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 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並將其作為六個方面要求的首要任務,為我們進一步堅定改革信心、完善改革思路、做實改革舉措、釋放改革活力指明瞭前進方向。學習貫徹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刻理解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的豐富內涵,堅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治本之策,針對體制機制短板解決突出問題,聚焦優化營商環境謀劃改革思路,為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製度保障。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和遼寧一以貫之的改革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來東北考察,對東北和遼寧改革振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並把改革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兩個歸根結底”的重要批示,鮮明地指出遼寧當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要靠深化改革。2015年,總書記在長春座談會上提出“四個著力”要求,強調的第一個著力就是著力完善體制機制,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2017年,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提出“三個推進”要求,核心內容就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前不久,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六個方面要求”,進一步把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北和遼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一脈相承,都突出強調深化改革是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其中,“兩個歸根結底”是對改革的定性要求,“四個著力”中的完善體制機制,是對改革的基本要求,“三個推進”中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是對改革的具體要求。這次座談會提出的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突出了改革的著力點、關鍵點和落腳點,體現了東北和遼寧特色,也是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目標的具體行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依靠深化改革加快東北振興的重要指示,明確地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改革、重點改什麼、改到什麼程度、具體怎麼改,從而使我們進一步理清了改革發展思路,堅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全面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更加突出優化營商環境是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關鍵環節

營商環境是指影響企業活動的社會要素、經濟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各方面的總和,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有什麼樣的營商環境,就有什麼樣的經濟生態、創業氛圍和發展態勢。優化營商環境,既包括改革開放環境、創新創業環境、投資營商環境,也包括金融環境、人才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誠信環境。從本質上說,優化營商環境就是一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改革,目的是解放生產力、增強創新力、提高競爭力。近年來,我省全面貫徹黨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事關改革振興發展全局的重要任務,率先頒佈實施了《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成立了省營商環境建設局,全省營商環境有了一定改善,但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明顯差距,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效能不高、法治觀念淡薄、“新官不理舊賬”,以及思想不夠解放、缺乏創業激情等問題。事實證明,如果營商環境不優,投資就進不來,人才就留不住,市場活力就不強,改革氛圍就不濃,企業經營就困難重重。只有下決心抓住營商環境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要基礎,著力建設好投資、營商等軟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外地企業來遼寧投資興業,培育更多的本地企業留在遼寧發展壯大;只有出重拳、下猛藥、精準發力,著力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才能有效遏制資本、人才流失,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環境,為遼寧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在“三個下功夫”上著力又要在“五個有利於”上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謀劃改革發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決突出矛盾問題上下功夫,在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上下功夫。這“三個下功夫”,既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論,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又對東北和遼寧具有特殊針對性。我們要針對營商環境和體制機制方面的短板,著力謀劃好優化營商環境的思路,著力解決好推進改革中的突出矛盾,著力激發基層的改革創新活力。要深刻把握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礎作用,堅定改革信心,

突出重點難點,做實有力舉措,跳出條條框框,克服利益掣肘,精心謀劃改革思路,激發改革創新活力,為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五個有利於”,與“四個著力”和“三個推進”要求一脈相承,著眼促進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反覆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調動保護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從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工作作風入手,對標先進找差距補短板,抓住關鍵環節,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特別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改革,多站在企業和群眾角度去思考問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全心全意為市場主體服務,千方百計減輕企業負擔。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突出抓好兩大改革重塑三個環境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把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落到實處,必須全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毫不動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優化政務服務、金融、人才三個環境。

一要下定決心、堅定信心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要深刻認識國有企業地位重要、作用關鍵、不可替代,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改制重組、企業上市、項目投資、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方式,引入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組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設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積極推進集團層面混合制改革,擴大員工持股試點範圍。促進國有資本向重點行業和領域集中、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集中,支持國有企業發展前瞻性戰略產業。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場化用工機制,實行市場化薪酬制度。加快解決國有企業“三供一業”等歷史遺留問題。

二要放開限制、放寬政策支持民營經濟壯大。深入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推動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探索民營經濟發展新模式。進一步放開民營資本投資領域,放寬市場準入限制。支持發展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和龍頭企業。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著力打造重商親商安商護商、透明高效法治的發展環境。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依法有效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的財產權。引導企業家愛國敬業、遵紀守法、創新創業、服務社會。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尊商愛商社會風尚,培育遼商文化,打造一批優秀民營經濟領軍人才。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促進企業家公平競爭、誠信經營。

三要簡政放權、服務便民優化政務環境。大幅度精簡下放行政職權和許可事項,提高放權“含金量”。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優化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創新監管方式,完善事中事後監管平臺。運用法治方式為所有市場主體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完善營商環境建設制度舉措。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樑紐帶作用,推動政府、企業、社會、公眾聯動解決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暢通、規範營商環境問題的投訴渠道,加大對企業、群眾“辦事難”問題的曝光查處力度。全面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進線上“一網通辦”、線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大幅壓減辦事環節、流程和時限。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

四要疏通渠道、減稅降費優化金融環境。採取切實措施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疏通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通道,增強資本市場融資服務功能。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引導更多金融機構服務遼寧振興發展。清理規範金融機構融資服務收費項目,擴大直接融資規模,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融資貴問題,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度和成本。嚴格執行減稅降費政策,降低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金融風險監測,防範金融風險。

五要培養引進、激勵創新優化人才環境。改進和創新人才評價方式,整合人才公共服務資源。統籌推進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留遼回遼來遼就業創業專項行動,吸引更多大學生在遼創新創業、建功立業。完善創新人才合理分享創新受益的激勵機制,完善有利於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制度。加強對科研人才、管理人員、技術骨幹等提供“一站式”服務。加大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推進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改革,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作者系省委改革辦專職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