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以最低價中標」到底是誰革誰的命?

光伏發電何時實現全面平價上網一直是業內熱議話題。

光伏“以最低價中標”到底是誰革誰的命?

隨著531光伏新政出臺,補貼退坡是必然趨勢而且速度加快,要實現平價上網,需要光伏產業各個環節都做出貢獻,實際上,在供求嚴重失衡背景下,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價格已經下滑到歷史最低點。

“劣幣驅逐良幣”捲土重來

進入七月,國內一些電站招標結果陸續公佈,受新的市場環境影響,價格體系崩潰不說,原來出現的“劣幣淘汰良幣”局勢有復燃的趨勢。國家電投1.3GW領跑者項目組件訂單在行業引起關注,要求組件為滿足“領跑者滿分”的單晶310W或者370W組件,日前中標情況公開,基本由二三線廠家瓜分,有傳言為“低價”或是主要原因。

無獨有偶,國開新能源近日發佈的2018年第二次光伏組件集中採購中標公示中,組件全部要求為單晶PERC310W,最低報價為2.08元/瓦,最高價格為2.19元/瓦,中標企業為英利、無錫尚德、晉能科技,採購容量共計300MW。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組件開標結果來看,310W高效單晶PERC組件的報價絕大部分集中在2.2~2.3元每瓦之間。然而,中標結果每瓦的均價約為2.14元,最高中標價格亦未超過2.2元/瓦,基本遵循了最低價中標的原則。而且可以看到,此次中標的高效組件價格比兩個月前的市場價足足降了0.4元左右。

光伏“以最低價中標”到底是誰革誰的命?

531新政後,高效組件價格的快速下降,反映了市場需求低谷期企業爭奪訂單的慘烈程度,各家企業對市場的預期有差異,運營與財務狀況也將會呈現較大的差距。雖然531新政後市場不如之前,但是如此低的價格,不知企業的利潤是否有保障?產品的質量有是否有保障?

更為關鍵的是,最近中標的企業均不是在組件領域中技術佔據領先地位的企業,反而是並非一線有保障的企業,同時,財務狀況和企業經營狀況也讓人堪憂。根據目前的行業技術能力與產能分佈,中標企業是否能供應“領跑者滿分”產品都值得商榷。

除此之外,近期也有不少要求技術先進產品的項目,一線品牌均不見了身影,反映“劣幣驅逐良幣”的苗頭。市場環境不好,這些企業財務狀況不佳,因此長期的質量也很難保證,這對行業的發展究竟是好還是壞?

“以最低價中標”到底革誰的命?

光伏取消補貼,最終實現平價上網,是每一個光伏人追求的夢想。

原本,從宏觀角度和531新政來看,政府旨在促進光伏行業健康發展、推動市場化競爭機制等方面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效果卓著;同時,目前不少光伏行業企業廣泛採用的招投標制度,原本也是為了優化市場,進行公平競爭。

但是,當不少企業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價格”這一因素左右時,原本看起來很完善的市場機制,卻逐步偏離了最初的設計意圖,而演變成“越便宜越好”、“最便宜最好”、“你便宜那我更便宜”這樣一種單線條導向。

在當下的市場中,無論買家還是賣家,“價格”是最先考量的標準。但是,光伏行業不能只考慮價格,更多的還要考慮收益的高低、質量的優劣、運維是否有保障、安全是否可靠。

如今,低價中標不僅存在於企業項目招標中,而且在光伏扶貧、領跑者項目、乃至工商、戶用分佈式的發展中也廣泛存在,由此也已經引起了各種亂象與隱憂。“以最低價中標”導致的質量問題和安全在整個光伏產業裡時有發生,越來越多包袱重、效率低、質量差的組件與逆變器面臨損壞,引發光伏電站發電效率降低的問題。

如此一來,就算實現了表面意義上的“平價上網”又有何意義呢?如何杜絕惡意的低價中標,如何保證行業的健康競爭?這是一個真正事關光伏產業長遠發展的“心頭瘤”,不得不除。

不得不說,531新政的確對行業造成了較為顯著的影響,整個光伏市場遭受空前的遇冷,但是每一家光伏廠商還是要保證適當利潤,這樣質量和服務才能確保,如果在市場不好時就自相殘殺,互相踩踏,結果會使得行業更加雪上加霜。同時,電力投資商在選擇廠家時,除了要關注產品的質量,還更應該關注供應商的財務健康水平和穩定的經營能力,產品2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質保才不會成為空談。

未來市場份額將向技術領先、管理卓越且資金雄厚的優勢企業集中,行業領先企業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531新政是大浪淘沙,以及行業重整行裝再出發的一次良機,同時也堅定了一批龍頭著手佈局先進產能的雄心壯志。作者:李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