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政策底」顯現

2016年12月發佈的《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105GW、光熱發電裝機容量指標為5GW。截至2018年9月,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已經達到165GW,遠超“十三五”規劃的目標。

但是,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光伏發電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新增1740萬千瓦,同比減少37%,下滑較為明顯;分佈式光伏新增1714萬千瓦,逆勢增長12%。

這與今年光伏行業的“531新政”關係密切,新政中較受關注的措施包括,降低光伏補貼標準、暫不安排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以及分佈式光伏今年只安排10GW規模等,這為光伏行業實實在在地踩下了“急剎車”。

“531新政”對光伏行業影響不小,特別是供給端快速洗牌,行業迎來一輪低潮,但近期行業主管部門頻頻召開座談會,光伏行業“政策底”逐漸顯現。

其中,上月初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組織召開光伏發電價格政策座談會,與部分企業探討“531新政”對光伏行業的影響,分析下一步政策走向。

而在近日召開的座談會上,包括相關能源主管部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等研究機構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及電網企業和數十家光伏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會議。

據悉,此次會議主要談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2022年之前都有補貼,有補貼項目和平價項目並行;二是十三五光伏建設規模將大幅提高,認為210GW不夠,可以更積極;三是認可戶用光伏單獨管理;四是未來一個月內加速出臺2019年行業政策,穩定市場預期。

針對光伏裝機規模的內容,有報道指出,裝機目標有望調整至超過250GW,甚至達到270GW;關於補貼事項,市場也解讀為,再一次明確了在真正進入全面“去補貼”之前,國家能源局仍將每年保證一定的補貼裝機規模,並推進補貼強度進一步下降。

業界等待細則落地

“531新政”對光伏行業的影響在部分上市公司三季報中已有體現。例如,隆基股份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46.7億元,同比增長35.26%;同期淨利潤為16.9億元,同比下降24.53%。

陽光電源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7.5億元,同比下降43.58%;同期淨利潤為2.24億元,同比下降41.3%。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光伏逆變器製造企業,受“531新政”衝擊,市場需求下滑較大。

就在上述“政策底”來臨之際,市場對光伏行業重拾信心,一旦政策落地,龍頭企業的業績也有望好轉。不過,市場人士仍然向記者表態需謹慎看待“政策底”,“目前還不確定相關框架政策如何落地以及何時落地,仍然要等官方的最終文件。”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位光伏行業大佬頻頻發聲,堅定看好行業發展。其中,通威股份董事長劉漢元圍繞光伏產業和能源轉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堅定推動我國能源革命,明確可再生能源方向;二是減免可再生能源稅費,在2-3年內實現完全市場條件下的平價上網;三是推動光伏產業健康發展。

協鑫集成總經理羅鑫認為,實現平價上網後,光伏行業既面臨挑戰也將迎來機遇,其中,國際性的合作將是中國企業的第一個機遇,明年是海外市場爆發的一年,預計將有36-40個國家進入GW級裝機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