、自信不足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對重大現實問題的關注相對薄弱,哲學研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存在既遠離現實問題、也遠離基礎理論,從而日益邊緣化的傾向;對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借鑑與批判佔位不高、深入不夠;學風和文風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學者自說自話、有意或無意地製造大眾和學界聽不懂的話語,缺乏反思和批判精神,研究和闡釋問題的思路有待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效傳播方式有待深入研究。在探索構建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方面,尚未見突破性進展。

二是在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和分支應用研究的一些領域,還存在一些不夠深入、不甚合理之處。主要表現在認識和處理“史”與“論”、學術性與現實性、理論研究與教學研究、本土和外來的關係上。首先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存在史論分離的片面傾向,或者是脫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經典文本,在立論上缺乏文獻依據或文本支持,或者是隻關心經典作家“說了什麼”,而不關注他們“為何說及如何說”。這樣就造成兩種後果:要麼把哲學史的研究變成了缺乏思想性的編年史研究,變成煩瑣的考據學研究,要麼使哲學研究成為離開哲學史資源和哲學發展前沿的空洞的“學術研究”或奇思冥想。其次是把研究中的學術性和現實性對立起來。有的學者片面強調學術性而排斥現實性,或者用現實性來取代學術性,而未能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實性和研究的學術性之間的內在關係,未能把握學術性和現實性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未能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現實的方式以及哲學與現實之間的張力。再次是理論研究和教學研究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理論研究的成果未能充分有效地轉化為教學研究的成果。最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本土與外來之間的關係仍需要擺正。有的學者過於看重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的成果,而弱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研究,忽略了中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成果;相反,也有的學者忽視或鄙視國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成果,不瞭解國外研究動態。這兩種態度都不利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和創新。

三是馬克思主義學科整體發展和分支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近十多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研究在整體性、綜合性上明顯加強的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的專業發展或縱深發展則相對較慢,研究力量的分佈和投入有所減少,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和研究的發展出現新的萎縮狀態。

對哲學研究未來發展的思考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們應在總結改革開放40年哲學研究取得的成就和研判目前尚存問題的基礎上,理清未來發展思路,明確主攻方向。

明確哲學與時代的結合點,找準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發展的新生長點。置身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大舞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應充分發揮哲學對現實的反思功能和哲學對現實生活的引導功能,繼續關注中國問題和世界問題,深化對現代化進程和人類文明進程的哲學思考,為解決中國當前和今後的發展問題和世界發展問題提供哲學智慧。要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中的思想富礦,既要返璞歸真,又要返本開新;既要“照著說”,也要“接著說”。要站在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高度對經濟全球化進程及其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社會發展的精神信仰問題、生態問題、制度價值問題、社會治理問題等進行深入研究。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哲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要從哲學史和哲學發展規律、中國傳統哲學發展資源、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等多角度來思考和研究如何推進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強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既要堅持引進來,學習借鑑世界文明成果,又要重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學術中國。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上,需要解決研究中的史與論的結合問題,處理好文本研究與當代現實問題研究的關係。既要弘揚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文本的時代精神,又要在理論創新中促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術性和現實性的融通。深入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鍵是必須堅持正確的理論基點。避免對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囫圇吞棗式的轉述和評說,克服在研究方法與內容上大而化之和停留表面的不足。進一步的研究需要運用正確的判斷標準,對國外理論熱點的是非曲直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深化應用哲學的研究。應用哲學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方法論的支撐與指導。政治哲學需要進一步回答當代政治哲學和政治實踐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提出的挑戰,經濟哲學需要進一步透徹分析近現代西方經濟哲學和經濟發展現實中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文化哲學需要進一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問題。價值哲學需要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與哲學價值論的關聯,解答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困惑。人學研究要進一步深化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理論闡釋,深入辨析西方人學思潮的理論實質,把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學觀念。

進一步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進程,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思考社會改革與發展的“中國經驗”,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注重用世界眼光來研究中國問題。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同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進程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緊密結合起來。

時代在前進,哲學在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大有可為。我們期待著新時代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創新發展,取得更大進展。

(作者:郝立新,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